2007年,保龄球发烧友苏波(右)获球馆举办的队际联赛个人最高平均分奖。
在网上搜索“深圳保龄球馆”,弹出十几家球馆名称,但是大部显示关门歇业。目前在整个深圳,只有福田、布吉、南山屈指可数几家球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风靡一时的保龄球运动,如今尽是落寞。
当时,深圳至少有20多家保龄球馆,仅华强北这片商业旺地就有近10家,球王、宏浩、同道、柏宁、波特曼、雄牛、富丽华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打保龄球去!”是那个年代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那些年一到周末或晚上,球馆几乎都是爆满,排队打球是家常便饭,黄金时间段每局收费达50元,令人咋舌。
“我每次出差至少要带2个保龄球。”苏波是那个时候典型的保龄球发烧友,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每次都要十天半个月的,“如果这么长时间没打保龄球,心里憋得慌”,所以别的物品可以不带,“私家球”是必带品。最多一次带过4个,超重不嫌麻烦带上飞机托运。苏波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保龄球在深圳很是红火,其中华侨城保龄球馆有48条球道,是深圳最大的球馆,在全国也算大型的。球馆的兴盛,也培养了很多优秀选手,深圳保龄球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2004年全国维达杯(广州站),深圳保龄球代表队的邢强获得排名赛冠军、挑战赛亚军;2005年,全国锦标赛上深圳的王鸿波、程宏辉获得男双冠军;2006年,全国锦标赛深圳的张有义、陈焓获得男双冠军。2010年,深圳的米忠礼在三人保龄球比赛中为中国队取得亚运会最好成绩――第四名。苏波说,深圳保龄球鼎盛时期,有的球馆采取奖励制度,打一局300分就可以获得一套商品房的奖励,后来奖品降为本田125摩托车,再后来降为彩电,等到他在2006年获得第一次满分时,奖励是免费打球一年。2003年后,保龄球渐渐淡出“江湖”。
在苏波看来,保龄球式微与台湾飞碟式打法有很大关系,使得传统勾球打法失去了青睐。飞碟式打法对球的要求比较简单,可以“一球打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影响了保龄球相关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另外飞碟式打法缺乏观赏性,也影响了保龄球赛事的发展,加之当年国内没有生产厂家,专业球道都需从国外进口,专业品牌商的缺席,令保龄球产业难以获得市场的支撑。而球馆为了生存竞相降价,最终进入恶性循环,逐渐地,保龄球踪迹难觅。运动是永恒的。就在这些年,全民健身迅速发展,快走、徒步、马拉松等新兴运动形式因势而起,正在成为都市人的主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