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何频陷保健品消费陷阱

  这些推销人员还常常到李奶奶家作客,嘘寒问暖,打亲情牌,让两位老人非常开心,并逐渐沉迷“购买中”,将辛苦积攒的退休金几乎花费殆尽,换来的是一屋子“没什么作用”的保健品

  本月2日,市民刘姨向记者诉苦说,她不久前在市一药店买药时,向店主述说了身体的种种不适,于是店主游说她买了10盒保健饮品,花了1000多元。在连续喝了好几盒保健饮品后,刘姨不舒服的症状一点也没改善,为此她找到店主希望退货,但店主以种种理由拒绝了她的要求。

  记者就刘姨遇到的问题采访了市消费者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他们说,这种问题目前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因为没有充足的依据证实商品有质量问题。

  无独有偶,市民龙伯于上月下旬在商家的游说下买了一张“好梦床”,花了近8000元,据说可以舒缓筋骨,帮助失眠的人睡一个好觉,但是近半个月过去了,龙伯依然被失眠折磨得憔悴不堪。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如刘姨、龙伯的被骗现象并不少,不良商家最爱用几种手段欺骗那些老年人。

  据悉,2017年2月,市区70岁的李奶奶和75岁的老伴,在免费量血压免费领鸡蛋活动中被人忽悠购买各类保健品。这些推销人员还常常到李奶奶家作客,嘘寒问暖,打亲情牌,让两位老人非常开心,并逐渐沉迷“购买中”,将辛苦积攒的退休金几乎花费殆尽,换来的是一屋子“没什么作用”的保健品。

  不良商家往往以“干爹干妈”相称,用“免费赠礼”作饵、“健康专场”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四大套路,掏光老年人的钱包。而且很多宣传广告夸大功效和质量,内容上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根治××”字样,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因为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

  还有一些不法机构,打着养老产业、生态产业投资、艺术品投资的幌子,以组织考察、旅游、知识讲座等方式招揽中老年消费人群,高价销售投资品或直接虚构投资项目,并允诺高额返利,大肆吸纳投资者资金。大量老人的“养老钱”打了水漂,许多老人被骗光了积蓄却不敢跟家里人讲,独自承受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朋友圈购物等渠道,出现实物与图片严重不符、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多等问题,也让老年网购人群困扰重重。

  据市民许伯说,2016年至2018年,他共花了7万元投资了两个“保健品项目”,如今一分钱都收不回来!

  许伯说,当时他曾经的同事找到他,说现在的“××保健品”非常畅销,市场前景很好,他加入这个推销群体后,赚了不少钱,极力说服许伯也加进去。在同事的游说下,许伯投资了这个保健项目,不但推销给别人用,自己也消费。但是两年过去了,他投资的好几万元都打了水漂,没有半点收益,为此,他还和那个同事闹翻了。

  一些保健品经营者在路边或想方设法进小区散发广告,进广场给中老年人免费体检,量量血压、把把脉搏,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产品的功能,引诱老年人购买价格高昂的保健品。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等形式,邀请一些貌似专家、教授、老中医进行“养生”宣讲,甚至雇人在现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很多老人因受“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稀里糊涂买下大量产品。

  市民高大妈患有腰骨增生10余年。一天她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了一个养生讲座,专家在讲座中介绍称,腰骨增生“可大可小”,像高大妈这种情况,再不治好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高大妈当时感觉特害怕,于是毫不犹豫就付了650元买回了贴腰骨的药膏和泡脚的“中药”。但是高大妈发现,用药十几天后也没收获明显的效果。迟疑时,推销人员再次打来电线元的口服药品效果才更好,高大妈于是又按要求购买了。喝了一段时间口服液后,高大妈身体还是照旧。几天后,“教授”亲自打来电话说,高大妈需要配合一种药油按摩,叫她最好购买他们的药油。高大妈准备购买时,被她的女儿知道了,女儿立刻阻止了母亲的“购买狂”。

  据市消费者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保健品投诉案件日益增多,消费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因此他们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要正确认识、理性消费保健品,谨防上当受骗,提醒大家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轻信广告和推销人的说词。这些广告和说词都有夸大和不真实的成份,切勿轻易上当受骗。其次要查看资质。看有无证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应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保健品,坚决不到无证照经营场所购买。再次是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要三思。虽然有的保健品可以增强和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有时也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用品,但不能代替药品,如果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服用,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保健品除了要加强有效监管外,还需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

  总之,陌生人邀请的聚会,老年人原则上不要参加,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即使参加了,也不要因为吃了什么拿了什么纪念品,然后就觉得抹不开情面非买不可。而且要多征求家人的意见,买了体验产品也不要藏着掖着,有问题及时与家人商量。

  曾学过心理学的大学老师罗女士说,她的父母从没有上过不良推销商的当,因为她和孩子经常陪伴家里的老人,经常与年迈的父母谈心、沟通。所以她提醒年轻人,一定要多陪父母,多陪伴老人。如今空巢老人很多,因为子女各有家庭,工作繁忙,很少能陪伴老人,更说不上经常和老人谈心;而老人也不忍心打扰子女。孤独,没有方向感,对疾病的恐惧,让空虚的老人产生了渴望被关心和各种依赖,如果这时有人对他们打起了亲情牌,老人就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不良商贩的圈套中。所以,关爱老人的生活环境,已是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子女多关心,多和老人聊天,或陪着老人出门散步、做运动等;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弥补老人的空虚状态,从而避免老人掉进不良商贩的陷阱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老人为何频陷保健品消费陷阱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