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照料中心不仅有医疗设施,还有很多健身器材,以后我和老伴就可以在自家门口锻炼身体了。”3月初,在海东市互助县南街社区恒生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年近80岁的张大爷高兴地说。近年来,海东市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深化改革,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让全市越来越多老人乐享居家养老服务。
医疗保健室、健康评估室、心理咨询室、棋牌室、餐厅互助县南街社区恒生日间照料中心有着完善的服务设施,从健康服务到餐饮休闲,老人们所需的服务一应俱全。和传统的敬老院养老方式不同,老人们白天在照料中心生活,晚上便回到各自的家中。全新的养老模式不但解决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也避免了独自在外养老的种种不便。
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市建成的33个日间照料中心已启动运营20个。同时,为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海东市在6个村依托闲置村委会、学校等设施,按“一场五室”进行改造,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服务需求。
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推进中,海东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吸引民间投资5.02亿元,新建了平安赟腾、小依休智慧养老信息产业孵化基地,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同时,结合海东实际,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向农村和失能老人转移,建立贫困居家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制度,培育了2家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孵化了68家本土化养老服务组织,培养养老服务人员1078名。累计投入资金4810万元,为2.9万名困难老年人提供以医疗康复护理为重点的个性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力量的参与,民和、乐都、化隆和互助等区县养老组织建起了居家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了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乐都区古城西社区87岁的老人张以和,拨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热线电话后,服务人员就能上门为他家里打扫卫生,“互联网+”让居家养老更贴心。
在此基础上,海东市坚持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化隆县开展“十户联帮”“亲情视频”“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养老工作向专业化转变;民和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链接资源,与老年社会工作、留守女童安全保护、留守儿童健康等结合,争取到“陪您一起晒太阳民和偏远山区困境老人援助示范项目”和“留守人口参与拯救青海东方蜜蜂推广养殖”等项目,315名失能失智等困境老人受益。
目前,通过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等更加完善的措施,海东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逐步完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让越来越多老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凡注明来源为“海东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本报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报数字报:,订阅海东时报及手机报,登陆东城网:或关注海东时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海东时报6大平台将一同与读者聚焦海东,见证发展,感受成长的力量。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海东创新机制让居家养老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