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气候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7月13日就要入伏了,您做好准备了吗?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今年三伏时间为,初伏:7月13日-7月22日,10天;中伏:7月23日-8月11日,20天;末伏:8月12日-8月21日,10天。

  长久以来,人们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中医专家提醒: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冬病夏治,合理锻炼,科学饮食。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

  山医大一院内科医生谭杰介绍,“冬病”是指冬天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因此而造成的一些慢性疾病或症状如咳嗽、哮喘、关节冷痛、畏寒、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的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增强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病”目的的疗法。

  “三伏天人体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省中医院内科主任柏晋梅说,穴位贴敷并不只限于三伏天使用。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

  谭杰表示,三伏贴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预防作用,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同时,作为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可以治疗儿童疾病,但2岁以下幼儿不宜做贴敷。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等都不适合做贴敷治疗。

  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夏天出汗能排毒,所以在大热天我会增强体育锻炼,增加出汗量。”爱好体育运动的省城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夏至一过,哪怕是三伏天他都会给自己安排很多运动项目,增加自己的运动量。这样的夏练三伏真的好吗?

  省中医院内科主任柏晋梅提醒市民,这种训练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但也不能常常躲在空调房里不出门,这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下降,大热天人们应该适当走出家门,做适量的运动为好。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会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三伏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食物有: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此外,柏晋梅提醒,盛夏养生要多吃瓜果忌生冷,每天多喝水可预防头痛头晕。此外,夏天也是养心的季节。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很多人晚上睡觉开空调,这也是很忌讳的,中医忌夜卧贪凉,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疾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