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上升,对肉食和糖分摄取过量,五谷杂粮、蔬菜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了许多疾病,影响生命。”这是1977年日本出版的《长寿研究》中一段警世之语,告诫人们饮食均衡,事关寿命寿夭。就饮食与养生的理论而言,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丰富论述。其中“脏气法时论”讲的“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五”字养生诀,就道出了中医学对全面饮食、平衡营养的卓越认识,指出饮食结构全面的重要性。当下,中国人的养生热情可谓气势如潮,然而餐桌上的鸡鸭鱼肉、煎烹烧烤又没完没了,真正懂得并按“五”字养生的人,又有几何?
其实,许多疾病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膳食习惯。就拿肥胖来说,据2002年统计,我国共有7000多万肥胖患者,并以每5年翻倍速度不断上涨,如不加以控制,预计今后10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发生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等疾病的温床。鉴于此,尤当唤起人们重新审视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推出的由著名健康饮食专家贺娟教授所著《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一书,无疑是指导当代人们健康饮食的最好奉献。
该书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之论,释明了五味与五脏的亲和选择性,从而以不同的性味形成对各部分脏腑功能的特殊作用,以此矫正脏腑的不同偏性。
“随着时令来吃饭”,也是本书提倡的重要一点。乍听起来,吃饭何以分春夏秋冬?实乃人禀天地四时之气而生,饮食上也应该顺应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落实到饮食方面,如该书指出春季为阳气主升季节,在人体为肝气主令,因而在饮食上应多食青绿色蔬菜,以助肝的升发疏泄,注意少食酸味食品,防止肝气过旺,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脾。可见这“吃”当中,深刻蕴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本书推崇审“体”用膳。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一个相同的人,因而饮食养生也因人而异。美国健康专家阿特金斯医生说:“我们都是有着不同的基因倾向,不同的历史,不同需要克服的健康问题,不同饮食口味和不同的代谢反应于个体,没有一个可以适合所有人的饮食。”这就是说,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遗传因素,每个人天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属性,所以不同的体质,对饮食的需求也就有所区别。从中医体质学说角度来看,人群中有偏于阴虚的、有偏于阳虚的、有偏于痰湿的,饮食五味必须因人制宜。该书作者依据本人研究制定的9种体质分类判定,分类指导饮食用膳,使之朝着个性化的饮食营养方向发展,从而提示人们最好的养生方法:不是吃最贵的、最补的,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是什么体质。只有明白自己是什么体质,才能量身打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保健食谱。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这是南宋陆游的著名诗句。养生之道归于简朴自然,乃得真谛。一日三餐,生命所系,养生之道须从饮食做起。近年来国外有一个“把药房变成厨房”的口号,就是强调食疗保健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给出的不仅是一般养生方法,而是中医学的养生观、中医食疗学的理论,这些思想是东方的、是悠久的,因而也是永远的。(王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养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