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挺直脊梁 “天线层楼练肺活量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大楼一共有18层,王昌富和病友们每次爬楼梯到15层,坐电梯下来,再爬上去,每天至少要爬6趟。这是梁益健医生布置给“”们的“作业”——6分钟内爬上去,才可能有机会接受最后一次最大的矫正手术。

  严重的脊柱侧弯,压迫了胸腔里脏器,“”们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是,肺功能不好,矫正手术时也存在风险。

  今年23岁的王昌富是贵州毕节人,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前,他未曾知道,有一天,他会被医生、志愿者们亲昵地叫做“”。就像在看到电视节目《感动中国》播放梁益健医生的事迹前,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的。

  王昌富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他1岁多时,家长在给自己洗澡时,就发现背上有一块“鼓包”。随着年龄的增加,王昌富的背突一点点变得越来越大,脊椎越来越弯,两只脚不一样长,两个肩膀也一高一低。“我的左手要一直撑住(左腰),时间一长非常酸胀。”王昌富说。但从小到大,王昌富和父母从来没想过,这个病可以治疗。“也看到过(别人一样的病),但是都没谁治疗过。”王昌富的妈妈张燕说,家里也没有钱给孩子治疗。

  因为生病,王昌富连背几本书都觉得吃力困难,但他知道,自己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出路。上初中,王昌富就坚持到离家2个多小时路程外的镇上中学读书,一个人租房生活,“周六我们就去给他送点米、送点菜。”张燕说。租住的小屋格外潮湿,墙壁总是浸水,即便这样,王昌富的成绩也一直在前三名。

  “高中住校,宿舍在6楼,教室也在6楼。”王昌富说,别的同学一口气能上去,自己却要歇个两三次,冬天打水提一壶就走不动。“经常吐”,因为脊椎弯曲压迫内脏,王昌富经常呕吐,吃不了东西。

  2016年,王昌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贵州医科大学的康复治疗专业。一次,王昌富和同学到附属医院参观,咨询了老师,老师建议他去骨科看看,但因为种种原因,王昌富并没有去,“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肯定治不好,也没钱治疗。”后来,是家里人在电视上看到了《感动中国》中梁益健医生的报道,告诉王昌富,“你的病可以治好!”2017年,哥哥陪着王昌富到成都看病,“梁医生说,我的脊椎侧弯已经超过了180°,属于重度了。”

  2018年7月19日,王昌富住进了医院,7月26日,接受了第一次手术。现在,王昌富的头部、腰部分别被套上了钢环,由4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牵引,慢慢地矫正弯曲程度。也正是这些“天线”一样的矫正器,让医护人员亲昵地称呼他为“”。

  听上去十分温暖,但实际,戴上头盆环和牵引器的“”,不仅身体经受不起一点碰撞,连视野、晚上睡觉都受到限制,病床上必须垫上厚厚的海绵,并且一躺下就不能动。戴了8个月的牵引器后,王昌富的身高从142厘米长到了153厘米,双肩变得等高,双腿也变得等长了。

  王昌富已经接受了2次手术,下一次,他需要手术矫正弯曲的肋骨,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次大手术,对身体条件要求很高,“侧弯的度数要不超过90°,肺活量也必须要达到标准,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让“”们尽可能地达到手术条件,梁益健医生给他们布置了作业:爬医院新大楼的15楼,每天6趟,6分钟以内爬上去,才有可能手术。每天早饭和午饭后,王昌富和病友们就一起去爬楼,上午下午各3趟,一开始,这并不容易。扶着楼梯把手,爬一次常常要歇好几次。不爬楼的时候,王昌富就抱着呼吸训练器锻炼,“刚开始只能达到500ml,现在能有2000ml多一点。”王昌富说,而手术条件要求,至少要在3000ml以上。

  在医院期间,王昌富还是一个志愿者,“”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一直有公益组织、高校志愿者来开展活动,王昌富就要负责对接,开展活动。“有的刚来不久的患者,不适应,我们就要开展些活动,告诉他们需要注意什么。”王昌富说。王昌富大学本科的专业是康复治疗,选择这个专业,王昌富说,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所以对别的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特别能感同身受。

  为了治病,王昌富暂时休学了,“现在就是希望能早点治疗好,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去当一个医生。”

  但摆在王昌富面前的,还有高昂的治疗费,治疗8个月,前期家里东挪西借的11万元已经花光,后期的治疗费、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最后一次大手术,就需要15万。”王昌富说,这还没有算上中间的手术费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为挺直脊梁 “天线层楼练肺活量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