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的历史价值和人格引导意义--理论

  祁淑英今年已是77岁高龄!我实在太惊讶于她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特别是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成果!十几年间,一部部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把一个个光辉的中国科技界顶级人物形象全面、具体、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我有一个观点:在众多的书籍出版中,人物传记有它鲜明的突出的优长:其一,它记录和反映了历史———杰出人物的个人生活史、事业史、生命史,从一个又一个的生动侧面折射了社会、民族、国家的前进历史;其二,它具有人格引导意义,引导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向着人格的高标准努力。

  祁淑英写的人物传记,选择的人物,都是关系中国社会改革、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的,都是关系中国国家安全、民族发展、人民幸福的,都是忘我奋斗、品德高洁、成绩卓然的。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作者自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且与被写作人物有着共通的思想追求和人格意识。

  整部文学传记,通过一些重要而光辉的“生命节点”,具体而生动地把我国一个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人物形象,“润物细无声”地交给广大读者:1931年9月,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同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说,没有飞机、大炮,我们可以自己造。于是他的“文学梦”变成了“强国梦”。后来,经过不懈奋斗,他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1955年,他创建了力学研究所;1956年,周总理亲自领导制定我国自然科学十二年发展规划,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站在国际科学技术最前沿,提出了一套建议,奠定了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基础———中国“三钱”由此而来;他即使被“错划成”,仍然做好一个“地下科技工作者”;“文革”中被下放到工厂“劳动改造”,他却又深入搞技术革新,开启了又一扇人生之门。他向周总理提出环保的建议,并且指出“征服自然”的口号是错误的;1971年他以一个力学家的眼光,找到了对付苏联坦克的办法,并且为我军研制了复合装甲护板;他被人们称为“万能科学家”和“力学界的一台播种机”。年逾古稀,他又研究开发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法———“钱码”;1983年到上海,相继出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校长,提出了拆除大学学校与社会之间、校内各系各专业各部门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四堵墙”;1983年他出任民盟中央副主席,1987年他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虽然真实的生活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作者精当的议论则会给传记增色不少。如:“‘不断地自我雕琢、自我完善’,这不仅是钱伟长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的座右铭。生活本身有时是不讲逻辑的。很多时候,命运并不按照正常逻辑出牌。这一对被边缘化的夫妻更加相濡以沫,互相维护着做人的尊严,互相坚守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互相支撑着走过漫漫风雨人生……”

  2008年春。我在《家庭百科报》上写过一篇短文《祁淑英是一个样板》,其中写道:什么叫作家的社会责任?什么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什么叫充实的晚年生活?什么叫一个人对社会有所奉献?这些问题,在社会转型,浮躁风盛的今天,许多人犯迷糊了,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祁淑英身上找到、悟出一些答案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人物传记的历史价值和人格引导意义--理论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