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阴符七术的养生思想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养生之道,“得养生焉”中国古代养生学的思想主要根源于《老子》、《庄子》的养生理论,注重养性修德、养气、主静、制欲,再经道教人士吸收,发展为注重生命、追求长生的养生思想,并包含丰富多彩的养生实践活动。鬼谷子养生学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东周列国志》指出世传鬼谷子的四门学问之一就是“出世学”,即“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冲举可侯。”[a]但这些仅是传说,真正能代表鬼谷学派养生理论的,主要在《本经阴符七术》篇中,讲求修道养德,调神养气,并提出仿生导引、动静相宜的养生方法,包含着浓厚的道家养生理念,并对后世道教养生思想起着重大影响,下面简要归纳其中的养生方法 。 养生之道,首在养德。古代养生历来重视德行修养功夫,《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3],认为“道”与“德”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庄子·天地》篇说:“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4]同样重视内在德性修养。东晋葛洪指出,“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求,皆不得长生也”[5],唐孙思邀也曾说过,“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6]。鬼谷子在修道养德方面亦有不少精辟论述 。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一段指出:“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五气”指五脏的精气,陶弘景注曰:“五气,五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舍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故为之人;然养事之宜,归之于道”f}]。这里认为气是生命之本源,神是气之总帅,心灵是五气之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体现。在情志修炼中,养心是养神之根基,养德养气之关键。“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用道德涵养五气,心才能得一 (即“道”),才能掌握道术 。

  《本经阴符七术》中“圣人”和“真人”处在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真人欲养生,需同天合道,对众生怀有慈爱悲悯之心,修道养德。“同天而合道”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如出一辙,都是要遵循事物的自然属性,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说到“道法自然”,上文中有提到《中经》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一段,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按春夏秋冬四气养生思想和方法一致 。 养生家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三者之中,神是主导。五脏养护的关键在于调神,心神安定,才能养气,养气才能五脏平和。养生贵在养神,清名医张隐庵在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句时,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f}l足以说明中医及养生家对调神养气的看重。“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l,只要保持平淡安定,排除心内杂念,做到精神内守,疾病就不会出现 。

  调神养气方法有二:一是虚静安己,心气合一。养神之法在于虚静,虚静之要在于养心,摄养心神是养生的根本方法。上文为阐述《鬼谷子》“虚静观”曾引《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一段,此段也阐明了虚静养心的方法:“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就是要淡泊名利,排除私欲杂念,没有了思想枷锁,人心就会坦然安详,自然心气合一,身心健康 。

  二是无为安静,脏腑和通。“实意法腾蛇”一段有云:“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腑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n (2]。意思是“要自然无为,使得五脏和谐,六腑通畅,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样便可以精神内敛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通达神明,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rr [3]。所以调神养气的另一方法在于无为,因循万事万物的自然属性,顺其自然自然,就能脏腑和通,达到养生的目的 。 仿生导引在养生学中的运用,最著名的是“华佗五禽戏”。《庄子·刻意》亦有“吹峋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n [4]的说法。葛洪《抱朴子·别旨》中记载了仿生导引的具体做法:“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哪踢,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矣”[5]0《本经阴符七术》也是一种仿生导引的养生方法,每个段首都提纲掣领地进行总结,如“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散势法鸳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着”。现简要阐述如下 :

  “盛神法五龙”—陶弘景注:“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法五龙。”[6]故“五龙”即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变化。而文中所提“五气”乃五脏之气。古代中医,将人体五脏与五行之气相对应,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所以此段意思就是养神需使得五脏之气,与五行之气相合,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才能身体强健 。

  “养志法灵龟”—《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已三千岁矣”,古人认为龟一种寿命长而又有灵性的动物,道家养生修炼也有一种“龟息”的方法。《抱朴子·对俗》日:“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2l,李时珍认为“龟以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穴导引,故灵而多寿,能通任脉。”[3]。所以此段意思就是养志就要效法乌龟:调匀呼吸,稳重缓行,凝神守一。此外,古代又常常将龟甲作为占卜工具,所以龟又有预知吉凶,明察是非的意义,效法乌龟,亦有这一层含义 。

  “实意法膛蛇”—陶弘景注:“意有委屈,蛇能屈伸,故实意者,法腾蛇也”[4],灵蛇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龙的一种,可以兴云驾雾,《尔雅》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5]。实意就是充实、坚定思想意志。“实意法腾蛇”就是效法腾蛇,能屈能伸,思想坚定,能够自由游走,精神泰然 。

  “分威法伏熊”—:“伏熊”就是趴着隐藏起来准备伏击的熊。李时珍日:“熊如大泵而竖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时,皮浓筋弩,每升木引气,或堕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6],熊在偷袭猎物之前,会先趴在地上,深藏不露、养精蓄锐、查看形势,时机一到,就会采取行动,扑向猎物。因此“分威”,就是发挥威力要效法熊,韬光养晦、一击即中,威势更是十分凶猛 。

  “散势法鸳鸟”—“鹜鸟”是既凶猛又出击迅速的鸟,比如鹰、雕。陶弘景注:“势散而后物服,犹鸟击禽获”[7l,王逸注《楚辞》曰:“鹜,执也。谓能执伏众鸟,鹰雕之类”。“散势”即散发势力,即利用有利的形势而采取行动[8]所以这段意思就是效法鹜鸟捕猎时凶猛、迅速,运用体内的真气向体外散发以养生 。

  “转圆法猛兽”—关于“转圆”,陶弘景注:“言圣智不穷,若转圆之无止。犹兽威无穷”[9],就是像圆球一样活动自如,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此段指“通过外在身体的锻炼增加人内在的聪明才智,使人的智慧和精气在体内还者复,复者往,宛转滑利,运转无穷,就像猛兽一样,精力充沛,威猛雄壮” 。

  “损兑法灵著”—“损兑”的含义在上文有详细解释,即减损杂念。著草是古代占卜常用工具之一,《说文》有解释“著,篙属。生十岁,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著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21。此段意思是去除欲望杂念,就要效法灵蔷,心神专一,顺应自然之道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本经阴符七术的养生思想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