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炎热的时期,我们开始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蟋蟀是夏天的使者,小暑蟋蟀居壁。由于天气太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夏季,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自然界的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故植物开繁花结果实,长势旺盛。
与植物不同,人们在进入小暑后,处在室内的时间增长,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心肺。同时天气炎热,各类冰镇饮料、冰淇淋等成为夏日里“消暑的追求”,多喝易造成湿气内侵,不利于人体健康。
“暑”即热,小暑表示已经进入夏季较炎热的阶段了,我们俗称的“桑拿天”已经正式降临了,虽然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但是如果拿蒸包子来形容的话已经是“八分熟”了。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以后,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出现不适,避热解暑养生方法也有讲究: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有“夏季需养心”的说法,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做好“养心”。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民间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在户外工作时,防暑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在正午的阳光下曝晒。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在阳光猛烈的中午,适当的午睡休息也是不错的避暑方式。
开空调、吹电风扇、游泳、冲凉水澡、喝冷饮、吃雪糕都是常用的防暑降温措施。但避暑不可贪凉,尤应注意腹部保暖。过分的贪凉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人体经脉气血最充盛的时候,但此时旺盛的阳气布散于体表,内脏阳气反而较为薄弱。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在此时,可以通过三伏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经脉,扶阳固本,来达到强体防病的目的。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意指天气将会越来越热。老人们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在小暑前后,南方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出汗多,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小暑”到来,预示着不久将进入“三伏天”。而此时,天气虽不像“大暑”前后那样炎热,但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已十分难耐。但高热天气并非益处全无,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早先北方地区种的小麦、南方种的稻子,此时都开始收割了。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的习俗,人们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据闻,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夏天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小暑到来,气温升高,热浪袭人,让人的心情也变得烦躁,而且人们的脾胃功能不佳,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小暑节气养生保健势在必行,尤其要主用脾胃的保护。
肾乃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线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艾灸,效果更好。
脾经上的太白穴、三阴交和阳陵泉,同时也是瘦身大穴。有减肥计划的女生们可以按摩、艾灸这几个穴位,记得要从下到上依次按摩,促进下肢气血回流,效果更佳。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此外,若有时间,在小暑时节艾灸关元、中脘、气海、命门四个养生大穴,能起到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艾灸可以平心静气、扶阳养生,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很多人因为天气转变的因素都没有食欲,而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很有害处的,要知道,身体是最基础的,而饮食是帮助我们打基础的事情,饮食不好,疾病就会上门,因此,在小暑即便我们食欲再差,再不想吃饭,也要多吃一些。
食欲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是一些辣味食物开胃,便可以改善,此外,食欲太差,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并且小暑饮食最好做到粗中有细、口味适中,多吃一些能够降低血粘度、胆固醇的食物,能够有效减少疾病。此外,食欲差每次都吃不饱,也可以通过多餐制来解决,除了早中晚三餐之外,可以加上一顿下午茶,这样便可以避免因为吃得太少而危害身体。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因为天气的原因,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此时如果没有补水,就会导致身体缺乏水分的滋润,滋生出大量的细菌,甚至有可能导致体内脏器衰竭,因此多喝水是很好的事情。
此外,小暑虽然不甚炎热,但却是中暑的高发时期,而喝水尤其是喝温盐水能够帮助人们滋润身体,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小暑千万不要大量饮用冰水,因为在小暑外界气温较高,如果大量饮用冰水,很容易导致体温过低从而引起疾病,并且,大量饮用冰水还很容易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这些危险的疾病,所以小暑一定不要大量喝冰水。
小暑期间建议多吃应季瓜果以防暑降温如:丝瓜毛豆、豇豆、藕、绿豆芽、红豆、姜、苦瓜等。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农历六月,此时气候最为潮湿,乃因多阴雨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大,大气压偏低,湿邪易犯脾,养生应注意“养脾”。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要避免消化道疾病,养脾的要点除了要避免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不良习惯外,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也是需注意的要点。应该避免刺激、油炸食品,多食用一些具滋阴、养胃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莲藕、木耳、山药、蜂蜜等。
因为天气的原因,在小暑很多人的睡眠都存在一些问题,睡眠质量下降,人就会出现精力不足、头晕等情况,而保持适当的午睡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
并且,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因为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此在小暑一定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哦。
小暑时节,夜晚比白昼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影响睡眠,中医里这一现象称之为”阴阳失衡“。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一般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养生”全攻略助您安然度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