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在9月10日上午举行的2019中国(烟台)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卫健委、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和(烟台)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的有关情况。本届博览会以“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幸福养老”为主题,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发展为宗旨,为从事康养产业与养老服务相关的生产、科研、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教学、培训、旅游、体育、保险等企业、机构,搭建一个沟通信息、共享资源、交流经验、传播品牌、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贸易与合作的大健康产业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国际化、专业化行业盛会,助力我市康养产业转型发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市卫健委党组成员、组委会负责人白同林向记者介绍说,烟台市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地市之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截至2018年底,烟台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7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6%,也就是说不到4个人就有1个老年人。我市已趋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6.5万人的速度递增,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3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空巢老人约占老年户籍人口的70%,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80万人,比重将提升到27%以上。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和比例也将大幅度增加。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健康和养老的期盼愈发强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和养老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把健康和养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烟台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烟台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全市康养事业和产业持续发展。2016年6月,国家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烟台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2018年3月,省确定烟台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8个县(市、区)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确定到2022年,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支柱产业;确定“中心区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整体推进;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9大板块,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说起10月下旬将要举行的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白同林表示,康养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对于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打造千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改善,具有深远意义。康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将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烟台作为规模化工业城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在传统工业转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养老机构和康养产业集结地,对推动我市今后十到二十年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市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具有充分的产业背景、市场号召力,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契合地方战略规划。我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将为专业大型展会带来红利。
“发展康养产业是改善民生、拉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白同林说,康养产业涵盖地产、医疗、食品、旅游、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所涉及的产品既有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又有普通的保健器材、食品等。发展康养产业,能够以我市自身产业基础为依托,吸引国际龙头企业、世界先进技术、金融资本投资,推动本地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将使从高端科研人才到产业工人、农民工、服务人员等劳动者获益,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焦点问题,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结试点经验,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城市建设。我市康养产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国家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等,给我市发展康养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展览展示试点成果,加强国内外行业交流,争取创出更多的“烟台经验”。白同林表示,我市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得天独厚、势在必行。争取1-3年做成全国领先的品牌展会,助力烟台打造国内康养产业集结地。
本届博览会设展览面积1.86万平方米启用A(养生)、B(养老)、C(健康)3个展馆9大展区,规划设置展位总数700个。博览会以“高端、精彩、专业”为标准,以“一、二、三、四”为基本框架内容,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康养产业盛会。
举行一个开幕式,设立两个论坛。2019中国(烟台)国际康养产业高峰论坛,以“康养产业发展之趋势”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机构负责人、一流学者、康养产业领军者,共同探讨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助力烟台打造国内康养产业基地。烟台康养产业企业管理论坛,以“开放、创新、共享”为主题,邀请专家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以及管理优秀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助力我市提高康养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
组织三场活动。一是烟台设备采购活动。展会同期集中展示康养产业设备新产品、新技术,组织开展采购活动。二是产业人才招聘活动。展会同期设置康养产业人才招聘专区,为高校、机构以及企业搭建人才需求与供给平台,推进教育与产业、产业与多界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市康养产业队伍素质。三是老年文体展演活动。结合10月份全国敬老月活动,举办以“孝老爱亲、向善向上”为主题的“银韵烟台”老年合唱大赛;组织千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广场表演,展示我市老年人健康养生养老精神风貌。
开辟民生福祉专线、仙境海岸专线、仙道养生专线、高端度假四条专线。组织来烟客商和专业观众参观考察我市康养产业生产企业、重点项目、康养小镇、养生旅游休闲地。通过专线体验,感受烟台、选择烟台。体验集养老、养生、旅游、度假、商务于一体的烟台新兴旅游胜地、养老示范区,感受高端生活。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那么,烟台在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呢?对此,市卫健委党组成员白同林介绍说,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把“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整个老年健康服务链条之中,推动建立具有烟台特色的“六网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开创新时代老龄健康事业新局面。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以“媒体+基地+村居”为主要载体的健康教育网络。我市投入500多万元,在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标准化健康教育示范基地13个。每年在农村社区开展启动健康教育工作,各县市区健康大课堂、健康咨询、健康义诊、健康宣传进家入户等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努力形成以“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小屋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网络。将60-64岁老年人纳入个性化签约服务范围,逐项落实签约服务包内容。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在芝罘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建立“健康小屋”试点工作,力求实现老年人预防保健工作全覆盖。探索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小镇建设,推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
强化疾病诊疗服务,努力形成以“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式服务网络。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534个,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量33个。累计组建各种模式医联体36个,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提出“完善心脑血管急症30分钟救治圈,建设癌症等6大中心”,构建包括“疾病诊疗”在内的老年人健康服务,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在三级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100%。毓璜顶医院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位次提升到地市医院第四名;国际肿瘤医学中心、烟台山医院新院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全市全面推进挂职“业务院长”“百名专家联镇街、千名医生下基层、健康服务入万家”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强化康复护理服务,努力形成以“邻里互助健康圈+安康居家养老生态圈”为主要内容的村居服务网络。针对“9046养老格局”,将居家老年人康复护理工作作为重点,在社区、农村打造“邻里互助圈”和“安康居家养老生态圈”。“邻里互助圈”以邻里互助为主,采取“呼助银宝”(积分)的形式,形成了“一老多人帮、一呼随时助”的良性互动机制;“安康居家养老生态圈”以“政府、社区、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志愿者、老年社团”六位一体的网格化服务为主,采取“时间银行”(积分)的形式,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服务模式,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和喜爱。
探索长期照护途径,努力形成以“医疗专护+医养院护+巡查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网络。据调查,85%的长期照护仍是居家照护。我市在“非治疗的护理和康复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2017年11月在烟台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长期照护研讨会推动了此项工作快速展开。2018年6月30日,在全市推开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工作。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资金筹集方式为每人每年100元,保障方式分为医疗专护、医养院护、巡查护理三种。到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已有1000多个家庭减轻负担。
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努力形成以“提供临终前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照料+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网络。据抽查,全市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住机构(包括医养结合机构)愿意率占比57.96%。我市在为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适、安祥、有尊严的离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我市开设安宁疗护的医疗机构有58个。各有关医养结合机构均成立了安宁疗护专区,制定专业的疗护方案,定期巡诊,做好心灵慰藉,提供临终关怀。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李姗姗摄影报道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幸福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