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冬天自然健康。云草君整理了王医生所说的五大误区,想健康千万不要踩雷哦~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身体很快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容易诱发宿疾,因此此类人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但也不用过早穿的太厚实,适度即可。
“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乱“贴”会适得其反,建议在“贴秋膘”之前听从医生建议。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天气凉爽,就希望多吃点“好东西”补身体 。对此,王祥生解释说,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不仅不能“贴秋膘”,反倒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低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尤其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调理,从而达到体内健康态。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适当进补强身健体,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梨等,可与中药配伍制成药膳,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则功效更佳。
对付“秋燥”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
夏末初秋,虽然白天天气还比较热,但早晚较凉,长时间用空调,很容易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空调病”。
王祥生提醒,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开时避免空调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三七具有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可通过加强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达到强化肺部的作用。
随着温度的降低,三高患者、心脑疾病患者等也要注意身体的变化,着重保护血管。每天坚持服用云草纲目三七粉,三个月左右就会看到成效。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标示,三七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免疫功能低下”。
除了能有效防治各类中老年病,三七冻龄养颜,祛斑防皱的功效可是被央视多次报道的,女性朋友们在夏季外敷+内服使用,尤其合适。坚持服用三七,会刺激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成分,迅速分解皮肤表面沉着色斑,使色斑变淡消失。还能提高机体自身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夏秋季节交换容易感冒。而三七中的有效成分三七多糖,是促进免疫的有效成分,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使低白细胞症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白细胞无影响,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和大部分中药不同,千百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证明即便是长期服用三七粉是没有副作用的。三七也是国家认证的“药食同源”(既可作为中药治病,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的双栖中药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立秋后的五大养生误区很多人第一点就踩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