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保健品成野蛮生长的“自留地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请看记者调查。(1月18日人民日报)

  一场场保健品骗局中,神奇的保健功效被人们捧上天,可是老人为何屡屡心甘情愿被“忽悠”?黑心的“保健品”始终把某头指向老年人,甚至前几天出现了被保健品坑死的悲剧,警示我们拿下专砍老人的那把“保健品软刀子”,刻不容缓。

  一些无良商家正是抓住老人企盼健康长寿的心理,打出“义诊”“健康讲座”的旗号,邀老人参加免费体检,施以赠送礼品之类“恩惠”,其实是“软刀子”专砍老人。犯罪分子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相比于远在他乡的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让老人有依赖感,实际上许多保健品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根本没有治病保健实际效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老人对这些“保健品”深信不疑,保健品推销者为何能大行其道?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受骗上当的老人多是一些独居老人,情感上缺少“关怀”,而一些不良商家正好是利用这一特点,针对老年人展开“免费旅游”外加“亲情式”营销,这也的确十分精准地戳中了老年人最脆弱的那根心理软肋。另一方面老人对身体健康更加注重,推销员就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态,打出“治百病”的旗号,借由老人们向健康长寿的心理,先是用免费赠送礼品把老人们吸引过来听讲座,继而是雇“托”演双簧,或以“最新科研成果”蒙人,或以“权威医学实验”吓人,而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这些巧舌如簧的推销员天花乱坠的描述,成为了给老人设置的“温柔陷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通过保健品营销制造的“养生迷局”,击中的正是现代社会巨大的养生需求,久而久之,迷局就会演变成乱象,受害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经济利益,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而这背后,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保健品市场监管中的“九龙治水”,要想破除养生迷局,还需要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在亲情层面,子女应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适当购买安全、合格的保健品;在社会层面,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组织针对老人的专业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其对真假保健品的辨识能力。监管部门提高保健品的门槛,加强监管,查出问题,即会重罚,这样就难有无良商家的空间。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莫让保健品成野蛮生长的“自留地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