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后世影响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南怀瑾大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儒、释、道经典著作皆有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先驱者。与普通学者不同的是,南怀瑾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史书”,是一个素非皓首穷经之人,更非埋首书斋之辈。其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时至今日,对于那些无法直接了解典籍,不知如何理解、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普通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但其中最为著名,也是传播最广的著作之一,当数《论语别裁》。 1975年4月,南怀瑾就已经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

  但因为旧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复古,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三千年前的古人承担。当代知识分子自己不承担国家的责任,反而让孔夫子扛责任,就把孔夫子打死了。

  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称:“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孔夫子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好像是说宰予是一个又笨又坏的学生。但孔门七十二贤,宰予是言语科里的第一。所以,南怀瑾认为,这句话不是孔子在骂宰予。宰予身体不好,白天在那睡觉,孔子的意思是说,宰予这个孩子身体不好,就叹息,心疼他。

  南怀瑾一直试图还原孔夫子思想家的地位,让世人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认为那些强调纲常伦理一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发展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便涂抹的偶像。

  所以,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并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加以经史和参,旁征博引,将原文撮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引发台湾读《论语》热,很多人甚至将刊登其讲解的杂志剪贴成册。

  也正是因为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南怀瑾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其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的书可风动四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楼宇烈对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说南怀瑾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之间少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南怀瑾非常关心北京大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楼宇烈将南怀瑾的建议转达北大,在学校等多方支持下,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前身。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平时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甚至因此反对五四运动,认为这是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南怀瑾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

  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南怀瑾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后,南怀瑾又奔走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怀瑾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祖国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善款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此种种,令人深为感佩。南怀瑾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

  南怀瑾一生精研国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诸门学问,许多拥趸家里甚至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南怀瑾的一大套书籍,足以说明“一代宗师”的头衔当之无愧。

  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被永远地载入史册,但鲜为人知的是,之前的几年里,南怀瑾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看来,南怀瑾是以密使的身份架起了沟通两岸关系的一座桥梁,并直接促成大陆与台湾签订九二共识。

  南怀瑾认为真正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的,佛法的根本是无主宰,有个上帝、阎王,有个命运做人家主宰的是没有的,主宰的都是你的心。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所以,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秉承宋明书院之教育,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所以,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张耀伟就曾说:”做名人难,做一个要无时无刻都为人师表、做人楷模的名人更难。南怀瑾一生结识的人可谓三教九流,但真正惺惺相惜的恐怕也没有几人。这分热闹中的孤独别人怕是不知道,所以南怀瑾的那分叹息更是一种无奈”。

  作家余世存虽对南怀瑾著作的学术性有质疑,却也称赞其在传统文化普及方面的功绩:“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大陆的知识分子没有完成文化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的任务,大众对世俗化的知识、学问是有需求的,所以南怀瑾的著作填补了这个空白。”

  南一鹏则一语道出父亲的心思:“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其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据南一鹏回忆,在太湖的最后几年里,南怀瑾“一如既往,过着简单的生活——接待处理事务,众人交谈,讲课目,打坐、看书、写作。”

  2012年8月,南怀瑾身体出现不适,在身边弟子的建议下,去上海就医。南一鹏记述,由于自己身在美国,不能及时赶到,两个弟弟陪在父亲身边。南怀瑾住院几日后,病情状况出现严重化。医生在努力后表示:“我们的能力到此为止了。”听到这样的决定,南怀瑾弟子马宏达心痛地对南怀瑾说:“老师,接下来要靠您。”此时南怀瑾已经无法说话,就用笔写下:“明白,好!”南一鹏听弟弟向他描述,“随后又有学生们来去,父亲就再写下两个字:平凡。”

  南一鹏接着写道:“我可以了解,这就是父亲一生修行的总结。社会上关于我父亲的言论很多,有神化的,有妖魔化的,有赞美向往的,有顶礼膜拜的,最多的还是真实懂得修正自己的,所有的反应就是镜中的倒影,自家的心性而已。现在父亲对大家最后的话,就是‘平凡’,如是而已。”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仿佛在为世人打开了另外一个金矿,让大家看到南怀瑾的身上还另有挖不尽的宝藏——除了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国学大师等身份之外,南怀瑾还有更多的无限可能。确实,南怀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门学问。

  所以,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叶蔓说,当年跟着南怀瑾学习,常常会因南怀瑾简短的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便如醍醐灌顶般顿悟,若从处世行径上看,南怀瑾与孔孟王阳明等儒家贤圣明显更为相似。因此学界曾对南怀瑾的评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不过南怀瑾大师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并不满意,甚至给自己的评语称:“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

  而在南怀瑾逝世的此后三年,社会上各界人士对这位老南怀瑾的评价褒贬不一,可以说基本趋于两极神魔化,也正因为如此南怀瑾的第三子南一鹏为还原公众一个真实客观的南怀瑾,才编写出版书籍《父亲南怀瑾》,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只不过仍然有一些不法之徒成立微信号,假借南怀瑾的名义推广国学,顶着南怀瑾的声誉招摇撞骗,为非作歹,实际上做的正是欠缺中华文化礼义的表现,将南怀瑾的学说碎片化,既无礼,也无义。碎片化的短语或许可以起一时的作用,但是见树而失其林,更是可惜。南一鹏表示说,现代人每天接触大量资讯,而无启发;接受大量的碎片化资料,而无整合;所以产生偏见、滋生谣言,很容易误导大众,这也是标准的速食文化表征。这些求一时眼球而不能心中生根的做法,正是文明肤浅的现象。

  我们不可否认南怀瑾在诸多领域的博学多才,甚至作出了诸多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南怀瑾在最后六年,为后世留下30万册珍贵藏书,内容涵盖儒、释、道、医学、军事等各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孤本、善本,南怀瑾的学生已针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造册、上架保存。查旭东曾说,现在普通读者难以看到这些藏书,但今后有望将部分藏书转成电子版本与世人接触,“由于工作量巨大,现阶段仍以保护为主”。

  但是所谓“学专则精,学多会杂”,所以有人曾如此谈笑评价老南怀瑾:“观近代以来,阅遍佛道二藏的,公开的有南怀瑾与陈撄宁二人,若说南怀瑾与陈撄宁对比,还是有差距。圆顿子著作,技高一筹,化经典于无形之中,留意之处皆学问,当然,只有看过道藏的人才品的出来,况文笔立论,皆有可观,有理有据,快意恩仇。惜其大业未尽,早返玉京,令人扼腕,虽得享高寿,但距仙何远。而南怀瑾其修持以禅密为主,据说得了密宗真传。其文字,老到圆滑,深谙世事,虽有包装炒作嫌疑,但长袖善舞,终为福寿双全之人。而国学大师,殊为不妥,杂学大师,较为恰当。”正因为如此,后世也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做人当学南怀瑾,学识当如陈撄宁!”

  而如今,太湖大学堂的那把竹藤椅上再也无法看到南怀瑾谈笑风生的模样,南怀瑾大师用95年的修行为世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影响。

  2018-11-12展开全部主要是他流传下来的著作,深入浅出,字字珠玑:

  南怀瑾选集02·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3·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4·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5·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6·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7·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8·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愣严大义今释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选集09·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愣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南怀瑾的后世影响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