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战(图

  《小时代》掀起的“小鲜肉”风潮,可以迎来90后女生们的娇羞尖叫。而最近,电影《激战》又掀起了“肌肉战”的高潮,同时为电影赢来口碑和票房。健身爱好者发问:如何练成张家辉、彭于晏那样的肌肉?明星为拍电影速成肌肉付出什么代价?本期《有聊周刊》就和你聊聊有关肌肉的劲爆话题。看完本期周刊,你也开始健身吧!

  早已年过40的张家辉,两块胸大肌、六块腹肌凹凸毕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文质彬彬的张家辉,咋就瞬间变肌肉男了呢?

  张家辉说,这么多年接拍电影,很多时候都要露肌肉。拍《大追捕》时,为了接近角色真实感,张家辉还主动找健身教练,希望通过特训实现李小龙级别的身形。长达半年的魔鬼式训练中,张家辉戒掉一切致肥食物,早餐只吃牛奶混香蕉和麦片,午餐和晚餐只吃鸡肉和菜。此外,也进驻健身房,每星期6天,每天3至4个小时的超高强度训练,包括跑步、哑铃、拳击和有氧器械等全套健身特训。最后变成了“钢条男”,但戏一拍完,张家辉没维持身材,“恢复正常的生活比较舒服。”轮到拍《激战》,张家辉又健身近一年。

  导演林超贤说,张家辉本身脂肪少,所以要练成肌肉,在体能上挑战很大。张家辉说:“第一件事就是增加重量。我这种身材消瘦的人要练出肌肉来,首先要多吃,不是那些大鱼大肉,好吃的东西。多吃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鸡蛋、牛奶、牛肉,这些是形成肌肉的原料。具体就是,起初戒盐、油、糖、淀粉,中段要每日吃2至30只鸡蛋,差不多去拍摄前只吃米饭,靠淀粉令肌肉膨胀。到最后阶段要脱水,每次饮水都只是湿湿嘴角,将身体收干水分,令线条更明显。”这样的后果是,由于吃得太多,蛋白质令小便变泡状,冲水要冲几次。而在脱水期间,整个人干得可以全日不用如厕:“偶尔硬是去小便,才几滴,还是咖啡色。”

  其次就是要加强锻炼,尤其是力量训练,多做复合动作,比如硬拉、深蹲、卧推等动作,练遍了全身所有的肌肉群。而在练肌肉的过程中,张家辉为尽快恢复体能,除了进行常规的跑步和拳击训练之外,还在海边进行了一系列的特训。“在海边锻炼步法、在海边扛油桶前行、抱石墩快跑……这些都是对力量和耐力要求极高的训练项目。”

  而网络上,张家辉的健身照也引起轰动,“锻炼是一种长期的行为,如果我这些照片能唤起大家做运动,我很开心。我也想到我这一身肌肉让大家看见会有一种意外的感觉。但是没想到会那么轰动,现在网络上、朋友们都在谈健身,其实锻炼是一种长期的行为,只要坚持下来,肯定都会有所收获。”

  张家辉忠告影迷,“我知道我的身体很好看,网上甚至还有我的‘肌肉养成记’,但是请大家不要随便尝试,过程很痛苦,也很危险”。

  彭于晏,拍摄《翻滚吧!阿信》已经练到体脂率6%。到了《激战》,已变成3%。清晰的肌肉线条,发达的双臂肌肉、厚实的背部肌肉,古铜色皮肤,倒三角形身材,足以让影迷尖叫。

  你大概不曾想到,彭于晏小时候是个胖子,“我妈说我生下来有5公斤重,把她骨盆都压裂了。我小的时候很爱吃,所以小时候家里不能够有剩饭剩菜,看到桌上的东西我都要吃光。”不仅胖,他还体弱多病,“我从小就患有哮喘病,有次发病很厉害,医生都曾说没救了。”

  彭于晏曾经在《翻滚吧!阿信》中扮演过一个体操运动员,当时拍片的时候他就接受正式的体操训练,体脂率练到了6%。而他的体质是易胖型,今年春节时,他与家人去马尔代夫度假,“我放纵自己狂吃,没想到就此胖了8公斤。幸好恢复正常运动及饮食,人鱼线又乖乖现形了”。

  到了拍摄《激战》时,要训练的角度与《翻滚吧!阿信》不同。彭于晏练肌肉也属于速成,从基础开始,用三个月时间就收到满意效果,“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开始练功一直练到中午,然后洗洗澡吃完午饭补个觉,下午又开始一样的练习,每天都湿透好几件衣服。每天健身两三个小时,练拳四五个小时。”对于训练细节,彭于晏用“不堪回首”四个字来形容。在室内练时,就包括减腹、打造腹肌、雕刻腹肌等过程。每天双杠抬腿、抬腿卷腹、空中蹬车、侧卷腹这些动作都是家常便饭。这些练习普通人也可以做。除此之外,剧组还将演员拉到室外训练,像搬轮胎、拉铁链这样的训练也得做。

  其次,彭于晏还接受了专业的MMA(综合格斗)训练。在电影拍摄中,为达到真实的效果,导演林超贤请来专业MMA拳手与他们对打。彭于晏说,他每天都要挨200多拳,鼻子、耳朵都肿到无法入睡,双腿上全是淤青。

  一边是不停地高负荷训练,一边还得管住嘴。彭于晏说,“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吃白水煮的蛋白和鸡胸肉,十分痛苦,以至于在塑形的过程中,情绪会非常不稳定。比如要吃很多蛋白质,尽量不要吃淀粉,不能吃有油的,不能吃糖,不能吃咸的……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越难吃的就可以吃,生蔬菜就可以吃,鸡肉水煮吃,鸡蛋煮完吃。要保持体型就要一直练,还要一直吃,是很难的。”

  彭于晏对于练肌肉,最大心得是“意志和坚持”。对于《激战》前他的魔鬼式练法,“会让身体很虚弱……大家还是不要学,健康更重要”。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唐爱明采写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肌战(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