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等5个单位,被授予首批“广西养生养老小镇”牌匾,自治区将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给予资金奖励,用于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据悉,获得广西养生养老小镇资格“认证”,须在新建建筑无障碍率、旅居养生养老床位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等硬性要求上达到规定标准。而这样的一块牌匾,其经济价值几何,或许只有浸淫于经济新业态的市场“老猫”们,才能够既清晰论断其前景,更会立即着手谋篇布局落子。
去年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总额已达4万亿元,有专家预测,老年产业市场规模在2050年将增至106万亿元。面对这块大蛋糕,至2016年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十几个省市相继颁布了当地的养老产业“十三五”规划。今年6月,我区也发布了自己的《“健康广西2030”规划》;11月30日,自治区民政厅又向全社会重点推介了3类63个养老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养老产业。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市场各路资本正积极谋划布局于养生养老产业。以上海为例,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日前宣布成立“中民养老慈善基金”,建设居家养老运营平台;上海地产集团与万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医养结合的服务运营公司,提供涵盖居家养老、医养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而许多上市房企在项目开发上也已侧重于养老、养生等健康产业领域。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区首批养生养老小镇有了专属的“身份证”,就不只是给5家单位挂牌牌这么简单,其政策指向在于:我们应该把握互联网经济和智能健康产业的“双创”良机,深度挖掘、充分整合广西各市县优质的山水生态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风俗遗产,写出一篇养生养老山水“大文章”。
有“身份证”的养生养老小镇,是以养生养老集中区或大型养生养老综合体项目等为载体,并不直接就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个乡镇或者一个村,很可能只是镇上的一片区域。
这正是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对养生养老小镇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建设方式,以及规划设计、治理理念等等,就不能搬用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治理思维,而是要看到,养生养老产业,重在为生命健康和幸福实现提供完善充分的服务与体验,且会从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倒推延伸向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配套托底服务的需求。只有实现了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优质生态资源与现代规范服务的充分整合,养生养老小镇才会生生不息,不会“烂尾”。
养生养老小镇可写山水“大文章”,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能否抓住特色,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N多个性化体验需求。因此,养生养老小镇的现代服务水平与硬件设施建设,必须标准化、智能化、互联网化,而其所依傍的山水生态环境与地方民族文化风俗,却应该竭力保持特色,不是建“盆景”,更不能“复制”与“粘贴”。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养生养老小镇”的政策指引,当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务实措施。
可以想见,有持续推进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打底,有全区旅游大会出台的系列配套政策辐射,有“健康广西”与“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布局总规划,严格我区养生养老小镇“准入”标准,既要让小镇人气旺起来、产业兴起来、环境美起来、治理强起来,又能够让小镇保留其历史文化气息与山水印象,广西的养生养老小镇,应该能成大气候。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小镇可写山水“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