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易筋经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相传为达摩所创,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法。易筋经的特殊性,少林为此付出多少次灭寺的代价,后清朝乾隆皇帝为避免武林无谓的厮杀,命人围攻少林,后少林交出 易筋经, 易筋经得以发扬光大。

  子午门第二十一代掌门人“神腿大侠”宋义祥先生应众多武学探求者恳求,决定将秘不外传的《子午门易筋经》公诸于世。此功属内壮功,练功2小时双掌发热;练功10小时可打通小周天,全身产生抗打功效,腹部可承受200公斤重压;练功20小时可打通大周天气百节,出手可断砖石。练此功法可强身健体、防身、祛病、开发智力、延年益寿。

  1.预备姿势并步,头端平,目向前平视,下颏微向里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近裤缝;两腿伸直,两脚相靠,足尖并拢;口微并,舌抵上腭,定心息气,神情安详。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左足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双手向前徐徐上提,在胸前成抱球势,松肩,略垂肘,两掌心内凹,五指向内微屈,指端相对,约距4~5寸。或取合掌势:松肩,平肘,掌心相合,两手环拱,手指对胸,中指平喉结,要求肩、肘、腕在同一水平面上。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直腰收臀,含胸蓄腹;上肢一字平开,掌心向外;头如顶物,两目前视。?

  (3)第3势“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两足分开,其距约当肩宽,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腿直,蓄腹收臀;两掌上举高过头顶,掌心朝天,四指并拢伸直,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约成直角,两中指之距约为1寸;沉肩,肘微曲;仰头,目观掌背,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收势时,两掌变拳,旋动前臂,使拳背向前,然后上肢用劲,缓缓将两拳自上往下收至腰部,拳心向上;在收拳同时,足跟随势缓缓下落,两拳至腰时,两足跟恰落至地。

  3.摘星换斗势“单手高举,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1)右足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足成斜八字形(右足跟与左足弓相对,相距约一拳),随势身向左微侧。

  (2)屈膝,提右足跟,身向下沉成右虚步;两上肢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右手指掌握如钩状下垂于裆前。

  (3)右钩手上提,使肘略高于肩,前臂与上臂近乎直角,钩手置于头之右前方。

  (4)松肩,屈腕,肘向胸,钩尖向右;头微偏,目注右掌心,舌抵上腭含胸拔背,直腰收臀,少腹含蓄,紧吸慢呼,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求虚。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及要求相同。

  4.倒拽九牛尾势“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两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其距较两肩为宽),两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握拳由身后划弧线形向裆前,拳背相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昂头,目前视。

  (2)两拳上提至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随势直腰;肩松肘曲,肘略低于肩;头端平,目前视。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各向左右(四指并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随势运劲徐徐向左右平(分)推至肘直;松肩,直肘,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拳心对面,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替锻炼,姿势相同。

  5.出爪亮翅势“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1)两手仰掌沿胸前徐徐上提过顶,旋腕翻掌,掌心朝天,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中、食指(左与右)相接;仰头,目观中指、食指交接之处,随势足跟提起,离地约3~4寸,以两足尖支持体重。肘微曲,腰直,膝不得屈。

  (2)两掌缓缓分开向左右而下,上肢成一字并举(掌心向下),随势足跟落地;翻掌,使掌心朝天,十指仍用力分开,目向前平视,肩、肘、腕相平,直腰,膝勿屈。

  6.九鬼拔马刀势“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息调均,两膝立直,左右同之。”“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1)足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腰实腿坚,膝直足霸。同时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2)运动两臂,左臂经上往后,成钩手置于身后(松肩,直肘,钩尖向上);右臂向上经右往胸前(松肩,肘略屈,掌心向左,微向内凹,虎口朝上),掌根着实,蓄劲于指。

  (3)右臂上举过头,由头之右侧屈肘俯掌下覆,使手抱于颈项。左手钩手化掌,使左掌心贴于背,并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上移。

  (4)头用力上抬,使头后仰;上肢着力,掌用劲下按,使头前俯,手、项争力。挺胸直腰,腿坚脚实,使劲由上贯下至踵。鼻息均匀,目微左视。

  (5)运动两臂,左掌由后经下往前,右上肢向前回环,左右两掌相叉立于胸前。左右交换,要领相同。

  7.三盘落地势“目注牙呲,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金,两腿收直。”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两掌翻齐起,千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较肩为宽,足尖内扣,屈膝下蹲成马裆势,两手叉腰,腰直胸挺,后背如弓,头端平,目前视。

  (2)两手由后向前抄抱,十指相互交叉而握,掌背向前,虎口朝上,肘微屈曲,肩松;两上肢似一圆盘处于上胸。

  (3)由上势,旋腕转掌,两掌心朝前。运动上肢,使两掌向左右(划弧线)而下,由下成仰掌沿腹胸之前徐徐运劲上托,高不过眉,掌距不大于两肩之距。

  (4)旋腕翻掌,掌心朝地,两掌(虎口朝内)运劲下按(沿胸腹之前)成虚掌置于膝盖上部。两肩松开,肘微屈曲,两臂略向内旋;前胸微挺,后背如弓,头如顶物,双目前视。

  8.青龙探爪势“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收,两目注平。”“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约当肩宽,两手成仰拳护腰势。身立正直,头端平,目前视。

  (2)左上肢仰掌向右前上方伸探,掌高过顶,随势身略向右转侧,面向右前方,目视手掌,松肩直肘,腕勿屈曲。右掌仍作仰拳护腰势。两足踏实勿移。

  (4)左臂内旋,掌心向下,俯身探腰,随势推掌至地。膝直,足跟不离地,昂首,目前视。

  (5)左掌离地,围左膝上收至腰,成两仰掌护腰势,如本势(1)。左右手交替前探,要领相同。

  9.卧虎扑食势“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拄地,腰平头昂,胸向前探,鼻息调匀,左右同之。”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线)右腿向右跨出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左仆腿势(左腿伸直,足底不离地,足尖内扣)。两掌相叠,扶于右膝上。直腰挺胸,两目微向左视。

  (2)身体向左转侧,右腿挺直,屈左膝,成左弓右箭势,扶于膝上之两掌分向身体两侧,屈肘上举于耳后之两旁,然后运劲使两掌徐徐前推,至肘直。松肩,腕背屈,目注前方。

  (3)由上势,俯腰,两掌下按,掌或指着地,按于左足前方之两侧(指端向前,两掌之距约当肩宽),掌实,肘直,两足底勿离地,昂首,目前视。

  (4)右足跟提起,足尖着地,同时在前之左腿离地后伸,使左足背放于右足跟上,以两掌及右足尖支撑身体。再屈膝(膝不可接触地面),身体缓缓向后收,重心后移,蓄劲待发。足尖发劲,屈曲之膝缓缓伸直。两掌使劲,使身体徐,身应尽量前探,重心前移;最后直肘,昂起头胸,两掌撑实。如此三者连贯进行,后收前探,波浪形地往返进行,犹如卧虎扑食。左右交换,要领同左侧。

  10.打躬势“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息调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比肩宽,足尖内扣。两手仰掌徐徐向左右而上,成左右平举势。头如顶物,目向前视,松肩直肘,腕勿屈曲,立身正直,腕、肘、肩相平。

  11.工尾势(掉尾势)。“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息调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1)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2)由上势,十指交叉而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欲直,目向前平视。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作边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1)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曲,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2)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3)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4)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曲,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5)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推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6)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7)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8)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9)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0)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1)第11式: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12)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

  体质虚弱者慎用内功练法,特别是其中的“卧虎扑食势”,运动量及难度都较大,心脏病及哮喘发作期忌用。上述患者采用外功练法时,亦宜减少每式操作次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本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气生神,内养,外壮筋骨皮肉。易筋经外功采用默念法可促使机体宁静和机能的调整。

  易筋经内功是近人据易筋经十二势而改编的,因其有显著的强身壮力之效,故现代普遍采用作为推拿医生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

  采取提议的精华(日精)时间要在农历每月初一的早上这个时候,日月初次交合精气久蓄,生机无限,采取月亮的精华时间最好在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这个时候。月亮如金水满盈华气正旺。采取如果初一,十五天气不适,可以在初二,初三和初十六,十七等日子。如果错过这三朝三募之期,日经月华即渐亏损,不宜再采取应待下月再取。地点应选取空气清新,行人稀少,噪音低,

  地势较高而又宽敞的地方。如山坡,屋顶,庭台,院庭等处。这些地方安静而又不阴冷,通达而又不荒凉。真合练功之用。

  练功时,以坐势为主,立势为辅,坐即盘腿而坐,单盘,双盘,任其自便。身体平正,目视东方周身放松。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双手互握轻轻放在腿根或腹前。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内功易筋经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