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盈利模式?

  是会所和健身中心的主要盈利方式,依靠会员卡和私教课程的预售,重头在销售端,可以快速回笼资金,进行二次投资。弊端在于,面对行业巨大的销售压力,销售会将事实夸大,以忽悠会员冲动消费,后续会导致退卡、投诉(在许多霸王条款的制约下,会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健身房的口碑一落千丈。

  2.按次收费主要是指不强制售卖年卡和私教的方式,以“标准化”“专业化”课程实现一对多的教学,提高运营效率和口碑,主要体现在小型健身工作室上,前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因为这样的模式想要盈利还得看长远的发展。

  3.自助形式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的发展新趋势,倾向于轻量化、低投资、低人力成本。这类场馆面积较小,基本设备齐全,自助和自动化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门店的各种资源。按月/按次的收费模式,降低了进入健身房的门槛,向更多低消费的人群开放。

  4.其他方式如健身场地租赁,开展健身行业培训(前提是有足够的行业口碑和专业能力),营养补充剂和健身周边产品的售卖等。

  “简康运动”的盈利模式不仅仅是在会员卡和私教这两个方面,而是开发了更多新的盈利点,单拿会员卡来说,简康运动的运营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年卡制”,而是以储蓄的方式来经营,在健身房中可以自助消费,以碎片化付费的经营模式使会员可以提高复购率,健身房中除了传统的团操课和私教课还开设了小团体课、线上公开课等等,为不愿意买私教的会员们除平常锻炼外提供了更多合适的锻炼课程,还有运动餐、茶水吧、书吧等等,使健身房的经营更加多元化,提高会员的活跃度,使健身房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1:预售模式,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但弊端也很多,会籍在巨大的销售压力下,大多使用夸大,甚至欺诈方式进行销售,已开业是实际情况的差距,健身房一下就没有信誉了。

  2:国内的健身意识,思想,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大多还是停留在嘴上去说而已,还在把坚持运动,和健康饮食的人群当做“怪物”看。

  3:冲动消费者占有相当大的成分,土豪,暴发户,他们本身就是出于攀比,根本就没打算锻炼。健身卡我有的是,时尚,潮流,上档次,有身份,等等心态办卡的。这类人群的钱,开业前赚和开业后赚,没什么区别。

  4:国内的健身房都是独立经营,个体独立,没有像国外形成产业化,真正的商业化,私人老板们的在房租暴涨的情况下,经济压力真的很大,不能先收回资金,恐怕难以维持。没有相关产业化合作,联营,只能单独靠年卡和私教来维持,而国外可以有各种补助,保险公司,器械厂商,医疗机构,等合作,经营者的经济压力大大降低。自然可以慢慢长远发展,给会员更多的服务和选择。

  5:国内的不良的竞争方式,各种价格战,逼迫强压销售,从管理到经营,都存在很多变态问题,不能团结统一,现在有些方面政府已经参与制定规则,但效果不明显。

  6:正如题主的建议,国内不是没有人这么做,但大多是个人行为,这涉及到人才的使用上,变态的管理制度,根本就不可能留住优秀的教练人才。快速的人员流动,在好的公开课,团体操,也不可能做的久,单次收费更无法留住会员。

  7:一切一切向钱看,为了挣钱而挣钱,目地直接而明确,但不从质量,特色,人才,而是扭曲变态的经营管理上去强压人员去挣钱。国内的种种压力是有的,但我参与经营管理的健身房,并没有希望突破改革的思想,这的确需要冒险,而且会延迟资金收回的时间,没有老板原因采用新的模式经营。造成部门经理们也是想尽办法很赚一笔就跑路了,反正干不长的普遍现象,那健身房能好的了吗?

  8:在国外各类健身俱乐部,分类明确,从2岁的小孩,到百岁的老人都是可以参与,并有自己的选择的,而且人均都在两个俱乐部以上,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很多,行业规则严格,罕见恶性竞争,真正做到全民健身。国内还在为推卸责任大作霸王协议条款,这个不准,那个不准,收费不退,到期作废,自己没有人才,还不准会员自己带教练,等等问题,和国情,人性都有关系。

  这些问题不是改变不了,而是国内的整体健康产业根本就没有形成链条,缺少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开拓市场,整合资源,突破性经验,人性化管理,收集人才,制定行业规则,把产业链做起来,这也是我的体育发展公司的工作方向,就是缺少资金和有长远眼光的合作者。

  虽然整体上来看中国健身俱乐部欣欣向荣,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人群花钱健身意识迅速形成,健身人口快速增加,同时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实现20%,表面上健身行业趋向成熟,但深挖健身场馆背后的商业模式,中国健身仍走在模式变迁的道路上,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多业态、多垂直品类共存的健身行业生态仍有相当的差距。

  首先,从传统健身房功能设置来看。传统健身房一般面积不小,1000-2000㎡的司空见惯,在硬件上配有前台、洗浴、水吧等这些非健身功能区域,常常这些区域就占掉健身房面积的1/4 到1/3,这些区域常常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并不能贡献收入,属纯成本区域。如果前向前推个5-10年,健生房稀缺,会籍费高, 房租低,人工成本低,健身房有着不错的盈利模型,供养这些成本区域不成问题,但近几年随着传统健身竞争进入红海竞争,利润率快速被拉低,再加上房租租金上涨明显,这些无法产生收入的区域就成了传统健身房的成本负担。

  其次,健身房的市场进入门槛极低,换句线万左右,你就可以租赁商铺、装修、购买安装器械,再招聘几个销售和教练,基本能够开出一个300到400平米的健身房,同时,健身房的线下属性难以替代,一个健身房仅能覆盖周边3-5公里范围内用户,随着近几年健身房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各家纷纷降低会籍费,从原来4、5千降到现在1、2千,就是为了能够降低客户进入健身房的门槛,覆盖周边更多的潜在用户,客户入会后再通过一对一私教的密集和高频销售,促进客户二次消费,这是传统健身房的盈利要点。

  而对私教的管理成为传统健身房商业模式最为扭曲的部分。私教教练与健身房采用合作关系,对每个教练产生的私教收入,健身房与教练采用分成的模式,一般私教教练抽成20%-30%,健身房抽成70%-80%,私教教练基础薪资较低,主要靠私教课抽成获得收入,私教教练自带销售职能,这就直接导致了会员办卡后每次锻炼都被不同的私教多次推销,干扰了会员的健身体验极差。同时每个私教教练教学水平不一致,教学质量高的健身教练常常手中签了较多私教课会员,但每个教练每天可供约课时间有限,并且常常集中在中午与下班后两个高峰时段,签约太多的客户导致很多客户常常约不上课,但即便如此,这些具有客户资源的教练依然不愿意将客户导流给其他教练,因为佣金抽成与客户销课直接挂钩,这就直接导致了金字塔头部优质教练课程满,收入高但客户约不到课,其他教练则因为拿不到客户导致收入低,课程不饱和,赚不到钱,因此可以看到传统健身房教练流动性极高,这些教练手中的会员隔三差五就被倒手到其他新入职教练手中,会员的课程没有连贯性,会员体验严重受损。

  总结来说,传统健身房处于竞争红海,会籍费年费下降快,私教一对一课程客户体验差,商业模式在房租和人力成本高压下越来越不成立。传统健身的代表企业中,比如新三板挂牌的中航时尚,根据其公开披露数据,其毛利率持续下滑,从14年高点40%下滑至16年32%。

  转型是这几年传统健身房谋求发展的要点。目前看到的健身场馆转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类是向高收费、高服务品质的高端场馆转型,要改善客户体验,销售与教练要实现角色分离,场馆要建立独立的销售团队,教练只负责教学工作,薪酬体系变成底薪+课时费,不再与销售抽成挂钩,教练实现课程体系的标准化统一化,服务会员的不再是一个教练,而是一整个教练团队,即使一个教练约课困难,更换教练也可以继续根据客户的训练进程提供服务,同时,为了保障客户体验,淋浴、水吧和休息区这类成本区域依然保持,因此,这类健身房最终只能定位高端客户,收取较高费用以覆盖高企的房租和服务人员的薪酬,保障客户良好的服务体验。

  转型的另一个方向便是向轻量化、低投资、低人力成本的小型自助式健身馆方向发展,代表的企业有最近创业领域做得较为出名的超级猩猩、乐刻和光猪圈。这类场馆面积较小,配有器械和操课教室,为降低成本,这类门店尽量取消人员服务,降低人员成本,例如光猪圈,店内不设销售人员,由总部统一进行互联网营销,客户网上下单支付;前台功能被自动化门禁系统替代;减小淋浴区面积,淋浴单独收费;不设水吧等成本区域,尽量保证店内每一平米都能充分利用,贡献收入。相应的,这些轻量化小型自助式健身房不以会计年费作为进入标准,按月甚至按次的收费模式极大降低客户进入健身房的门槛,向更多低消费的潜在健身人群开放,获取更大的客户流量,向私教和团课转换。团课与私教教练均只负责教学,教学与销售职能分离。

  回过头来对照美国的成熟的健身市场,这两种转型方向下也分别有对标的规模化运作企业。大型高端场馆对应的是LifeTime Fitness, 智能化器械型场馆对应的是Planet Fitness.

  先来说LifeTime Fitness,LifeTime Fitness定位于上万平米的健身综合体,覆盖家庭所有成员运动与活动需求。LifeTime Fitness提供包括以肌肉锻炼为中心的室内器械健身、户外运动;以美容养颜为中心的spa水疗、瑜伽、普拉提;以调节新陈代谢为中心的营养护理服务;以脊骨康复为中心的非入侵性软组织和关节的治疗方案等等。相应的,其收费较高,家庭卡月费从95刀到340刀不等,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健身与活动开支就达到600-2200元。但是LifeTime Fitness确实也有其亮点,它每周都会举办丰富的个人或者家庭活动,比如骑行、户外徒步、亲子游、女性心理与健康讲座、爸爸女儿舞蹈课等等,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客户的粘性,一家人每周末可在综合体内活动一整天,解决全家人健身需求。

  LifeTime Fitness模式在美国是非常成功的,美国在每个小城镇周边都可获得相应的上万平米商业地产,房租低,同时美国家庭每户均有私家车,美国特殊的城市和出行模式保障了LifeTime Fitness模式的成功,目前其门店已覆盖美国26个州及加拿大部分省份的35个主要市场,连锁健身会所门店由2004年的44家增长至2017年的122家,拥有超过140万会员。中国一二线城市实际上很难以获得如LifeTime Fitness这么大的商业地产,因此没有形成LifeTime Fitness这样的准确copy的模式,但健身场馆的高端化转型与LifeTime Fitness仍然是可以比拟的。

  其次,再来说Planet Fitness.。智能化器械型场馆对应的就是Planet Fitness.,Planet Fitness有超过1200家门店,拥有超过860万会员,主体门店主要来自加盟,会员费的价格每个月10美元(美国平均行业平均价格为$46/月,相较LifeTime Fitness, Planet Fitness.属于低价自助型场馆)。Planet Fitness.将快速扩张和低价会员费相结合,从而创造一个健身俱乐部业的连锁模式,希望成为健身行业的麦当劳。

  Planet Fitness打造的是大总部,轻门店的模式,门店不设前台,没有各类非器械功能区,没有团课教室,门店空间全部用来摆放器械,没有私教课程,极大降低店内的人员需求。根据加盟协议,Planet Fitness从加盟店每月会员会费中抽取5%抽成,同时要求每个新的加盟店必须从Planet Fitness总部采购器械,同时每个已有的加盟店必须每4-7年更新其室内器械,更新器械亦必须从Planet Fitness总部统一采购。每个加盟门店必须将每月会员会费的2%上交到总部的National Advertising Fund (NAF)中,同时将5%投入到地方的营销推广中,借此形成Planet Fitness“全国+地方”的营销推广资金池。2014年Planet Fitness总部投入了2100万美元用于全国的广告、社交平台投入及其它推广中。通过空中+地面的市场推广,打造Planet Fitness全国统一的品牌形象,促进门店销售,节约门店销售人员成本。

  通过这样高度标准化的加盟模式,Planet Fitness以其低价、纯器械化健身的模式迅速打开了全国市场,根据公开资料,其门店数量从2010年389家迅速增长至1124家,在1124家门店中仅有58家是自营门店,其余全部为加盟。Planet Fitness采用的是与LifeTime Fitness全然不同的低价标准化模式,打开了中低端消费人群的市场,同时借助大总部的赋能,降低每个加盟商管理门店的难度,规模化复制,快速席卷美国健身市场。

  我国传统健身行业的转型已在途中,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适应中国城市结构与人口健身需求的Planet Fitness和LifeTime Fitness。

  健身卡并不是传统的服务储值卡,而是一个金融对赌工具,赌的是你坚持不下来,反正一般都不能退钱

  现在有一些小型健身房开始尝试售卖私教课,健身房免费用。不过据了解,盈利甚微。如果能形成产业可以有效盈利。

  如前述所答,健身卡是赌年坚持不下来的金融对赌工具,是健身房的主要收入。 美国为栗,有50%的会员在成为会员后6个月就不再去了。

  健身卡销售数量是可以大大超过器材数量的。美国数据,郊区健身房,每12个会员,准备一个车位; 为10个会员,准备一个带锁衣柜。

  私人教练的收费分成,参加乱七八糟集体班的附加费用也是健身房的收入来源。

  既然多数无法坚持健身,健身房的非常规客人,会不会逐渐减少? 放心吧,人嘛,眼高手低,记忆短暂,嘴馋身懒,不知道长相气质钱包比身材更重要;总觉自己一定能练出六块腹肌颠倒众生,最不缺规律性励志掏钱的朋友。

  美国而言,每年一月份的第二周总是一年中增量客户销售最好的周,无他,新年新决心以及圣诞新年被各种垃圾搞大了肚子,这些新年增量客户有80%从二月份的第二周起就放弃了。

  对顾客而言,考虑较高的放弃概率,顾客才有单次付费的形式使用健身房比购买健身卡的消费形式更划算。

  大型健身房营收的大头是私教课程,知名的连锁健身房,私教的营业额都超过了健身卡。较低价格售卖健身卡吸引客户进来,多番推销私教课程(每单金额较高),更狠的是,私教课程也是有期限的,人均课程卖的多,教练肯定上不过来,到期作废。然后再开发下一波客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健身房盈利模式?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