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饮食文化大解析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在我国南方和北方有元宵、汤圆之分,外表相似的元宵和汤圆又有哪些区别呢?

  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以糯米粉或其他糯性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添加或不添加馅料,如果添加馅料,汤圆是用和好的面将馅“包”起来做成圆球形,而元宵是将馅料加工成型后,通过手工或者机械方式,使浸水后的馅料在生糯米粉中反复“滚”粘成圆球形。

  汤圆的馅甜、咸、荤、素都有;元宵馅多为豆沙、芝麻、山楂等种类。汤圆煮时,汤比较清亮,皮面润滑,馅流动性好,汤圆多为煮食;元宵煮时汤容易浑浊,但其皮面松软,可采用煮、

  汤圆多需经过速冻工艺,产品温度低于零下18摄氏度,需要冷冻储存,保质期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冷冻后汤圆味道变化不大;元宵外层的干糯米粉容易吸水,冷藏后味道会变,因此元宵多为现做现卖,保质期多为两三天。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张丽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元宵节饮食文化大解析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