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虽然吃得更丰盛了,但国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热量过剩的双重挑战。
这项研究颠覆了很多人的固有观念。的确,整体上看,我们并不缺乏食物,为什么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呢?其实跟很多人错误的饮食观念有关。
居家瘦一直致力于定制瘦身研究,而定制瘦身与科学营养紧密相关。这个冬天,居家瘦减重专家团发布了一系列如何正确饮食的课程。其中有一个主题就是:高热量≠高温暖!
寒冷的冬天,很多白领为了保暖,在办公室准备了很多高热量的小零食,像曲奇、薯片、威化饼等等,甚至家里做饭也主张多放猪油,多吃肥肉,觉得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热量,让身体“暖起来”,甚至有长辈觉得“冬天长点肉正好抗寒”。
实际上,这些高热量食物对于冬季保暖、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反而可能导致热量囤积,只是单纯地使人长胖。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有序运作的机器,食物中的中的脂肪、淀粉、糖等就相当于这台机器的燃料。人体经过消化,获取能量,从而维持血液循环、细胞更新、组织修复等各项生命活动。
这些燃料要释放能量,依靠的是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我们的肌肉细胞中就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因此,肌肉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部位,也与抗寒能力紧密关联。
与肌肉细胞相比较,线粒体在我们的脂肪细胞中含量非常少。对于一个脂肪很多而肌肉不多(比如肥胖症)的人,他自身产生的热量就不会很高,无论脂肪再怎么阻挡热量散失,由于体内产热量不足,还是容易感觉寒冷。因此,我们常常会见到很多肥胖的人怕冷,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而经常健身的人因为肌肉多而不怕冷,穿得也会少些。
要提高身体的产热效率,主要靠的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而不是高热量的食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现在知道,肌肉可以通过食物的供给产生热量,而脂肪层主要的功能只是保温。对于有肥胖困扰的人群来说,本身肌肉比例就相对较少,如果再大量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只会进一步造成脂肪增多、肌肉变少,身体的产热效率变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实际上,人感觉畏寒怕冷,很可能是由于营养素的缺乏,而不是能量的缺乏。比如,缺碘时,人体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就容易体温偏低,身体怕冷;又如,缺铁贫血时,身体血液循环不佳,氧气供应不足,人体的供暖效率下降,也会表现为体弱怕冷。
饮食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能够帮助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素,维护体内促进生物氧化的激素水平稳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肉、奶制品等,能够间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氧气和葡萄糖的运输速度加快,帮助提高身体的产热效率。
哪些食物能够让身体更感温暖呢?中医常说的“温性”、“热性”的食物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虽然本身不生热,但是能够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氧气供应的效率,起到暖身的效果。
1.一些常见的香辛料,比如辣椒、花椒、葱、姜、蒜等,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改善血液循环的双重效果,能够有效增加身体散热。
2.牛肉性温、羊肉性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营养物质。一方面,能促进人体的循环代谢,提高机体的防寒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其中丰富的蛋白质也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吃完能促进体表散热,让人倍感温暖。
3.山楂、桂圆、红枣、芝麻、红糖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丰富的钾元素和铁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改善血液循环,也能起到很好的抗寒暖身效果。
凡事不宜过度,吃温热的食物也一样,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身体情况加以控制,保证饮食的适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均衡。
居家瘦温馨提示:“高热量”不等同于“高温暖”,用科学的方法保暖,远比盲目地长肉更有效。想让自己的身体过个“暖冬”,除了饮食调节,也不要忘了要经常运动起来,毕竟我们的肌肉细胞最善于产热,运动才是冬日里最长效最可靠的暖身法宝。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居家瘦减重专家团提示:冬天饮食要注意高热量≠高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