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该如何养生保健 怎么做养生睡前能保健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睡觉之前,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放松一下你的身体,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哦!

  首先躺在床上,把腿抬起抬起,进行由上往下地按摩。腿持续抬着不要放下,或者L字形地贴墙躺着,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瘦除小腿赘肉。

  然后平躺,两腿分别悬在半空90度的位置,45度的位置,以及30度的位置,每个角度大约停留30秒到1分钟,或者你可以坚持的极限。这个动作可以塑造大腿的肌肉。

  你还可以趴在床上,两腿缩在胸前,胸部贴着大腿根,双手伸直夹在耳朵旁边,手肘以上到手掌贴在床上。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排除宿便。

  我们知道,头部集中了人身上好几个重要的大穴,通过梳理过程中的刺激,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再用手指,轻轻按摩着头皮,用手指分别从耳根、颈部发根及前额发根部位向头顶梳拢,再集中搓揉头顶。如此反复30次以上,感到头皮麻麻地为止。

  这样的动作可以帮助疏通大脑的血液,使脑部得到充足的氧份。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保护发根、巩固毛囊、消除大脑疲劳等功效。

  脚是离人体心脏最远的部分,不容易得到氧份与血液,加上现在是冬季,就更容易被寒冷刺激到血管,使血管收缩,供血艰难。

  但是,足部又是人体穴位的又一集中区域,如果供血不足,会影响到肝脏、肾脏等多个部分的正常运作。所以,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多有好处。

  特别的是,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入中草药,因为脚上筋脉穴道较多,可以很好的吸收水中的药物成分。如果你想通过泡脚达到减缓腰腿冷痛,可以放入当归、川芎;若是要减缓头晕目眩,则可放入菊花、夏枯草;如果是要祛燥去脚气,那就放入艾草等。

  父母赋予了下一代的长寿遗传因素,对于下一代的生命长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遗传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影响到寿命的长短,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后天的营养、生活条件、运动以及社会环境等,都对人的寿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所谓的生长期,以多细胞动物为例子来讲,是指从出生发育到成熟的整个过程事件。通常会认为,性功能成熟和骨骼发育停止,是生长完成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生物成熟需要时间长的,衰老慢,寿命就会长;反之,则寿命就短。

  曾有提出一种理论,就是认为人类的男性发育期比女性长,但实际上女性平均寿命还要长于男性,与这一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繁殖的能力是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是保存生物个体和种族延续下去的能力,这样就构成了生物世代的持续发展。生殖率越高的生物,寿命就会越短。这样对寿命的推算,大体上就是最后一个子女能够独立生存为止,这就是其父母的寿命。

  繁殖力只是和寿命有关的一个因素,还有些动物的寿命跟推断出来的理论不完全一直,这是因为与多种因素相关的。

  在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中度过的。睡眠可以使全身的骨骼肌肉紧张度降低,减弱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身体中的各种机能,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能使人延年益寿。必要的睡眠是生命活动所必须要的,也是学习、工作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保证。

  俗话说“每天起得早,八十不觉老”,可见睡眠的重要性。睡眠长期不好的人容易衰老,国内外许多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长寿老人,生活都很有规律和良好的睡眠,长期失眠的寿星是非常罕见的。

  有人提出寿命和身体的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就大部分动物来说,躯体大并且重的,比躯体小而轻的寿命要长一些。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的寿命似乎和体重的大小有某种的关系,但并不是一条必然的规律。

  现代研究发现,动物心跳的次数和寿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体态大的动物心跳次数少,寿命也比较长;体态小的动物,呼吸和循环系统活动,心跳跳的速度也会快,寿命就会较短。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气虚的人最要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气,多吃水里生的,如鸭肉、海参、甲鱼等。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春天要养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过敏。夏天吃点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养生不能一味地补,要补泻结合。夏天要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西瓜、薏仁,火气重的可吃苦瓜、苦菜,吃绿豆排火毒。秋天燥气盛,便秘、口干的人多,应多吃润燥的梨、萝卜等食物。冬天寒气重,可多吃点姜、肉桂,以驱寒气。

  “固”:固精、固气、固神。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以牛肉最好,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另外,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应该如何养生保健 怎么做养生睡前能保健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