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练成肌肉男后会选择放弃

  工作的压力,步入二十岁尾巴时身体状态的变化,一整天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在空气不流通的写字楼里产生的不适,胡吃海塞后的负罪感,以及打开任何一个社交网站都能看到的关于健身的讨论。

  ——健身这件事,已经从最初一小部分爱好者们对肌肉与力量的追求逐渐变成了城市中每个年轻人无法避免的话题,但是,这不妨碍有人选择放弃。

  大雷已经有两年没在凌晨跑去24小时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了,让他选择放弃的,是曾经自己最瞧不起的那种“借口”。

  他说自己两年前肌肉线的身高,以及健身时专注的神情,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审美,即使是随手拍,发到小红书上也可以是轻松破千赞的笔记。

  在采访中,他喜欢把自己以前的健身经历做一番浪漫化阐释:自己最热爱健身的时候,每天凌晨一两点去健身房,内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念想,想让自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一般,吸引到一些艳羡的目光。

  作为北京一所医学院的研究生,健身是大雷曾经忙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医院距离自己住的地方有12公里,刚开始健身的时候,他说自己精力很充沛,对时间的管理也没有非常严格:晚上9点下班,从单位回家需要一小时,稍微整理一下出门健身,12点基本上可以离开健身房踏上回家的路,早上7点赶学校班车起床上班,虽然时间有些赶,但每周练两三次也不会产生负担。而如果一周赶上不排夜班、不用手术、不用加班收病人以及不看书的“幸福时刻”,还能完全匀出两天周末时间健身。

  而一切问题都在大雷健身心态改变时逐渐出现。刚开始健身时,他只希望能缓解每次长时间手术和看病之后的腰背疼痛,而等到健身事业逐渐走向正轨,大雷就变得“非常功利”。

  看到国内外各种肌霸的健美身材,自己就开始将奥运会口号设定成奋斗目标:更快、更大、更强。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雷开始加强训练强度,每周练5次。而饮食上也做了改变,高蛋白食物,比如肉、蛋和蛋白粉成了更大的日常开销,这些年下来,他自己也算不清楚自己花了多少钱了,从小白时期请教练到后来买牛排,做健身餐的食材,还有肌酸、蛋白粉、氮泵什么的,总的下来应该有十几万了。

  最关键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证充足睡眠开始变的非常重要,学校班车为了照顾更多学生,整体运行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每天将近凌晨一点甚至更晚才进入睡眠的他,六点半就要爬起来赶车,上班总是感觉非常疲惫。

  虽然医院有午休专用地点,但是大雷表示自己“比较害羞”,不想提前去占位置,加上科室比较忙,能真正午休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

  大雷曾认真想过自己健身之后的问题,并且认为钱能解决其中的大部分。比如可以在医院附近租个房子,然后每天吃外卖健身餐,“就算是手术从上午十一点做到晚上十一点,也能去附近练上一个小时”。

  经济条件紧张让他开始考虑兼职收入。周末,他会在健身房中带单车课,有些朋友劝告他如果想练维度,就不要做这么多有氧。但面对可以节约一半还要多的办卡费,大雷想了想并没有拒绝。

  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压垮最后一棵稻草的是疾病。因为之前锻炼强度过大,大雷的身体本就有些吃不消,而在去年的一次例行体检中还查出了甲状腺上出现了问题。虽然这种病比较容易治疗,但是接下来要长时间服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最终让他离开了健身房,而他也打算过完年后就先离开北京,回老家安心养病。

  曾经对健身非常狂热,也短暂进入过这个行业的大雷,最后放弃了成为大肌霸的梦想,这中间有失落,也有不甘。

  大雷并不是一个人,健身和金钱投入仿佛天生一对,放弃的背后确实是一个冉冉上升的大市场。

  无论是走在马路上被嘟囔着“健身游泳了解一下”的健身房工作人员强行塞进手里的宣传单,还是同事朋友闲聊中必然会提起的健身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都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健身从不关注或被动关注,逐渐开始变得感兴趣甚至养成了习惯。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房的市场规模超过了1200亿元,北上广深一线万家的专业健身场馆,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逾4亿。

  随着健身行业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外加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扶持,健身已经从90年代初的“新奇事物”变成了今天的“生活刚需”。无论是减脂增肌的器械训练,还是修正体态的瑜伽游泳,或节奏快速、气氛热烈、堪比蹦迪的动感单车和综合团课,健身房的各个场地和教室总是挤满了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人。

  即使在疫情带来的产业寒冬里健身爱好者们也从未畏惧健身房随时可能倒闭跑路的风险,带着有时让健身房老板都略感疑惑的热情一笔接一笔地给健身卡充值。

  从久坐不动宅家看剧吃零食的公司职员变成早起一个小时奔跑在黄浦江畔肌肉紧实的运动者,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发生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这其实也是绝大部分人最初爱上健身的原因——体检报告上几个异常的指标和二十五岁后新陈代谢放缓带来的身材变化让年轻人开始警觉,而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运动起来。

  然而当健身成为习惯,单纯为了健康目的的运动可能已经跟不上健身趋势的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健身也变成了一件让人上瘾的事。

  除了运动后那些平时总会发出异响的关节与骨骼得到舒展为身体带来的舒适感,重复动作和高强度运动也能密集而有效的驱散工作甚至生活的压力。健身时这一段可以心安理得放空大脑的时光成了年轻人疲惫生活中的避风港,每天只有完成了暗自定下的健身任务,才会觉得自己的一天没有虚度。

  更勿论健身带来的好身材和因为魅力值提升而产生的自信,以及轻松完成一节团课和半程马拉松后的成就感。在复杂多变压力重重的生活中,健身作为当代年轻人为数不多可以完全掌控的事,不管是为了健康、因为热爱、还是单纯享受他人的赞叹与羡慕,一旦选择开始运动,就有可能一路奔向上瘾。

  和任何一种“成瘾”一样,即使是健身这样出于健康目的的活动,一旦到了上瘾的程度都难免会出现一些失控的状况。

  社交媒体伙同美颜相机制造出的虚假繁荣的生活景象让不少健身人也开始因为攀比而心态失衡,越来越夸张的腰臀比和越来越膨胀的肌肉让手机这端的男男女女开始焦虑和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离健身成功还差得很远?于是在雷打不动每天花费两个小时健身数年后,上了瘾的健身者也许会突然变得“不懂健身”,他们会在自己可能已经几近完美的外形上找出非常微小的缺憾。

  想要消除这个小缺憾的执念不仅让他们对健身更加痴狂,甚至可能头脑发热开始寻找捷径,服用类固醇等违禁药物让健身效果更明显。其实即使是在有专业营养师、药剂师搭配建议服用合法补剂的职业健身圈中,也常常有因补剂过量或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运动员身体损伤甚至被禁赛的事件发生。

  对于将健身作为日常爱好的普通人来讲,仅仅是为了外形美观随意用药和摄入补剂可能得不偿失。

  近来像“长期将蛋白粉当水喝导致慢性肾病”及“一个月吃一百多袋鸡胸肉导致肾损伤”的新闻频发,健身必备的课外作业“控制饮食”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将平时看似“热爱运动、没有任何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直接送进医院。

  对健身的狂热有时只是都市人的一张“赎罪券”,付出了几万块钱的会员费,拥有了每晚下班后的固定行程,就可以用来安慰自己“我付出了时间与金钱,那我一定会健康平安”。

  1989年生的雪猫也曾经抱着这样的想法,今年32岁,身高185,体重120千克的他,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健身了,他对自己健身的状况是这么形容的:“练的不好”,但已经有十几年健身的经历来看,这句话也只能是一句谦虚的话。

  在十二、三岁的时候,雪猫就买了一副哑铃在家锻炼,上初中时男生之间崇拜力量的气氛中,大家没事就有人下课一起掰手腕。他回忆自己当时没有什么力气,但在简单的哑铃弯举练习下,慢慢开始变厉害了。那时他喜欢史泰龙,也爱看国外的拳击比赛,拳手胳膊上紧实的肌肉也让他非常羡慕,他说自己刚开始都是视觉驱动的,看到一个人块头很大就会感觉很震撼,想要跟他们一样。初中毕业的那年,他进了健身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健身生涯。

  在他心目中,完美男性的身材是处于运动中的身材。比如WWE中的高柏和大布,还有巴蒂斯塔。当然,另外一个让他喜欢健身的原因也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那个年代学校里比较乱,混混很多,打架斗殴的事情经常发生,给人一种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刚开始练的时候,雪猫说自己犯过很多人有过的错误,盲目上大重量,这让他在2006年的时候有一次严重的受伤:一次深蹲的时候,因为大重量导致左腿前交叉韧带断裂,后来也没有做手术,虽然对现在的生活没有大影响,但没法踢足球,没法有激烈的对抗,跑步的时候也没法急转弯。

  “当时不想练了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当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感觉练健美的,力量举的,大力士的等等这个圈子,我好像跟他们没什么共同语言。”

  当时正在国外一所常青藤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的雪猫觉得,一身膘跟自己所在的学术圈不是很搭,他身边的文科学术圈的人都没有人进健身房。“力量类的项目,上流社会基本上不玩。像哈佛耶鲁那种顶级学术圈子的,也基本上没有人玩。”

  身份认同问题,再加上健身占据平时时间和精力,让雪猫决定放弃自己近十年的健身。2010年开始,他慢慢减少了自己健身的次数,开始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上,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里,他对学术圈的憧憬和向往也慢慢消失:“接触学术圈多了,对学术圈的印象也’脱魅‘了。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确实一些人在某一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你之上,除此之外他其实也就是个人,跟你一样,学历高并不代表他必然就是个‘有趣的灵魂’。”

  对雪猫来说,健身最初和身材焦虑有关,后来却成了一个如何认识自己身体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渠道,变成了一个身份认同问题。在健身圈和学术圈中难以取得平衡的这停练的八九年里,他只是断断续续撸撸铁,做做自由重量:“我发现我如果老是在屋子里呆着就比较容易烦躁抑郁,一练心情就好了”。

  2019年9月,雪猫恢复了自己的健身训练,但这次他说自己没有把健身放的那么重要,健身效率在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高,他说现在就是更加精细的训练,但同时也没有那么执着于块头有多大,他给自己准备了训练日志,练了多少都认真记下来,慢慢总结自己健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记录生活的过程。

  带着社交属性的健身,让雪猫处于身份和身材焦虑的旋涡中,但其实,在对性感身材、男子气概、阳光运动人设的追求之外,身陷“健身成瘾”与“好想歇着”的纠结之中,雪猫已经解脱了,他说自己现在佛系了,也放松了下来,觉得尝试接受偶尔几顿垃圾食品带来的快乐和身上并不影响健康的小赘肉,也许可能才是善待身体的正确方式。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为什么有人练成肌肉男后会选择放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