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当代非遗艺术展正在上海大韵堂艺术馆展出。展览围绕竹木类和织绣类非遗手工艺展开,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中人们创造的具有智慧物件,从生活本源出发,旨在挖掘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以及设计智慧。
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的结业成果展,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织绣传承人于开幕式上携带精湛的传统织绣作品出场。
2015年初羌绣九零后传承人张居悦来到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地创作,同时我们做了羌绣数据库的建设并为羌绣女孩提供了研究生教育课程,她的梦想是家乡的羌绣能有机会走出大山。2015年初春夏之际,我们继续推进羌绣驻地计划,邀请了十位跨界设计师参与羌绣创作。其中时装设计师秦旭采用羌绣中的“素绣”技法,用秋海棠和石榴花作为图案元素,设计了一套黑色的浪漫法式礼服。其上半身的所用到的羌绣是张居悦带着村子里的四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羌族妇女,以青山蓝天为背景,在羌楼廊前一针一线所绣出来的,飞针走线中这几块绣片将大山里的寄托走向了世界,因此我们把这套礼服定名为“大山之托”。2015年7月4日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前夜,秦旭带着赶制出来的羌绣与中国定制最顶级设计力量齐聚巴黎,参加“中国定制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向中国定制致敬”新闻发布会,并在巴黎著名的高级定制圣地LesSuites进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展示,中国非遗文化宝藏中中的羌绣走到了国际时尚的最前沿,这蕴含这多少羌族同胞梦想。同时,羌绣女孩张居悦也在之后不断的学习创新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10月她在北京双创会上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通过一段时间的非遗教学实践之后,我们发现在短时间内要改变非遗传承人的思维模式并完全掌握创新方式是有难度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要尊重传承人本身的技艺特征和表现方式,保留手工中一种原生态和古老的意味。经过几轮尝试和摸索,我们逐步发现了“跨界融合创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非遗创新发展,即根据非遗技艺特征来选择和邀请设计师与传承人共同牵手进行跨界创作。
因此,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创新研习项目)”采用跨界创作的方式牵手了一对对传承人和设计师之间的合作,共邀请了8位织绣类非遗艺人、20位中国跨界设计师和艺术家、1位国际纺织品艺术家,组成一支融合创新的非遗跨界团队,经过非遗讲座和培训让设计师充分了解手工艺特征和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创作,共同完成一系列高级定制的织绣类跨界作品,涉及时装、鞋类、家居、玩偶、皮具、首饰、当代艺术等。
这次,高端刺绣女鞋品牌Sheme也加入此次非遗织绣创新研习项目中,其首席设计师张金璇将与缂丝艺人郝乃强合作推出“桃花源”为主题的高级定制缂丝女鞋,同时海派旗袍设计师苗海燕也围绕“桃花源”主题设计同款旗袍,跨界携手创作,将中国皇家御用织物缂丝技艺呈现出中式美学的当代意境。这些令人惊艳的作品在展览上都可以观赏到。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传统生活中的设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