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的智慧告你如何赢得未来资本

  后究竟怎么选择?当许多大学生都在面对跨进大学校门后不得不思考的这两个难解之题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学者石国亮用他自己的

  石国亮说:“我认为,人生的成功,一半靠知识和经历,一半靠领悟和智慧。事实上,智慧和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智慧是占有知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决策能力。是否拥有选择正确道路的决策能力,是个人和集体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个人或集体智慧,是决定这一点的关键。所以智慧是力量,是最重要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将知识和智慧混为一谈,石国亮也不例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将“知识创造价值”作为一句标语来宣扬。但一次与一位朋友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他不是悲观泄气,而是改进与超越。那次沟通的结果让他深刻了解了两者的关系。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标语改成“智慧创造价值”。

  他为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现代的中学生从知识拥有量上来说远远超过了孔子、牛顿,但是你能就此说他们的智慧比孔子、牛顿还高吗?显然是不能的。那么为什么孔子、牛顿的知识拥有量不如现代的中学生而我们却认为他们具有很高的智慧呢?这是因为评价一个人智慧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的知识拥有量,而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如何。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要看他的脑力的强弱,脑力强的人善于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脑力弱的人也许可能在知识的积累量上远远超过脑力强的人,但是在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则远远落后于脑力强的人。

  石国亮解释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需要人们有更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求大脑有更高的思维效率和思维能力。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即思维能力。”

  那什么是智慧呢?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智慧是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和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是一种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整体品质。”

  面对这复杂的解释,难免会有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于是石国亮进一步阐释了他的理解,他说:“我认为,智慧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向前走几步,获得领悟。比如数学教学要发展的学生智慧既有一般智慧的共性,如善于独立思考,不随便从众,主动探索,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具有创新意识,能有条理地与别人交流思想等,又有学科特点,如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甚至‘能在别人看到一片混乱的地方看出与数学有关的规律’,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的策略,能对某些事实进行数学猜测、推断和解释,能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比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

  石国亮还补充道:“赢得大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方面是,走进大学后学会适应的智慧。具体来讲,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学会大学阶段的规划、学习、生活、交往、恋爱等诸多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大学毕业时,学会选择的智慧。主要是适应从大学到大学后的转变,学会毕业后的考研选择、留学选择和就业选择。做到学会适应和学会选择,需要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知识的积累、素质的拓展、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智慧。”

  当谈到自己的时候,年仅36岁的石国亮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非常靠谱这三个词来形容他人生最初32年的生活。从15年前走出大学校门,到获得大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再到赴美国丹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外人看来他一路走得顺风顺水,但很少有人知道石国亮曾多次调动工作,寻求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他说:“从离开大学校园,我先后变更过好几次职业,我干过企业,从事过出版工作,还在部工作过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调动,我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政治学,跨到教育学,转向青年学。”记得他的一个学生在填写导师研究领域的时候,写了“广泛”二字,弄得他哭笑不得之余,也引发了他的深思。

  2004年,出于难舍的大学情结,石国亮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工作,专门讲授《青年学》课程,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上。没想到,工作的变动和研究方向的调整,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收到的讲座、采访和担当嘉宾的邀请一下子多了起来,从地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从首都北京的大学到全国各地的大学,在百余次如何赢在大学的讲座上,他的大学情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朋友的共鸣。找他咨询的学生及家长多了起来,他每天都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相关的邮件、信件和电话。虽然身体有时不免疲惫,但是他却很开心。

  一直以来,石国亮都很喜欢一句话:“没经历大学的,向往前路的青山绿水;正经历大学的,珍惜脚下的青草依依;已经历大学的,眷念阅尽的青柳白杨。”他很庆幸自己与大学的情缘至今未断。而已立志将“大学生情结”进行到底的石国亮说,其实,毕业多年,大学的许多课程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大学时候他为自己画的“智慧地图”却一直深藏在他的心中,因此也就有了读者面前的《大学生智慧地图》这本书。他说,如今他仍然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看着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学生,在这里演绎着永远不老的青春传说,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希望数以万计的学子们能够在自己的大学寻找到一张智慧地图,和同时代的青年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的使命和责任。

  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著名青年学专家,娱乐式励志和智慧式成才的倡导者。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导师。重点从事中外青少年和大学生发展的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直管理局课题、民政部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工作。有150多篇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出版著作10余部,有的爬升到图书城排行榜的top位置,有的被推荐为大学生和青年的必读书目。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讲学。

  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你是否需要一张寻找智慧的地图?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广博的知识加上智慧的头脑,才真正威力无比!为了让大学生朋友们度过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学时光,不后悔把最美丽的青春留给了校园,作者为你精心绘制了一张标有大学校园沿途风景和坐标的智慧地图,引领你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把彷徨和迷惘留在身后。当你走过青春,路过大学,你发现不仅仅是拖着行李箱路过了一个知识仓库,而是领悟了上大学的真谛。

  小学毕业那天,雷锋走上讲台向全体师生宣布,他的人生三大目标是:当个好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士兵。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他的这些理想一一得以实现:为了实现当个新式农民的愿望,他小学毕业便回到了农村;放弃当县里公务员的机会,应征成为一名辛劳的钢铁学徒工人;当他成为一名技术熟练、深受领导和同事喜爱的好工人时,却再次转行想尽办法参军入伍……雷锋短暂的一生呈现了一个自我规划、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互联时代,如果你还只会Baidu歌曲和QQ聊天,那么你已经太落后了。网络是知识的海洋,你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文献传递的功能,坐拥书城,俯瞰世界;你可以向世界一流的大师请教学问,让自己从多种角度受到启发;你可以利用网络教室和网络课堂,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你也可以点击BBC、链接FTP,了解最新鲜的资讯要闻。网络还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在论坛上“灌水”、“浇花”,享受校园文化;你也可以在博客里写写大学生活、晒晒旅行游记;你可以投递电子简历,提前感受“网申”;你还可以使用PDP(ProfessionalDynametricPrograms)系统,给自己作人格测试……不要再将你的电脑当作影碟机或是游戏机了,浪费的金钱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无可追寻。如果你想捕到“大鱼”,那么先学会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网”吧!

  过去的毕业生找工作,不外是地毯式搜寻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然后像撒饵般地将简历寄出去,静待面谈机会“上钩”。比较起来,现在的求职方式可多了,从校园征才招聘会、到人力银行、企业官方网站,甚至内部推荐,都是敲门砖,如果你还靠着报纸招聘广告找工作,那就太落伍了。有的时候找工作的过程就像在淘宝网上淘东西一样,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大学生活中的智慧告你如何赢得未来资本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