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内,从丹麦馆的自行车运动,到巴西馆的足球,再到以色列馆的“胶囊体检”……你总能感受到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更能体会到生活由此发生的改变———
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民生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重庆人的生活满意度达到88.8%,与上一年相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医学会副会长王正国认为,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健康重庆”建设涵盖了提升市民精气神、全民健身、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多项内容,通过努力,重庆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一个精气神十足、和谐文明、奋发向上、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重庆已具雏形。
然而,长期以来,“重庆美女出口成‘脏’”的评价却让这份美丽有了几分瑕疵。
近两年,外界的认识却在悄悄发生改变———“重庆市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说脏话的少了,说话有底气、有自豪感了。当然,包括重庆美女在内!”
从2008年初以来,由重庆市市委书记倡导的“唱读讲传”热潮席卷巴渝大地,参加者超过1亿人次。对11万市民的调查显示,喜欢“唱读讲传”活动的市民达到91.5%,参与面达到86.8%,满意度达到90.6%。
通过“唱读讲传”,平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区居民变得亲近起来;人们逐渐体会到,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加精彩!甚至,“唱读讲传”还走出重庆,走向全国,成为了一种生活新时尚。
“赶紧起床,游泳的时间到了。”下午2时,家住黄泥塝的周成新,叫醒还在午睡的孙子。
“我们每天都会坚持游泳,既可解暑,更是锻炼。”老周说,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健身,自己也投身其中。
春季登山、夏季游泳、秋季打球、冬季长跑———老周说,这是自己过去一年中坚持的锻炼方式。
其实,老周只是普通市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健康重庆”正在深刻改变着重庆的体育设施面貌,以及市民的生活方式———
截至6月,我市已建成全民健身登山步道58条,在中小学内建设塑胶跑道494片,区县“一场一馆一池”开工建设24个……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900余次,规模超千人的达411次,全民健身活动盛况空前。
目前,全市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首破1000万,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也首次逼近90%,创历史新高。
呼吸科门诊外,坐着前来看病的患者。来自黔江区水田乡大塘村的张越红也陪着父亲在这里候诊。
与以往不一样,这次到重庆,小张没有和其他村民相伴。张越红说:“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了,大家都愿意就近看病,不是大病都不愿往城里大医院跑了。”
一位医生说:“随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如今选择到社区服务中心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小病就近看的目标在这里已经实现。”
2004年至今,我市先后投入资金46.49亿元,对全市2547所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改扩建。
2009年,全市启动近9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改造,其中57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标准化建设。
目前,我市已启动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届时,群众“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市”的愿望就能实现。
近日,他75岁高龄的母亲头疼病又犯了。8月2日上午,他陪着母亲到镇上的卫生院检查身体。
这时,张明的母亲有些不安:“怎么这么贵啊,要不我们不要输液了,回去养几天就好了。”
张明告诉母亲:“我们一家人都已经参加了‘新农合’,费用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不用担心。”
张明所说的“新农合”,指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市于2007年全面推行。目前,全市39个区县(自治县)都已实行,政府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全市参合农民受益人次达到2918万,筹集新农合资金54亿元,为8557万人次农民报销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47.65亿元。
2010年,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3.8万人,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内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607.4万人,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工作更有劲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