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体育生活圈应提供“标配” 市人大代表到浦东调研

  东方网4月24日消息:《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实施以来,各区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4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率部分市人大代表赴浦东新区调研。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体育场地总面积已达到875.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8平方米。市民健身苑(点)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为市民在“家门口”健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便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参加。

  据浦东新区副区长诸迪介绍,按照《条例》规定,近年来,浦东新区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2013—2017年,全区全民健身经费投入18880万元,区级体育中心基建经费投入51800万元。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以“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为抓手,以体育实事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据了解,至十三五期末,浦东新区将基本完成“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建成市民健身步道132条、市民球场114个、市民健身房37个、市民游泳池6个、社区健身苑点3500个,基本满足市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居村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骑行15分钟可到达街镇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车行15分钟可到达区级以上大中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软件服务方面,浦东新区首创街镇(社区)体育、体育社团、体教结合“三大体育指数”,由专业第三方进行评估,调动了街镇和体育协会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外全力推进健身指导服务工作,全区现有1012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全区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0‰,近半数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每月上岗,引导市民科学、健康地参与体育锻炼。

  调研中,执法检查组和市人大代表肯定了浦东新区在市民体育健身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就进一步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般市民健身苑点应该和居民小区紧密结合,如果一个人步行要走15分钟才能找到健身苑点,这个小区也太大了。”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张辰认为,浦东新区对1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说法还要再精准一点,同时,她认为15分钟体育生活圈应该有一个建设标准,“这个圈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我说的是基本配置,有了基本配置之后,将来大家做和参照的时候就比较清晰了。”她表示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可以参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为市民健身提供标配。

  公共设施的维护也是执法检查组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设施定期维修,责任很清楚。体育场馆也很清晰。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公共体育设施,社区一些公共场所体育设施有没有定期检查评估或者有没有明确标准多少年必须强制报废?谁来负责检测?责任是不是清楚?”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苏明现场提出问题。对此,相关人员回应称,社区健身苑点的设施由第三方进行管理,旧版设施5年保修期,新版8年。

  市人大代表马瑜认为,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浦东新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软件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下功夫。“《条例》第二章、第四章谈到了软件的问题,围绕这两章《条例》规定要做规划。不仅要有规划还要有组织和实施的保障,包括人员组织机构的保障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她表示,“场馆只是一个载体,最终是要让全上海所有的市民通过这些场馆强身健体,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健身活动上来。”

  对此,市人大代表戚建豪也表示赞同,“场地开放了,设施建成了,为什么有的设施包括有的学校场地没有人去,或者去的人很少?”戚建豪认为,因为对场地的使用情况没有评估,导致一些部门相应地缺少合理引导,最终使老百姓对这些开放设施感知度、认同度不够,为此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动力机制和组织机制上进一步完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最后提出要重视保险保障的问题。他询问了学校体育设施购买保险的情况。相关部门表示,学校开放后由社区给市民办理健身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暨公众责任保险,保险由政府买单。蔡威表示今后保险保障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好,要让市民也增强保险意识和成本意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15分钟体育生活圈应提供“标配” 市人大代表到浦东调研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