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感水分不足。到了气候干燥的秋天,空气干燥易伤人阴津,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秋燥由体内水分蒸发引起。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
雪梨1个或莲子10克,粳米50克,百合2克,煮粥食之,一日两次。或川贝1克研末,和1个雪梨炖熟,待温后加积安堂蜂蜜10克服用,早晚各一次,以润肺滋阴止咳。如果经上述处理后仍小咳不止,或是伴有发烧、头痛等症状时,不要自行滥用止咳药,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寒,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嗌乾、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乾痛、舌苔白薄而乾等症。这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对于凉燥,饮食养生原则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梨粥、百合粥、银耳粥仍可食用,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可进食栗子粥、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杏、大枣等。治疗宜辛开温润,用杏苏散、葱豉汤。
第一就是要求五位调和。五味调和的辛味又称辣味,可以分为热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3种,经常在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姜以及咖喱等调味品上体现出来。而五味调和的酸味,传统中还包含涩味在内,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多汗症及腹泻不止、尿频、遗精等的治疗。
此外,酸味与甜味结合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早有少辛增酸的说法。人们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
中医认为,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从中医学角度讲,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3个月的时间,它的特点是天气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秋天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从中医角度看是金(肺)亢阴(肝)虚所致:从西医的角度研究,则与体液分泌失调,特别是胃肠道消化液的不足有关。
在中医看来,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皮肤干噪,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
秋天气候干燥,人肺部容易受损,预防秋燥吃梨和喝蜂蜜水都有很不错的疗效。可以将两者搭配成更加方便的食用方式,蜂蜜本身就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雪梨可以润燥。每天可以将雪梨切成薄片,伴蜂蜜吃,每天均可食用,次数不限。
为了预防秋燥,中、晚秋应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平补药物或食物。如可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成粉,用蜂蜜调服。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可见早晨喝粥也是对付秋燥的好办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秋季养生:养阴润肺预防秋燥食疗才是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