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概观、唐宋诗词研究等课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退休教师余福智表示,机智风趣的岭南人,在生活中“出口成章”,创造了不少至今依然口口相传的俗语。正所谓言之有物。“物”是民间语言中的“集大成者”,人们往往从当地生活的所见之物当中得到不少“领悟”。“民间语言来自于民间,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往往能带给他们大道理。”余福智说。
导读:历年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概观、唐宋诗词研究等课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退休教师余福智表示,机智风趣的岭南人,在生活中“出口成章”,创造了不少至今依然口口相传的俗语。正所谓言之有物。“物”是民间语言中的“集大成者”,人们往往从当地生活的所见之物当中得到不少“领悟”。“民间语言来自于民间,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往往能带给他们大道理。”余福智说。
猜词游戏开始了!话说有个人听了一首歌曲后为之迷醉,连吃肉都尝不出味道。请猜一岭南俗语。它,既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武器,这又是什么岭南俗语呢?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中目之所及、耳之所听、手之所触的物品都能成为民间智慧的来源,也成为民间语言中的“集大成者”。“语出岭南之物”将为您道出一件件简单的物品背后的语言故事。
“七样羹,食后变后生(年轻)。”“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水上扒龙船,岸上有人见。”“食野食味道,睇戏睇成套。”“入乡随俗,入水随湾。”你知道这些岭南俗语的意思吗?新年伊始,岭南俗语大会今天正式开锣了!让本报来告诉您岭南俗语及成语背后的故事,学习岭南文化so easy!
历史悠久的岭南地区,在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成语、谚语及俗语,它们由世代口耳相传,且经过岁月的筛选,为岭南文化留下了珍贵的瑰宝,始终鲜活生动地传递及见证着历史文化。
更重要的是,它们穿越历史流传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广泛流行于民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活中信手拈来一句,立马妙趣横生,让人佩服得心服口服。
为此,本报特别推出“语出岭南”系列策划,并以“语出岭南之物”、“语出岭南之景”、“语出岭南之食”、“语出岭南之人”四大版块来道出岭南俗语之妙,让人们通过了解“俗语”来进一步了解岭南文化。
历年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概观、唐宋诗词研究等课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退休教师余福智表示,机智风趣的岭南人,在生活中“出口成章”,创造了不少至今依然口口相传的俗语。正所谓言之有物。“物”是民间语言中的“集大成者”,人们往往从当地生活的所见之物当中得到不少“领悟”。“民间语言来自于民间,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往往能带给他们大道理。”余福智说。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也表示,正因为民间俗语大多来源于当地生活物品,才既题材丰富又“接地气”。“如在佛山,戏台就带出了很多俗语,比如食嘢食味道,睇戏睇成套。过去在岭南地区,看戏是最常见的一幕,佛山作为粤剧的发源地,逢年过节,戏台下都围满了翘首以盼的戏迷。与北方剧目不同的是,过去北方演戏多数是折子戏,而南方的剧目多数是全剧上演。北方的剧目来到广府一带也要全本演出。后来延伸为做事情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不要武断。”
揭晓谜底的时间到了。其实上文所述的那个人就是孔子。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浈水旁的韶石山,发现这些迥异于中原地区青山绿水的赤壁丹崖形态各异,蔚为壮观,不禁雅兴大发,遂登山即兴谱下并演奏“韶乐”。犹如天籁般的乐曲令群山亦为之动容,现在韶关的韶石山因此得名。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欣赏完韶乐后,很长时间都为之迷醉,甚至连吃肉都尝不出味道来。这便是发源于韶关的“孔子闻韶乐,三月而不知肉味”。
如今,“三月不知肉味”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潮汕俗语专家鄞镇凯告诉记者,蟛蜞是一种小蟹。据说以前有一群老师想摸蟛蜞吃,看到一块不许进入的牌子,于是犹豫不前。这时,一群农民从里面出来,手中都提着一大袋蟛蜞,便笑这些老师识字掠无蟛蜞。这话就渐渐流传开来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语出岭南之物:乌利单刀 更接地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