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谚语全是理儿

  我曾担心地想:老辈传下来的那些谚语,可能要消失了。如今和青年人拉呱,发现他们的语言中,似乎很少有谚语。赵本山是屏幕上的语言大家,他能把东北的方言“忽悠”到全国,可没听见他忽悠什么谚语。

  当今电灯已普照农村,人们对黑夜已经没黑夜的感觉,对能照亮的那个月亮,不再在意了,和月亮有关的谚语,也没大有人说了。如出月亮的时间,“大二小三,月出一竿”、“初八二十三,出落半夜天”、“十七十八坐着守,月出街上无人走”等。电视里头天天有天气预报,和天气有关的谚语,没人说了,什么“春刮东南夏刮北,秋刮西南不到黑”、“东南风是调雨台,西北风是开天锁”、“秋雨不盖天”、“南风不过晌,过晌听风响”、“日落北风死,不死刮三日”等等。问问年轻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吗?

  我和老伴的对话中,总有谚语。有时来个人,吃饭吃晚了,老伴说:“大家人家的饭,吃到那狗晒蛋!”读报见哪个贪官不要老婆了,撇下孩子遭罪,老伴就说:“怪不得老辈人说,‘宁跟要饭的妈,不跟当官的大’!”姑娘有时回来,做饭复杂些,常吃饭不及时,我就说:“真是‘龙多了主旱,人多了主乱,老婆多了晚了饭’啊!”小孙子要钱买什么,我说:“问奶奶要,奶奶是‘财政部长’,‘男人是搂钱筢,女人是盛钱匣’嘛!”

  有一年我吃水果中毒,连拉稀三天,一乡友来电话说:“‘好汉不撑三泡稀’,你都三天了,吃大蒜拌烂面条!”一吃,管用了。有个乡友出书要帮他写书名,我说:“你告诉书名、写了怎么寄,就行了,小事不用复杂化,我这里是‘河里无鱼市上看’!”乡友还是开车来了,说:“已经到济南了,大约10点到你家!”我放下电话,不到半小时,人竟敲门了,“想不到这么好找!”我说:“你真是‘鸡叫等不得天明’!”乡友说:“主要想拉拉家乡呱!”果然拉了不少,让我得知了不少信息。他还纠正我的谚语:“现在河里无鱼,市上看也不容易了,有点,都是养殖的……”

  生活中,有些东西没有了,有关的谚语也没人说了。如“自己的筢子上柴火”、“灯里没油着捻子,老婆没钱骂汉子”,现在谁还知道搂草的筢子是个什么样的物件?油灯里那个捻子又是个什么东西?但现实中许多还存在的,说给一些年轻人听,我发现他们还是愿意听,并愿意琢磨。我有一次与搞写作的老大长水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长水说:“还真是这样的情况,我在部队里深有体会!一个好指挥员,太重要了!”

  姑娘和老伴讨论女的找对象的年龄,老伴说:“男的还是稍大点好,人家说‘宁跟老白毛,不跟小鳖羔’!年龄大点,成熟,知道疼人,也不容易变,容易变的都是‘小鳖羔’!”老二平原与老伴说到当今提倡孝,老伴说:“过去说,‘赋上钱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以往那不孝的,阴天下雨打雷都害怕!”

  我家每天吃白菜,孩子们就重复我说过的话:“‘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还有些我说过的,他们也都记着了,如“吃饭望饱,喝酒望醉”、“一拃不如四指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日落走十里”,老伴说的“打小不成驴,到老是驴驹子”、“一物降一物,马尾穿豆腐”、“穷人吃顿包,三天不离勾担梢;穷人吃顿面,三天不离井缸沿”……

  有年轻诗友在电话中说:“谚语也有辩证法,俗语说的‘一面皮鼓两面敲,一件事情两头瞧’,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远了香,近了殃,对门不搭腔’,都是讲人之间的利害关系,靠得近,有事能帮上忙,久了又容易发生矛盾,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能看绝对了。还如‘大高个,门前站,不干活,也好看’,是说女的长得高是一美,不是提倡女的不劳动!”

  近读王安忆《空间在时间里流淌》一书,里面有几处说到谚语,作者在一个村庄住时,还研究那里的语言特点,发现“不要脸”比“羞耻”厉害。王安忆1954年生,比我家老大长水小一岁。近看电视剧《知青》,里面谚语更多,如“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了命”、“大人不见小人怪”、“临阵擦枪,不快也光”,还有“树皮为心”一个小伙子刚到北大荒,扒了一大捆桦树皮,排长说:“那些桦树要毁了,要知道‘树皮为心’!”

  里面演赵团长的杨立新,在《人艺“集体宿舍”时代》一文中,专有“救场如救火”一题。

  二十年前,曾听到一条和自己有关的谚语:“八十不稀奇,七十一大批,六十小弟弟”,近又听到这谚语变化了的版本:“九十不稀奇,八十小弟弟,七十一大批,六十算老几!”二十年都是“小弟弟”,好啊,不老了!我说:“在‘六十算老几’后面,再加一句‘五十奶腥气’!”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生活中的谚语全是理儿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