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可以说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但是现在的人们依旧对此乐此不疲,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养生学说的研究,其实最为养生的一个方法应该就是冬病夏治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呢?冬病夏治应该如何治呢?一起来看一看。
近些年,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亚健康人群和很多慢性病患者都非常重视在夏季治疗“冬病”。其中,每年入伏后异常红火的三伏贴就是最好的例证。那么,您知道“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吗?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夏天能否把“冬病”根除呢?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阳虚类疾病最宜冬病夏治。冬天发作而夏天缓解的疾病多属阳虚类疾病,因为冬天阳气内收,人体无力抗邪,于是伏邪受外寒相引而发作。而夏天时阳气外散,受天地影响,人体阳气亦外浮,阳气向外透散的过程中可顺便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因此,在夏天往往伏邪不容易发作。夏季天地阳气外泄,人感之亦阳气外泄,则必然内阳不足,所以我们要补养体内的阳气,而夏季是补阳的最好时机。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了。冬病包括寒性疾病以及在阴天或雨天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和颈肩腰腿痛、痛经以及儿童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这些疾病在夏季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一般阳虚体质的人应该进行冬病夏治,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体质。那么,如何简单判断自己阳气不足呢?在夏季阳虚体质的人有四种表现。
二是喜暖喜温。夏天大汗之后即感到身冷;手脚发冷,要盖被子睡觉。这是因为阳气不足,过汗伤阳,阳气外泄,所以反感到冷。
三是面色苍白。一般人到了夏天面色略显红润,但阳虚之人表现为虚寒之色,甚至于环唇苍白,这是典型的内阳不足之象。
夏季三伏天是最好的补阳时机,其中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三伏贴广受人们喜爱。三伏贴疗法即穴位贴敷治疗,其之所以多用于夏季,是因为夏季人体毛孔开放,帖敷药物易于渗透皮肤,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动人体积极性,提高排邪能力,使得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此外,中医扶阳、冬病夏治的疗法还有很多,中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典型的方剂有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归脾汤及四君子汤等。通过有效治疗,可以扶正抑邪,使病情好转或减轻其发作程度。
但是,冬病夏治要适可而止,勿过量,以增强元气、改变体质、排出邪气为目的,不以治好大病为目的。况且,大病难以速愈,总需平时细心保养才是。
四逆汤出于《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主要功能是回阳救逆。如果阳气内虚明显,则需要先扶阳气,以增其开表之力,四逆汤正是对证之法。适时应用四逆汤,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加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这是开太阳的基础。
如果病人体内有伏邪,既要开太阳,又欲扶少阴,则莫若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扶少阴之本,开太阳之标,是治疗各种大病重病疑难病的极实用方子。特别是治疗肿瘤等大病,温阳散寒是基本思路,非用此方不能建奇功。
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需要注意体质和剂量,误用往往会引动相火外浮,出现心烦易怒,或者面红目赤,或者血压升高等,当即时停用。如果诸证不减,可配合用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清泻浮火,以缓解症状。此方各一克剂量,开水泡代茶饮即可收效。
此法不可用于热病以及实证。体瘦身长,或者舌红少苔或无苔,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耳内哄哄者,或平时手足心发热者,多属阴虚阳旺之体,不适宜此法。
体瘦之人平时相火易上浮,于夏季时往往火旺难耐,亦可用小量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泡茶频服,以清解暑热。
上文给大家介绍这几个汤,对于冬病夏治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夏天的时候我们系要开阳,同时又要扶少阴,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吃一些黄麻附子细辛汤,对身体会比较有好处,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要盲目的去进行滋补,最好由医生开具药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养生:冬病夏治怎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