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简笔画使得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机械模仿,从而使幼儿变成了不会画画的孩子。但也有学者认为,简笔画有帮助幼儿捕捉物象经验的作用。
那么,简笔画究竟是什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为何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论争会聚焦于简笔画?为此,笔者尝试从概念界定入手,分析简笔画的本质功能,进而揭示其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发生严重异变的过程和实质,从而提出若干纠正这种异变的对策与建议。
简笔画,即一种用绘画的基本要素——点、线、面来表现绘画对象主要特征的绘画方法。它通常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方式,提取绘画对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点,然后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的笔法加以表现。简笔画具有概括性、可识性和示意性。可见,简笔画的本质是简明、清晰、示意。简笔画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大量存在,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简笔画随处可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地铁、医院、银行、餐厅的标志,公司、商品的LOGO等大多用简笔画表现。有的简笔画甚至可表现出更深层的内涵,如北京2008奥运会的Logo“舞动的北京”,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Logo等。简笔画可跨越文字障碍,用直观、形象、简单的图案直接呈现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都市地铁路线图、产品使用流程图、大型会议流程图、卫生间性别提醒、十字路口路标指引、手机和电脑软件图标等。可见,简笔画能够方便人们生活中信息的高效获取和交流的无障碍开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学中的简笔画,我们又称之为教学简笔画。教学简笔画是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是形象化教学的产物。简笔画的运用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教学简笔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形式。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图谱,就是一种用以表达节奏、音高、配器等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简笔画;科学活动中普通使用的实验材料和步骤示意图大多也是一种用以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简笔画;洗手流程、消防逃生路线等,通常也用简笔画表现。可以说,简笔画使原本抽象、隐晦的内容转化成了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因此,简笔画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好帮手。
受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限制,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因此,以静态简笔画为主要形式的图画书,以及以动态简笔画为主要形式的动画片,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模拟世界,搭建了一条从稚嫩儿童心理世界到成熟成人心理世界的桥梁。就以图画书为例,单是涉及到“狼”的主题,随手拈来就有数十种,《狼来了》里面贪婪、自私、凶残的狼,《三只小猪》里被聪明的小猪智斗致死的狼,《笨狼的故事》里笨得可爱的狼,《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爱妻如命的狼,《狼狼》里珍惜友谊的狼,《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里重分享、爱劳动、擅长烹饪的狼,等等。人性、友谊、交往、规则、生活方式等内容,通过简笔画这一语言形式传递给了儿童。
从简笔画的概念与功能来看,我们发现,第一,简笔画是删繁就简、去冗存精、创造性的内容再现,需要高度抽象能力,它建构的是一个简明、流畅的概念世界。因此,画简笔画绝非初学绘画者的入门内容,更不是幼儿早期绘画启蒙的入门内容。第二,作为一种旨在交流沟通的简明绘画表现形式,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幼儿园生活中,简笔画都是普遍存在且至关重要的。
简笔画为何会成为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焦点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笔者在某图书网站上以简笔画为关键词搜索相关书藉,查到不同种类的书籍15种,阅读其前言及前30页内容后发现,只有一本书提出“简笔画是以快准狠的笔触进行表现的,简笔画的创作者要具有相当水平的功力”。比如,以人体简笔画为例,〔1〕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特别是构成人体的骨骼、骨肉、骨结构、关节、肌肉,以及各部分肢体活动的方式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画简笔画十分重要。简笔画虽然看起来是简单的寥寥数笔,但却是高度概括和精准的内容呈现,它将复杂的整体、结构、关系等转换成基本形态,但又能通过这些基本形态让人联想到生动形象的情境。画简笔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精细的观察,敏锐的抽取及个性化的再创造。而其他大多数书籍中,都强调画简笔画是初学者能够掌握的,简笔画的特征就是概括、形象、简练、实用、易学、好记。〔2〕有的甚至提出,简笔画适合幼儿早期绘画启蒙教育,因为它简单易学。
从这些书籍的介绍来看,原本建立在高度概括精准基础上的“简约简明”,经概念偷换变成了线条笔划上的“简单容易”;原本可表达各种复杂涵义的丰富性特征,经概念偷换变成了表达单一物体。这样的异变,使得画简笔画的人,丢失了简笔画创作本身最核心的表达、创造功能,只留下了复制的作用;使得看简笔画的人,丢失了简笔画传播本身最核心的针对性、情境性特征,只留下了最基本的概念认知。异变之后的简笔画,突出的是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以及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在很多幼儿园的范画教学中大行其道了。
在简单快捷的复制式学习过程当中,简笔画创作的探索与表达功能逐渐消失,儿童表达的创造性本质也慢慢消失。一味追求简笔画的简单快捷,往往以探索、表达的放弃和个性的弱化为代价,导致了儿童绘画的千篇一律。
临摹简笔画并非仅仅是许多幼儿园教师的选择,同时也是许多幼儿所喜欢的。在许多老师想要放弃临摹简笔画式的教学时,常常有幼儿会以“不会画”加以抵制。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幼儿对“画得像、认得出”的渴求有关,与幼儿的审美心理发展特征有关。
有专家指出,幼儿不会因为画得不像而停止画画,正如3~4岁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不会因为某种实物的缺乏而停止游戏一样,让幼儿临摹简笔画反而会导致幼儿说“我不会”。〔3〕幼儿确实会用一团别人不能明了,自己再看也不一定认得的形态暂时性地替代他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这种情况一再持续,幼儿到了大班仍然画不出“画得像、认得出”的绘画作品,其自发的绘画热情就会慢慢消失。
相关研究表明,3~5岁幼儿正处于绘画能力发展的象征期,大约从5岁开始,幼儿进入了写实主义阶段。〔4〕在象征期,他们注重表现,追求个人表达,不在意别人是不是认得出来,自己画得是不是像。但处在写实主义阶段的幼儿,则开始用像与不像来评价自己的画作。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采择他人的观点,关注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越来越在乎别人如何理解自己的作品,越来越追求一种基于共同认知的分享。这并不以成人是否赋予幼儿自由表达的权利而发生变化。如同角色游戏一样,成人从未表示过难以容忍幼儿把积木当手机进行的游戏,而是幼儿自己不再愿意把积木当手机了。这种行为可能是幼儿重新评估了自己与同龄人的行为,强调分享、共识及共同生活后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我不会”至少有两类,一是本来敢画想画,但是热情受到打击,变成了“我不会”。这是我们当前幼儿园范画之争中正在反省的问题。另一种是想画敢画,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慢慢变得“不再想去画”。〔5〕前者是幼儿自主意愿层面上自主性的消失,后者则是幼儿自主能力层面上自主性的消失。〔6〕临摹简笔画,画出让同伴和成人一望而知的画作,是处于写实阶段的幼儿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因此,幼儿热衷于临摹简笔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的实质是,他们舍弃了艺术表现的畅快自由以及创造与探索的美好体验,转而追求社会分享。
社会浮躁催生的速成画法,幼儿对于“画得像、认得出”的渴求,内外因共同导致了幼儿园临摹简笔画的大热,进而使之成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范画之争的焦点。
从沟通、表达与创造的绘画利器,到临摹、快速、易成形的方便之选,简笔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异化不仅使得其自身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也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除了能够通过临摹简笔画画出一个绘画作品之外,并不能从简笔画的本质精髓中受益,甚至,其天然的创造性会受到伤害。儿童画原本应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产物。他们画画的时候,哪怕是在写生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他们通常会将这部分内容画得大大的,并会添加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细节,而对于自己不关注的内容,则可能一笔带过,甚至直接忽略。例如,那些内向、害羞、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的幼儿,会在画全家福的时候把自己画得小小的,甚至会忘记画自己。因此,我们可以从儿童画中发现幼儿的秘密。这种表达激情的纯粹性,是艺术家的本质。儿童天生是艺术家,正如毕加索所说,他一生都在学习像儿童一样画画。但当简笔画被作为范画引入到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儿童自身的这种天赋也无形中受到了伤害。
对于教师,临摹简笔画也使得他们失去了创造简笔画的动力,许多教师将简笔画变成了上美术课用的临摹教材、布置活动室的素材、美化课件的资源等,而对于简笔画本质的叙事、表达与创造的功能用之甚少。因此,需要重新回归与强化简笔画在沟通、表达、创造上的本质特征。
例如,还原简笔画作品与多彩世界的鲜活联系,解读多元情境下的简笔画作品。众所周知,寓言曾经是幼儿语言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们从《小猫钓鱼》里懂得不能三心二意,从《狼来了》里懂得不应说谎,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里懂得不能嫉妒。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不可否认,我们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一是印象上的刻板,二是理解上的孤立。与寓言相似,简笔画可以帮助幼儿把握一个物像的核心特征,从而认识该事物,可以在短期呈现出别人也能一眼认出的图画,迅速地帮助幼儿表达他所看到的鲜明的视觉表象。然而,与寓言一样,简笔画在帮助幼儿把握事物核心特征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刻板印象和理解的孤立。原本生活经验就十分有限的幼儿所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再如,还原简笔画的个性化应用,使简笔画重新成为一种鲜活的、形象的、个性化的、过程性的语言。有幼儿园开始探索意象绘画教学,正是在尝试还原绘画的个性化应用。幼儿园教师应在真实的师幼交流情境中拿起画笔,并以促发真正的交流为目的来作画,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看、画、说中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现场作画。〔7〕这样的做法带给幼儿的心理暗示不再是临摹与标准化,而是过程性、创造性的表现。
除了强化简笔画的沟通、表达、创造上的本质特征外,重视并支持幼儿“画得像、认得出”的心理需要,同样也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因此,需要逐步给予幼儿绘画技能和物象经验上的支持。后者已有诸多相关研究进行了探讨,在这里笔者仅对前者展开讨论。
绘画技能主要是有关绘画工具性知识的习得、练习与应用。其中,最基本的绘画技能主要有线条流畅、形状规范、涂色均匀等,较为专业的绘画技能则主要包括比例、构图、透视等。许多人将绘画技能与绘画的创造性对立起来,其实不然。幼儿不仅想自由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希望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表现。技能是重要的表达性知识,是前人积累的有效表现工具。
如果把表现与创造比作砍柴,技能的学习就是砍柴刀具及使用方式的获得。如果幼儿始终都没有探索到正确使用工具的方式,慢慢地就会放弃。我们还是应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择、调整、完善自己的绘画表现方式,这对于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长久的、有效的。
获得线条流畅、形状规范、涂色均匀等基本绘本技能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牺牲幼儿自主性为代价。但是,自主的热情从哪里来?来自教师的有效引导。儿童在发展到写实主义阶段之前,如能获得适当的绘画技能支持,他们可能会顺利过渡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继续使用绘画这一重要的表达性、交流性语言。
〔1〕韩桂兰.人体律动的记忆:单线条人体动作简笔画〔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3-4.
〔2〕唐平,杨瑞洪.简笔画〔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2.
〔3〕华爱华.范画究竟教会了幼儿什么: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EB/OL〕〔2016-05-13〕.
〔4〕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5-57.
〔5〕〔6〕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08-209.
〔7〕陈碧霄.“意象绘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3,(3):74-76.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简笔画—幼儿园范画之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