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技巧掌握了少生病!秋季养生七个小常识

  秋天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是早晚的温差大,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很容易发生疾病,因此有多事之秋的说法。

  尤其南方的秋天,白天非常炎热,早晚温差变化很大,稍不注意很容易感冒,加上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更要注意。

  因此在秋天要适当的增减衣被,注意环境房间的温度变化,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秋天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的现象,俗称秋乏,因此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够保证顺利健康的度过秋天。

  在饮食方面,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肥腻饮食,少吃煎炸烧烤类的,可以减少肥腻伤脾胃的现象,以免加重疲劳困倦的感觉,又可以避免干燥上火症状的出现。

  秋天容易干燥,俗称秋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结等现象。

  可以多吃雪梨、百合、麦冬、蜂蜜、白木耳等食品,能够有效的生津润燥;减少辛辣刺激的饮食,比如姜葱蒜、茴香、八角、花椒等食品。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秋冬时节寒冷干燥,我们的身体也变得“脆弱”起来,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咳嗽,肺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在这个季节也容易复发。因此,秋季要适当“进补”。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这是睡莲科植物英的干燥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鸡头”等,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欢迎的零食。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众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缓慢阻嚼、徐徐咽下时的补肾效果最佳。这是因为生栗子中酶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细嚼慢咽时消化更充分,更利于人体吸收,对体虚乏力或肾虚导致的腿脚无力等症状效果良好。

  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本草纲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痕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秋季养生技巧掌握了少生病!秋季养生七个小常识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