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整治亟需常态化

  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3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同时下发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将整顿重点锁定为: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食品(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日用家电;玉石器等穿戴用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该行动方案还规定: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

  说时下我国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并不为过。河南省多个区域、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都发生过这类重大案件。公安部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再次精准研判、重拳出击,向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犯罪展开凌厉攻势,取得显著战果。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此类案件3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最近持续发酵的权健事件,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保健品市场乱象的记忆,迎来了国家层面对这些打着“保健”旗号侵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产业的整顿。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也越来越重视。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以“保健”为名兜售各种并无实质效果的产品,包括食品、器械和服务,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甚或传销,他们披着“非处方药”、“保健食品备案”、“厂家直销”等合法的外衣,频频推销,其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利用骚扰电话、养老服务场所、低价旅游进行保健品推销,也有假借健康讲座进行免费体检、以中医预防保健名义进行非法诊疗、无证行医等行为。很明显,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当前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格格不入。因为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持续增长,更重在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有鉴于此,从严治理保健品市场乱象,避免无辜者被宰割,刻不容缓!

  其实,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广告等都有明确限制,诸如: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品须经卫生部门审查确认、生产者须经省级卫生部门审查批准;根据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与药品进行比较,等等。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保健品市场,诸多无良商家的行为屡屡突破上述各种红线,使得保健品几乎成为了诈骗或传销的代名词。

  很显然,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更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有些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防骗意识不强等特点,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为诱饵,套取老年人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蒙骗老年人。甚至有些老年人因为迷信保健品的“包治百病”而拒绝医学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保健品则沦为了谋财害命的帮凶。百日行动将以“保健”为名义侵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列为整治重点,引导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既然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所形成的沉疴顽疾,并非一日形成,那么,也甭想毕其功于一役,百日行动是一次集中各方力量的重拳出击,有力整肃,而根除乱象靠的是治理的常态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市场整治亟需常态化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