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后 控制了胃炎不适症状

  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的基础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记者了解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注重开展一些疾病的防未变研究,医患在共同面对致病危险因素时,尽早开展中医治未病,通过各种中医药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的疾病发展控制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10年启动。经过专家四年的观察研究,不断改进中医药干预手段,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感染人群能够实现良好的“人菌”共存。通过有效中医措施干预,部分感染人群不仅未出现胃炎的不适症状,甚至有部分干预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p)转为阴性。对于中医干预出现Hp“转阴”的发生机制,专家仍在继续研究,期待能早日弄清楚。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底到医院进行全身体检的894人进行HP感染调查,其中发现HP阳性者400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41~43岁人群。

  由于胃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沫传播,人群感染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感染率较高,从而产生胃癌的高发病率。过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广东,人群感染率超过了50%,儿童的感染率高达25%~64.39%。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也有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大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60%的慢性胃炎、70%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溃疡与之相关。现已将幽门螺杆菌作为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子和胃癌致癌因子。也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病相关,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消化内科专家多认为,胃幽门螺杆菌可以长期生活在病人的胃液中,逐渐侵蚀胃黏膜。感染者会出现反酸、嗳气、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胃溃疡、胃穿孔甚至癌变。但并非所有感染的人都需要治疗,“带菌者”中,大约只有1/3的人需要接受治疗。如中医理论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带菌者正气充足,可以与幽门螺杆菌“和谐共存”而不发病。但如果其长期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病史,或者家族遗传病史中有亲属出现胃癌,而患者又有胃炎的,就一定要施行杀菌彻底根除。消化内科专家还表示,过度治疗反倒会引起机体的耐药性、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药物性肝损害。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根除治疗,需结合胃镜检查结果、病史和家族疾病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从2010年开始尝试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管理。该中心曾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底到医院进行全身体检的894人进行HP感染调查,其中发现HP阳性者400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41~43岁人群。研究人员从中医体质角度入手分析统计,发现气虚、湿热、阳虚、痰湿、气郁体质人群是Hp感染的危险体质,特别是“气虚为主,合并湿热、痰湿”的兼夹体质是第一易感人群。

  中医学者认为,气虚质人群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正气不足为本,容易感受外邪。而Hp属于湿邪一类,易于侵袭气虚、阳虚一类偏虚体质,或者与内有湿热、痰湿体质的人群内外合邪为病。

  “开始研究的前两年,我们发现,中医健康管理并不能清除胃幽门螺杆菌,但是可以明显提高带菌者的生存质量,出现‘人菌共存’的状态。”该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邝秀英介绍。

  除了对易感染人群的体质辨识,在2012年度,该中心尝试对胃幽门螺杆菌带菌者进行中医体质调理,观察其疗效。他们对从2011年收集到的270例胃幽门螺菌阳性,但并未出现任何胃肠道疾病症状的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理和胃肠疾病防治教育,指导防治胃肠疾病,指导内容包含中医体质食疗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等,时间为1年,其效果如下:干预前,该人群以气虚体质及其间夹体质为主,其中具有气虚倾向的占41.5%,其后较多的依次为湿热17.5%、阳虚13.8%、痰湿11.5%、气郁10.8%。

  干预1年后,其体质变化情况为:人群仍以气虚质及其间夹体质为主,其中具有气虚倾向的占51.1%,气郁倾向占13.3%,而痰湿倾向降为9.6%,湿热倾向降为14.4%。

  邝秀英介绍,干预后结果提示,患者身上导致HP发展为胃炎的危险体质因素如痰湿、湿热倾向有所下降,其中,80.77%的人群到达“人菌共存”状态,未出现胃炎的不适症状,其中38.46%的人群HP转为阴性。“这一转变发生的机制,我们需要进一步用现代医学原理弄明白。这是中医体质调理后部分人群体内湿热、痰湿之邪得到消除,但是仍存留脾胃虚弱表现。 而气郁倾向、阴虚倾向和血瘀倾向比例升高的原因。是部分人群存在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所致,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邝秀英说。

  邝秀英介绍,2013年开始,该院治未病中心,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进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时,注意心理因素疏导和健康管理对疾病的帮助。同时,亦开始注重膏方调理人体阴阳作用,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控制和发展起到的帮助。

  在2013年,该院又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36人进行个性化膏方调养,为期一年。“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膏方整体调整人体的阴阳作用,希望能改善胃幽门螺杆菌人群的体质和中医证候。另外,也选取36人作为空白组。对照看看结果如何。”邝秀英说。

  “结果我们发现膏方调养也是有效的。干预组患者膏方调理前后,感受到症状发生改变。平常感觉到恶心的人由36人降到3人,纳呆的人由21降到17,大便烂的人由26降到13人。而空白患者症状不仅无改善,还加重。”邝秀英介绍。基于此,专家认为,膏方调养对于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的发生等具有一定效果的。

  在2014年,由于国际胃幽门螺杆菌研究和胃癌防治研究有了新发现,部分学者提出了对于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必要性的质疑,普遍认为可以“人菌共存”。邝秀英表示,中医讲求“和”,在面对致病危险因素时,除了彻底清除这一思路外,还有如何达到“和”这一思路,另外要注意调养自身正气从而抵御外邪。

  即日起,信息时报联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送出“今日健康”福袋——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中心10个人体成分分析项目和10个体质辨识项目,供有需要的读者使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调理后 控制了胃炎不适症状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