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杨肉骨茶 —— 秋季养生

  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东南亚地区是明清时代所定义的南洋。

  从明朝到民国时期,由于广州、福建等沿海地区经济落后、慌乱穷困、民不聊生,一批又一批的百姓自愿或被被迫被卖到南洋谋生。

  那么这些到了南洋的华人不仅带去了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各种风俗习惯,饮食文化。

  关于肉骨茶的来源,最广为流传的应该是“苦力”论。下南洋的苦力们不适应当地的天气,为了养生补身从老中医处得到了茶包,然后配以肉骨熬煮,以达到增强体力的目的。

  当然,这种以讹传讹的带着时代滤镜的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就仅苦力买不起排骨这一点就能轻而易举将其推翻。

  众多传说中比较令人信服的是马来西亚的巴生是肉骨茶的起源地,肉骨茶这名字也被证实来自于巴生老店德地肉骨茶。

  肉骨茶原来的名字叫做炖肉骨,是流行于巴生街头巷尾的一种小食。后来被一位来自福建永春的李文地按照家乡做法加入中药食材熬煮之后,大受食客欢迎,食客们亲切的称他为“肉骨地”。在他的家乡永春话里“地”和“茶”(Teh)同音,久而久之就传成了“肉骨茶”。李文地也顺势将自己的肉骨茶打出德地肉骨茶的招牌。

  如今在巴生,德地肉骨茶已经传至第三代,生意好到带动周边饮食业发展的地步。美食家蔡澜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德地肉骨茶:“先喝一口汤。啊,除了肉香,完全没有其他味道。所谓没有其他味道,是你吃不出大蒜、八角、当归、胡椒或酱油味。这些配料都有强烈的个性,时常喧宾夺主。但“德地”的汤,就是肉骨味罢了,香甜无比,是天下绝品。” 看的人都会忍不住想要去一尝究竟。

  在为数不多的肉骨茶店中,我们选择了评价不错的敦杨肉骨茶。也许是肉骨茶比较小众,或者是国庆节留守北京的人已经不多,午餐时间这家店的人也不是很多。

  肉骨茶是用砂锅端上来的,清洌洌的汤水里漂着大概十三四块的整齐排骨,还给了每人一份小料用来沾排骨吃。

  小料里有酱油、红椒、蒜末,沾着排骨吃,味道不错。但是巴生的德地肉骨茶是没有蘸料的,只在乎汤和肉的原汁原味。

  茶汤的中药味还算浓重,但是最重的是其中的红枣味,汤中还飘着一颗红枣。这里的肉骨茶是遵循的福建派的做法,中药味有了,但红枣味实在过了。

  第一次的茶汤很清,但因为锅很小,所以汤很少,于是不够喝的我们只能加了一次汤。收了十块钱,而这次的汤就比上次油了。

  总体来说,味道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不少,距离正宗肉骨茶还是有很大差距呀,而且价格实在有些偏高,性价比很低。

  虾酱的味道恰到好处,不会太多,也不至于完全尝不出来。空心菜和虾酱的搭配也很合适。

  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冷的速度非常快,一道热菜稍微一放就成一道凉菜了。比较专业的做法应该是用一个热盘子盛放,以延缓它变冷的速度。

  加了嫩肉粉和裹了过多淀粉的牛肉炒老了之后,嚼起来简直是费劲儿。口味上也没有任何特别或出众之处,可以说支撑我们吃下去的动力是价格。

  美食的发展和传承,很多时候经历了祖辈人艰辛的血泪史和后辈人执着的坚守。每一个美食文化背后,都有真真假假的传说和故事,但不管历史的真相是怎么样,美食的传承都离不开每一位用心吃美食的食客。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敦杨肉骨茶 —— 秋季养生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