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市三中金山校区教师。从教29年,他坚持教育梦想,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2008年,他患眼疾导致视盲,面对三尺讲台,他选择无悔坚守。7年来,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循声问学法”“胸有成案法”“生读师评法”等独特的教学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学业水平。他的艰辛付出赢得了学生的支持、信任和敬意,学生网络评教满意率达96%以上。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优秀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郑兰荪,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民盟成员,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他关爱学生、谦虚和蔼、生活简朴、品德高尚,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亲和力。他荣誉等身,却主动要求为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讲授基础课,一直坚持至今。他主持了“无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创立了厦门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成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
罗光祥,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39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偏远山区学校,无悔付出,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积极筹措资金改建校舍,把教学点建设成全乡设施最完善的学校。他重视教学质量,教学点在历年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他注重学生安全,放学后坚持步行十几里护送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李振华,男,汉族,193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扎根沂源教育六十载,他无怨无悔,默默耕耘,为改变山区教育面貌倾尽全力。他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就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资助贫困生,60年共捐献9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退休后,他又将大半生积蓄捐出,建立奖学扶困基金。他用赤子情怀为老区教育事业奉献,教过近万名学生,赢得了老区人民的爱戴。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山东省优秀员等荣誉。
王其平,男,汉族,1973年3月出生,山东省枣庄职业学院教师。他在钳工领域勤学苦练,以身示教,用高尚的师德和过硬的技能培育影响着一批批青年学子。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自身求学发展经历鼓舞学生,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他总结出“三检六勤”教学法,在教学中将理论、制作工艺、技巧、经验融为一体,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实习。他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成绩优异,在历年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合格率达100%,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
刘文婷,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她从事特殊教育23年,始终如一地为智障儿童上课和服务,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年华献给智障孩子,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她用爱心点燃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希望,让他们学会自理,还让他们学会音乐,登上了雅典特奥会的大舞台。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着师德大爱,她和这群智障孩子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曾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茹振钢,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教授。他从事小麦育种和作物遗传育种工作30多年,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优秀的育种人。他培育和推广的“矮抗58”成为国家小麦生产的支柱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他的团队年复一年在田野间试验小麦新品种,为麦农带去丰收的希望。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胡德刚,男,汉族,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镇赵怡忠小学教师。他始终坚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用自己的微薄收入支撑起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梦。面对学生少、班级多、课程繁的情况,他设立复式班级,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思路,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即使只有几名学生,他依然坚守在这所以“战斗英雄”命名的学校,让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解决了偏僻湖区农家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希望工程20年“园丁奖”等荣誉。
姜海燕,女,汉族,198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族中小学教师。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扎根在大山深处,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倾注在三尺讲台上。她一直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在高寒大山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一个又一个后进自卑的孩子在她的鼓励帮助下重新燃起进步的希望。她是美丽高山上的“孩子王”,用爱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谭兰霞,女,汉族,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她从乡村走出,又反哺乡村,扎根乡村教育。她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乡村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她把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她还借助互联网发动全社会来帮助贫困学生,为山区的孩子架起了一道道通往山外的美丽“天梯”,先后帮助80余个辍学孩子重返校园,被称为“网络妈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等荣誉。
刘业庆,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湖南省安乡县深柳中学教师。从教29年来,他秉持着“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信念,不断创新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实效性,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社会现象,指导自己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湖南省刘业庆初中思想品德网络工作室”,他组织全省初中思品课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研讨立足课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黄平,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从教20多年来,他不仅在机械科技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参与完成2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而且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他人眼里,他是一位人生导师、精神引领者。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赵天金,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教师。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请缨回到家乡,到乡村学校从教。他执着于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无论条件多艰苦、工作多繁重、学生基础多差,他都能体会到苦中的甜、繁忙枯燥中的乐、学生进步的喜。他以欣赏式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让每名学生展现闪光点。他还以对民族教育执着的爱担起传承瑶族文化的使命,主编出版的《瑶语》教材,是全国首套针对中小学生的瑶语教学课本。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山区教师等荣誉。
徐华,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教师。他以“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的态度长年超负荷工作,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他带了7届学生,每一个班级均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作为“八桂名师”,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作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感染和激励了许多教师。“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承诺,也是他在教学科研中一步步践行着的誓言。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广西青少年成长成才导师等荣誉。
周宏军,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小学教师。他是达佑屯教学点唯一的教师,42年来默默坚守在大苗山深处。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靠一根扁担为学生挑来学习和生活用品,每个周末都要挑担跋涉40多公里的山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被称为“扁担老师”。他坚持学习,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
曾维奋,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海南省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儒林小学教师。大学毕业的曾维奋在即将走上教育岗位之际,因意外事故造成腰椎骨断裂,下半身瘫痪。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拄起双拐,毅然站上讲台,这一站就是十四载。讲台上,他用双拐支撑身体,认真板书;讲台下,他艰难地挪移双拐,手把手辅导学生。他用爱施教,坚持家访,关心学生无微不至。他用双拐抒写人生,用高尚诠释师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海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崔昌华,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海南省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从教以来,从学生辅导员到学院领导,身份的变迁,没有改变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他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积极探索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特点的学生工作模式,努力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他四处奔走化缘,为学生创业实践筹集资金,建立6个校外实践基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
郑璇,女,汉族,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作为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她投身特殊教育,潜心研究手语,着力宣传手语,用灵动的双手为“聋”和“听”两个世界架起桥梁。她悉心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全国首创“三位”课程教学模式,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近6年累计培养了720余名特殊教育本科和硕士人才。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曾担任北京残奥会火炬手,曾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员、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等荣誉。
刘春华,女,汉族,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罹患脑瘤10年,始终以顽强的意志拼搏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一线。她秉承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潜心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成果丰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中职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市场,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一致好评。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等荣誉。
聂政,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中心小学向阳村教学点教师。他身残志坚,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偏远乡村教育。他真爱学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一个个山村孩子完成学业。他坚持学习,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他耐心细致,从课堂教学到作业批改,从班级管理到学生家访,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钻研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教学质量优异。他潜心育人,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并带动影响了大批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周先巧,女,羌族,198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中心小学教师。作为85后的羌族女孩,她以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桩桩感人的善举打动了师生和家长。她爱岗敬业,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建造“阳光小屋”,为少数民族山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她为学生募集几万件衣物、大批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具,个人出资和募集善款几万元,让1000多名学生和300多户村民受益,被亲切地称为“阳光妈妈”。曾被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四川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刘芳,女,汉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教师。从教22年来一直扎根农村中学。2007年她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双目失明,告别教学一线转任校内心理辅导老师。她用爱辅导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身体残疾、性格内向的孩子完成学业。她开设德育讲堂,建立校园广播站,通过大量访谈撰写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章。她利用业余时间作了180多场道德报告,赢得社会赞誉。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基层优秀党员等荣誉。
徐菊萍,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中心实验幼儿园园长。自1982年入职开始,她就与学前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幼教事业。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她秉承“整合资源、共同提升、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认真组织开展“辐射帮带”“名园长工作室”“贵阳市教师实训基地”等工作,先后帮带了13所农村幼儿园,提高了这些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促进了园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曾获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