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什么叫“经”。经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古代的经是这样写的——
经是丝线,丝线的原始意象是脐带。脐带是我们人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根本,所以它也是我们的人之根本,所以“经”的第一个含义是“根本”的意思。再者,我们如果看过织布,或者是看过地球仪都会知道南北为经。那么织布时先拉过来的这条线叫做经,这个经线有一个特性,只要一旦被拉过来,它就永远不许再动。所以,经书它都有一个特性是亘古不变的特性,这是“经”的第二个含义。所以“经”是讲根本、讲本质的东西,而且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这就叫经。相对于经线而言,要想把这个布织成还需要纬线,纬是横着的线,所以古代有经书,有纬书,纬书都是讲变化的书。
在中国的经书里,《黄帝内经》这本书作者不详,写作年代不确定,但中国医学最后决定用“黄帝”来为自己代言,真是高明而慈悲的抉择。它的高明在于它彰显了用“黄帝”之名来一统天下医学的决心,同时避免了医学观念有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纷争与不和谐。为了保卫一个伟大的生命理念,各门各派牺牲或放弃了自己的某些自由,而让自己归顺于“黄帝”的旗下,去谋求中庸之道和阴阳的谐和……它的慈悲在于用“黄帝”的权威确保了这本经典可以万代流传,并因此而惠及我们千万民众。
中国的医书里边还有一本书叫做《伤寒论》,那么什么叫“论”呢?所有的发“仑”声的,都表次序和次第。比如说我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做人的行为要有次序,这就是人伦。水也有次序,一个个散开的波纹代表水的次序,就是沦。《伤寒论》这本书实际上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它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应该如何理解呢?所谓太阳指的是人的表层,像我们先前讲过的膀胱经和小肠经,都属于太阳,这是人的表。胃经属于阳明,如果病再加深一步,从体表及里。比如你的感冒发烧,如果加深了就会出现阳明胃的问题,这是胃经的问题,你就会吃不下饭,再往下走就走到少阳,就是发烧,半表半里,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就是得病的次序。那么反过来,治病呢?一个好的中医治病的次序应该是反着的,就是把病一层一层地往外拱,假如你的阳明得了病,我给你拱到太阳这儿,你的病就好了。所以这是一个得病和治病的次序,所以将其称之为“论”。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在本质上有个根本的区别:《黄帝内经》代表的是贵族医学,它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医理是扶阳固本,手段是强调个性化的养生,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故而很少用药;到了《伤寒论》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治病疗疾成了首要,因其对平民医学的伟大贡献,人们称其作者张仲景为“医圣”。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医道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