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就规范和调整保健食品功能表述征求意见。有关专家表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管理,堵塞保健食品功能虚假宣传漏洞,提升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科学认知和准确判定,避免与药品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混淆。
对保健功能进行虚假和夸大宣传,是不法商家惯用的老“套路”。众多假冒伪劣的保健品,披着“包治百病”的神奇外衣,手段用尽,上下忽悠,令无数消费者上当受骗。
在保健品营销中,不法分子通常会采用哪些伎俩?面对虚假宣传,如何增强防骗能力?记者深入采访一线执法人员,告诉您保健品不法营销中都有哪些“坑”。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他们在工作一线掌握的情况,面对保健功能的虚假和夸大宣传,老年人往往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执法人员分析,老年人上当受骗主要有以下原因:
保健品的门店有一大部分开在了老旧小区中,门店内的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人拉近关系,不断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一旦获得老人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主动上门干活儿,陪老人聊天,甚至喊老人为“干爹、干妈”,表现得比老人的亲生儿女还要孝顺。此举往往感动了老人,增加了老人对他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有的老人生病了,都没给自己的儿女打电话,而是首先告诉这些卖保健品的营销人员。
家住河东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她就曾花了32000元买过一个治疗仪,还把药给停了,后来治疗仪只用了几次,就再也没有用过了。
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科赵金生说:“其实这些老人不清楚,就是这些儿子们利用老年人对他们的信任,用低劣的商品骗取了老人的金钱。”赵金生分析说,退休后,离开了工作环境,老人对社会的认识面会越来越窄,他们会用闲暇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却缺乏正确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情感空虚。而卖保健品的人往往对老人都很热情,跟老人嘘寒问暖,稍不注意就被骗出了“真感情”,然后就被忽悠购买了保健品,停掉应吃的药物,花掉自己的积蓄、甚至自己的养老金。
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作宣传,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顾虑。
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老专家等各种虚假头衔。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者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
赵金生说,这种形式就是俗称的“会销”,利用开会形式去销售,正常情况下是合法的,但是现在被一些不法商贩给扭曲了。会场中,所谓专家其实就是一名“演员”,经过一番包装变成了“专家”。而在“义诊”“健康讲座”过程中,通过讲解保健知识、安排体检等,让老人填写身体状况,随后凭空捏造出一些病症,吓唬老年人自掏腰包买高价保健品。
2019年1月9日,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位于红桥区某科技广场写字楼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一家企业的经营场所为上、下两层,第一层办公区域由推拉门分成两部分,外层有6个座位,推拉门内层的办公桌上的办公电脑投屏到电视墙,电脑正在播放介绍“慢性病与关节炎”“慢性炎症与糖尿病”“健康万里行”及“台湾黄金蚬,远离慢性病尽在蚬黄金”等内容。
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声称其黄金蚬蛋白胶囊产品“对中老年慢性病人、免疫力低下者、亚健康状态者,有高效的免疫调节功能,长期服用可有助人体增强免疫力,精神焕发”“黄金蚬对各种慢性病都有防治作用,黄金蚬中有黄金,黄金蚬如此高的药用价值,无愧于水中灵芝、天下第一蚬的美誉蚬黄金通过了FDA、SGS等机构认证,被大众称为慢性病绿色克星”。
经过查证发现,该公司向员工进行“专业术语”培训,然后开始向各个居民小区老年人群推广,还有小礼品赠送,并登记信息。之后,电话通知到公司去听健康知识的讲座,可以免费进行血压及血管功能检测,同时向他们推广产品。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一些保健品公司推销时采取免费发放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让老年人不花钱就能治病、得实惠,老人还能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有的企业打出每天来都能领鸡蛋的口号:第一天领10个,第二天带人来给20个鸡蛋,第三天30个,第四天40个每次必须带新人一起来才行,以此“套牢”老年人。
记者曾暗访一家卖净水器的企业,他们先是吹嘘净水器的功效,表示喝他们的水可以延年益寿,让老人们免费品尝,后来还打出了买净水器送礼品的活动,原价“8800元”的高科技净水器,现在仅需“4000元”,还有一堆锅、碗、瓢、盆等赠品,引起老人兴趣。
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邢军说,这些人就是利用老人的善心,让他们有一种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感觉,让老人一步步掉入陷阱,最后不买都不行。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打着“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及“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旗号来骗取老人金钱的案例。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仪器,其实就是利用老人对新鲜事物不熟悉,以及盲目崇拜“高科技”。这些营销人员打着某科研机构高科技成果的旗号,宣称商品“功能强大”“功效神奇”,无限放大产品的功能、功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019年1月8日,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社区周边门脸房销售“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涉嫌虚假宣传。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检查。该店门头字号为“中康健业”,店内有4名工作人员,处于营业状态。在检查现场,执法人员发现店内有两台“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以及若干宣传单和通知单。宣传单中有“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36个月不吃药不打针,让糖尿病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能够修复、再生、重组胰岛细胞,进行正常分裂和繁殖,使胰岛素的分泌、排泄、运转达到理想的代谢程序,恢复胰岛正常运转功能,从而使机体蛋白质、糖、脂肪代谢平衡。一般情况,36个月停药,停胰岛素,让糖尿病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经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临床报告,显效率达93.3%,充分证明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这种独特的细胞修复再生疗法,可以增强细胞代谢能力,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和细胞自身修复能力,对糖尿病等多种慢性代谢疾病有明显治疗效果和整体康复作用”等内容。
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负责人不能当场提供上述文字的相关佐证材料。该公司涉嫌无证销售二级医疗器械,对所销售的商品“旋磁式糖尿病治疗仪”涉嫌虚假宣传。执法机关当即予以立案调查。
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邢军说,一些市民病急乱投医,盲目迷信一些夸大宣传甚至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还有一些商家利用病人对恢复健康的渴望进行各种营销,在网络、微信、微博上炮制各种虚构故事、夸大宣传的软文,欺骗病人落入消费陷阱。
时下的许多保健品,宣称针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腰腿疼痛、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的疗效,吹得天花乱坠。医学专家介绍,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将保健食品与药品混同,是不少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误区之一。2013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条规定,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2016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其中第六十条指出,“同一企业不得使用同一配方注册或者备案不同名称的保健食品”,一个批号只能对应一种保健食品,从源头严防“贴牌”现象。
此外,《办法》提到,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主要内容不得涉及明示或者暗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误导消费者的词语,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有人体组织器官等文字。市面上不少保健食品的配方和成分还存在违规使用的情况。
“只要是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主任柴艳芬告诉记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治疗方案,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能轻易断药。
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邢军说,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许多老人受骗后,都是子女前来维权,证据掌握不充足。他们建议,购买产品首先要具备原始发票单据,将商家承诺的治病等一系列效果写明,最后尽量留取视频录音证据。
专家建议,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时代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应共同构建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体系,严肃查处冒用“中医药专家”“养生大师”等名义推荐涉医药产品的不法分子。各街办事处应该设立宣讲员,提高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科学素养,多普及老年健康和医学常识,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保健品的功效,减少对保健品的盲目依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保健品市场都有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