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已过去不少,学生在校网上为选课忙得焦头烂额;校友群开始组织起学弟学妹的面基;新生们开始设计宿舍布置,这一切都预示未来四年的留学生活将会顺风顺水...但在飞往大洋彼岸前,你必须对
过去几年,留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在某份调查中,几十位采访者被问及:“身边同学在大一时都遇到过哪些挑战?”近一半人提到“学术压力大,不知如何应对”、“不知如何社交,找不到知心朋友”、“与美国主流文化有差异,难以融入”;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提到“对未来的迷茫,不知如何把握当下”…除了焦虑,他们的饮食和睡眠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不少学生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事实上,正如健身能增强身体素质,积极心理学也能锻炼你的心理素质!这个暑假,我们想与你一起应对出国可能面临的挑战。
想心理健康无法一蹴而就,不能只依赖毒鸡汤和辅导书。为了帮更多留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三士渡携手海外名校心理系导师带领大家探索「积极心理学」的奥秘!
在课堂中,我们会探讨“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当一个问题发生时,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挥之不去(permanence),无处不在(pervasiveness),原因在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我们该如何用逆境-信念-后果-挑战这四个步骤来将帮助案例中的同学锻炼习得性乐观呢?
当然,这只是workshop涉及的一方面,更多精彩内容等待你的参与和发掘!
在Workshop中,学生将会通过分析案例和情景模拟,深层次理解压力来源,解决情绪问题,创造积极回应,最终更好地know thyself!
在三天的课程中,全班会分成由3-5人组成的讨论小组,包含组长,观察员,发言人角色。每个半天活动结束之后,小组成员会分享他们的见闻和感受。每天下午活动开始前,学员将参与正念冥想并得到放松休息。
我们不仅仅将探讨一些基本的应对方式,还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辅以练习。菌菌相信,大脑就像肌肉,只有通过专业人士的引导、有效的训练和适当的放松,才能渐渐从悲观思维转换为积极心态!
高中到大学担任过多个peer leader职位,从这些经历中发现留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问题。在卡尔顿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解决方案并对积极心理学产生兴趣。在校内跟随教授参与多个相关研究项目,对业内基础研究有广泛的了解。在校外接受过不同种类的培训:8周MBSR正念减压集训营,心理健康急救、Happy Hour主持人培训等等。目前在学校的心理系担任系学生指导(SDA)并在跨国跨文化办公室(OIIL)设计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国际生活动模块。
*Happy Hour是学校当地郡政府牵头的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活动,主要向大众科普理论知识并引导参与者进行练习。
👨⚕️:我在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读大三。我现在主修心理和统计,辅修认知科学。高中以及大一大二对统计的研究多一点,参加过一些建模和竞赛。后来上课、研究、活动等方面在心理上花的时间就更多了。可以分享一下做过的一些有意思的研究:其一是对比某个领域内的expert和non-expert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另一个研究是研究南美绢毛猴的学习能力(记忆、分类、心智等);第三个研究是比对“我不得不做...”和“我得以去做...”这两个想法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影响。我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在学校的学术支持中心当写作指导,帮助学生们提升写作水平及挖掘对写作的热情。
课外的话,我比较喜欢攀岩和划船,对野外急救也比较感兴趣。校内参加了个有意思的活动是科学x宗教讨论会。大家会从这两个角度来讨论各种话题,比如“药和魔法”,“来世是否存在”。
👨⚕️:没有一个特别的契机吧,我觉得我对此的兴趣和经历是相辅相成的,做得越多越感兴趣,越感兴趣就投入越多。刚开始,在一个非一线城市读初中的体验让我对探究教育系统的改善充满了兴趣。但自高中后,我的角度从改善教育变成了改善心理健康。在美国高中几年见识了好多牛人,但学生心理这一块的问题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进入大学,我就想尝试用所学所见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感觉有趣的内容一般都处于认知科学这一块,因为会涉及平时的惯性思维模式或者误区。最近高考题目里二战盟军飞机设计相关的幸存者偏差就是一例。说个与自己感兴趣方向相关的吧:有很多种不同表扬/奖赏学生的方式。口头上+关于学生努力表扬不仅会让学生在某项任务中坚持更多的时间,也会激发更多的兴趣。反之,泛泛而谈(不精确点出学生到底哪里做得好)的鼓励/奖赏反而会减少学生对相关任务的兴趣。
👨⚕️:跨学科的力量吧。在做某个研究时,我们小组需要处理几百份复杂的文本数据。如果依次人力检查处理下来可能需要整组人一天的时间,还很容易出错;那时,教授给IT的朋友打电话求助,但是很难在电话上把问题解释清楚。于是,我和另一个有统计背景的同学合计了一下,用R语言写了些代码解决了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小组成员在其他系的经历往往能给项目带来意外的见解和惊喜。
👨⚕️:现在我能想到的就是研究、培育20岁左右学生的心理健康。我对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特别感兴趣。相比于社会人,这个阶段学生的想法更可塑;而相比于婴儿或儿童,他们则开始拥有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希望能为这些学生的成长作出贡献。
👨⚕️:其实不管是哪门学科,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就尽早在学校上一门课吧。成体系的学习,对业内了解丰富的教授,对这门学科抱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帮助你深入思考的项目和作业——这些元素都会让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如果你已经非常坚定想主修,那么尽早和教授接触。文理学院的教授通常会邀请他们课上的优秀学生来参加自己的研究组。这些研究经历可以让你对具体领域有更深的见解,也会让你在各方面得到成长。
然后就是多积累多思考吧,积跬步以致千里。有些人会选择大范围涉猎不同心理分支的文献;有些人会有体系地整理自己所学,并不时总结归纳,探寻之中得出规律;有些人会不停去office hour和教授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下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深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可以为未来发展做铺垫,因为教授也希望学生多维度地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同时这些积累会对以后的独立论文写作、独立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在美留学的过程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很成功:有优异的成绩、丰富的活动资历、令人羡慕的实习和工作;但这背后也有很多不容易。部分是学业上的“辛苦”,而有一部分也来自于心理健康问题。一开始仅仅是在某门学科受挫、对未来短暂的迷茫、与周围人相处的不适应。有些人很幸运,碰上了支持自己的老师、朋友、教练;有些人用自己的毅力和相关方面的学习坚持了下来,重拾乐观和积极;而有些人则逐渐封锁自己,直到长期的压力和焦虑积累恶化成心理疾病。
对于这个学校和社会来说,用于心理治疗的咨询师本就非常有限,少数几个好评的咨询师预约又常常爆满;对国际学生,要找到对中国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并能起到帮助的就更不容易了。
因此,我想从预防的角度来应对这个问题。没有感冒发烧不等于身体健康,目前没有抑郁症也不等于心理健康。而要达成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光喝鸡汤没用。就如同规律的健身可以改善各方面的身体状态,科学地进行积极心理学练习也能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比如说正念冥想,前几次做的时候我和一些同学不要说集中注意力了,连坐都坐不舒服;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慢慢就变得得心应手——对周围的环境、自己的身体有更丰富和全然的感知,并以此来得到很好的放松。
我希望通过本届工作坊来帮助留学生在远渡重洋、生活学习环境大有不同时,可以积极地处理生活、学习还有社交上的挑战,并保持心理健康。但同时我也想强调:这个workshop不等于心理咨询/互助组,所以请有相关需求的同学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
👨⚕️:我在工作坊中会扮演多重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系统性地整理,展示留学生活中较常见的挑战;作为一个心理系的学生,我会帮助同学们更熟练地掌握积极心理的理念和练习,并把这些运用到生活中;从workshop组织者来看,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普遍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理论、实践和应用来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次workshop为了保证质量,录取为Rolling-based,先到先得。作为时长三天的心理培训workshop,我们仅向参与学员收取80元/3天的培训费用,费用包括专业设备的使用及教材,不包含食宿,但提供零食和饮料。如果你是三士渡学员,免费参加,学员福利!
具体报名方式:一如既往,关注三士渡,后台回复“心理学”即可查看报名方式,开课前都可以报名哦!
快来跟着心理学大牛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压力变成拥抱挫折、迎接挑战的源动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三士渡幸福课带你探寻积极心理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