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定于2016年3月31日下午2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1楼新闻发布厅(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召开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参加由我们局新闻办和卫计委新闻办共同组织的这场以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和大家面对面交流的领导和专家,首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也是我们局的新闻发言人查德忠。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健康教育处副处长姚秉成。还有两位课题组的专家,一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谭巍女士;另外一位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女士。
大家知道,《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的发布是在2014年发布的,之后在国家财政部的支持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我们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做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历时不到两年时间,调查在国家计生委,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健康教育所的支持下,我们的调查问卷以及后续整个的工作基本完成。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发布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内容,就有关工作请专家和各位媒体做情况交流。
首先,分别请我们局新闻发言人和卫计委健康教育处姚秉成处长就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情况向大家做发布。有请查主任先做介绍。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就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的情况和大家做交流。我是2014年3月8日正式到我们办公室当主任,按照制度性安排,办公室主任兼任新闻发言人。到了6月5日,我第一次在这儿作为新闻发言人和大家见面,也是这个主题。今天又围绕这个主题和大家交流,说起来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说一千道一万,感到很高兴。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对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刚才赵明主任已经介绍了,围绕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调查工作是2014年启动的,2014年我们和委里公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结果基本出来了,经过领导批准,整个调查报告完成。
2014年,我们和国家卫计委共同开展了全国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目的是要了解整个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情况,准确掌握广大民众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了解、掌握、应用,知识应用中也有方法的应用,为我们制定“十三五”有关中医科普、文化促进,现在提出来中医药健康文化促进,为这样一些工作来提出依据。这实际就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现状,掌握基线,能够找到一些切入点,了解大家的需求,为后面所要采取的行动提供一个基础。
这次调查从技术上来说主要是依靠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卫计委健教所来帮我们设计和组织,依靠全国卫生健康教育的力量来帮我们实施。技术层面上,方案的设计,包括抽样方案的设计,都是由专家来完成,我们采取了分层抽样的办法,分城乡两个层面,多阶段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选择了121个城市点和127个农村点,具体办法上是采取入户调查。对象是19—59岁的常住人口,一共2万多人,具体的数字给大家的材料里都有,20213人,回收的是19117份,达到了94%的有效率,是比较高的。
(一)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基本达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
据调查,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其中农村普及率为77.30%,社区普及率为90.77%,家庭普及率为84.02%。总体来看,中医药科普形式重要性依次为:大众媒体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栏(宣传墙)义诊讲座等科普活动医护专业人员科普中医药科普知识宣讲场所。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科普阅读率为60.46%,成为中医药科普宣传主阵地。
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其中,公民对体质养生保健、日常起居养生保健和饮食养生保健知识掌握相对较高,对养生保健理念和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次之,对家庭适宜方法、运动养生保健和情志养生保健知识掌握最低。年轻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越高。
(三)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情况、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差异。
城市中医药科普普及率显著高于农村,两者相差13.47%。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中医药科普普及率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城市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两者相差10.53%。东部地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作为首次全国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专项调查,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掌握了全国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科普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今后的持续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研究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后面再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一是我们下一步积极争取工作经费,推动调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持续监测,掌握群众中医科普需求的动态变化,提高中医药科普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公民中医养生保健水平。
二是继续完善我们的方法,使调查更加准确快捷,或者更加便捷。现在用的是入户调查的办法,我们把其他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的方法。三是更要注重调查结果的应用。把调查结果的应用落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当中去,通过一些针对性的举措,使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有更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老百姓缺什么我们要心里有数,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要心里有数。现在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是8.55%,我们现在定的“十三五”的目标是提高到12%,能够增长3个多百分点。
接下来请卫计委宣传司健康教育处姚秉成处长就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有关情况给大家做通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按照发布会的安排,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委托,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全民健康素养促进相关工作情况。
健康素养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并逐步建立了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在全国各地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支持下,我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态势。200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2014年分别为8.80%、9.48%、9.79%。
“十三五”期间,我们有信心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包括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借这个机会,我向各位朋友简单介绍一下“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情况。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是全球健康促进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由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将于今年11月21-24日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既是开启全球健康促进新征程、全面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起点,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成就、分析中国经验的重要舞台,同时还将是推动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契机。为做好大会的前期宣传,今年3月18日,我们在北京启动了“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将采取“接力”形式,每周集中宣传一个省份的健康促进工作,走遍全国,11月份在上海结束,与大会衔接。欢迎媒体朋友多多关注,共同做好大会相关活动的采访报道。
谢谢姚处长的介绍。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情况的公布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数据公布之后,我们在座的媒体朋友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数据采集的过程,数据采集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等等。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媒体朋友,和在座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交流互动。现在开始提问。
请介绍一下本次调查的过程。还有今年的《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提到中医药知识进社区、家庭、校园,还会纳入中小学课程,这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这次我们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调查确实是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整个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都进行了一系列大量细致的工作,整体的调查工作大概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因为是一个全国的大型中医养生专题调查,也是在中医养生保健领域中开展的第一次规模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调查,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包括几个过程,第一,在2014年6月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就是大家说的中医保健42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的发布成为开展这次调查设计问卷的重要依据。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发布之后,各级中医药工作者以此为依据,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开展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我们想通过这次测评看一下大家掌握的程度怎么样,摸清工作现状,摸清群众需求,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工作宣传普及做好基础性工作。第二,2014年7—9月份,我们围绕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使调查问卷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具有更好的覆盖面,具有更好的难易度,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个时段也比较长,经过了预试验,经过了问卷反复修订,最后的确定过程,最终形成了用于全国调查的一份接近标准化的问卷。第三,对整个调查路线进行了详细设计,对监测工作有兴趣的朋友们可能了解比较多,我们做一个监测或者做一个大型的调查,数据可信不可信,一方面是测评工具一定要好,第二方面是调查技术路线亿人,我们就调查一万两万,怎么让这一两万人更具有全国的代表性,这是有很强的技术要求的。所以第三个准备阶段我们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认真论证了这一次的全国中医养生保健调查的技术路线。这是我们前期在三方面做了重要的准备。
第二个阶段是关于项目的正式启动,做好前期准备以后,我们在2014年10月份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对全国各省的中医药管理局工作负责相关同志,对各项目省的具体负责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一方面是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技术要求和统一技术规范,这样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结果对我们整个后续工作的指导意义,都取决于我们前期的设计。
第三个阶段是到了现场调查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比较大的阶段,2014年我们的调查采用的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普遍公认的PPS的调查办法,是一个常用的抽样方法,这次我们把这个技术移植到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中。我们采用的是入户调查,每一户只调查一个人,因为考虑到一户里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理念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所以我们希望一个家出一个人做代表,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调查50个人,以三口之家为例,如果全部符合条件的都调查,可能调查不到20户就能把50份文件收回来,现在只要求一家一户,这样至少要调查50户家庭。高度的分散性和随机性来确保样本的高度代表性,这是为后期数据的加权做准备,要求我们的原始阶段样本一定要有代表性,样本一定要具有随机性,保证随机抽样的原则。整个过程中我们用的是入户调查,对入户调查的质控要求非常严,包括怎么交流,怎么做导语,如果调查对象不同意,我们怎么说服他,要求三次拒访才能放弃调查,整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2015年5月份我们收回了全部的调查问卷,对问卷质量进行了质控,总体来讲质量比较好,符合后期数据分析。
第四个阶段是对结果的分析阶段。根据常规的数据分析程序,进行了数据录入,数据的清洗,后期数据的分析。这里简要说一下数据分析问题,以往我们很多数据是没有经过后期加权处理的,这次我们引用了多级加权,一步一步,有它的权重,这样出来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经过加权以后最大程度的还原到13亿人是什么样的水平。2015年年底和2016年年初初步完成了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也是我们第一次全面、客观地对我们国家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进行的评价,从报告得出的一些评价数据,对于我们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包括健康中国建设,都会提出很好的循证依据,后期将会有很多报告不仅是数据报告,更多是用于政策的循证,用于开展公众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普及教育时,哪些是公众的弱点,哪些是误区,这些将来都会分析出来,为下一步开展公众传播活动提供很好的参考。关于调查阶段我就讲这么多。
大家很关注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比较早,但目前还没有大的突破,这是一个现状,我们在实践层面上还要推进。首先要形成共识,该不该进校园,要不要进校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也进行过很好的沟通。
现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规划纲要是以国务院的名义颁布的,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在审议之前征求了教育部意见,在司长层面上,教育部认为很有必要,中医药应该进校园。这实际和整个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密切相关,也和这几年发展的形势相吻合,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一个背景。
第二,围绕这个问题,我刚到办公室没多久就和赵明主任一起到北京市东城区进行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题调研,北京市东城区是我们局确定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试验的主题之一就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或者叫做中医药进校园。我们去看了幼儿园,看了中学,这两个地方给我印象特别深,给我很大的启发,最大的启发是中医药进校园应该是什么定位,让我明白了中医药进校园有两个维度,第一,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第二,作为通常所讲的健康知识,有时候叫生理卫生,从这样一个角度进校园。
过去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健康知识,教给大家一些知识、方法,用来维护身体健康。但是我理解的中医药进校园更要注重的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起到三个作用:一,我们的认知方法。二,一种价值理念。中医体现的是一种什么价值观?天人相应的价值观,整体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三,行为方式。中医治病注重调理。调治,侧重的是调。大家可以体会,一字之差后面所包含的一种理念、价值、行为方式。
究竟把中医药的东西放在哪些课程里面?有一篇课文讲扁鹊见蔡恒公,从讲古文的角度,可以说文解字,学习历史,而从中医药的角度可能需要老师向学生传递中医的认知方法,价值理念。扁鹊是怎么看出蔡桓公的病症,中医怎么看待人的,怎么看待健康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医进校园,中医进课堂,中医进中小学课本。
有两个数据,一个是普及率84.02%,咱们的素养水平是8.55%,为什么普及率这么高,但是素养水平低?
感谢人民日报的记者朋友来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解释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普及率是怎么判定的,素养水平又是怎么判定的。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当中,主要是如何依据公民答题得分的情况进行判定,这里包含两部分的调查,一个是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另一个是开展了中医药科普工作之后公民接触到、了解到和接收到的中医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他的素养水平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进行摸底。第一个普及率是根据全国的调查对象接触、认知、信任,并且认为他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等任何一个维度,对他有所干预,从这样一个角度进行调查。采取的调查手段是事先设计的调查量表,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回顾性调查,因为目前的调查手段是有限的,用他自己的经历来回答,是否在某些场合阅读到了中医的科普知识,是否在大众媒体、电视网络上接触到了中医科普知识,或者说他是否认为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所帮助,或者说他会主动向他的亲戚朋友推荐中医科普知识。
但从这些角度来判断一个人接触到了和认知到了中医药科普知识是不是达到了我们认为的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这条线又应该如何去划,我们就有参照系了。主要的参照系就是健康素养的一个评价方法,如果各位媒体界的朋友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它也是通过卫计委公布的66条公民应知应会的基本内容来生成的调查工具。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来判断答问卷的总体分值,是否达到了应有分值,目前健康素养的分值水平是80分,就是说一张问卷满分100分,达到80分以上才算达到了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水平。
我们参考了多个国情调查的素养标准,也结合了专家的意见以及中医基本情况、前期预调查的情况,我们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水平划定的方法是给出的标准问卷100分,能够达到70%或者70%以上的即认为他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有很多人可能是中医爱好者,或者说他偶然接触过,并且能回忆起他接触过,但不见得他就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所以这两个数据之间是有差距的。
还有人会问到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提高作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非常核心的指标,并且提出这个核心指标到12%,这是一个要咬牙达到的指标。因为公民素养水平提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比如我们现在在北京,各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群,可能这个问卷看起来没有任何困难,能够达到将近满分,但是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的是具备基本阅读能力的人,这样的人群分布非常广泛,有不同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的教育程度,也有不同的对养生保健信息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偏远地区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所以这两份问卷非常珍贵,覆盖了全国31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覆盖了城乡,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文化程度。我们前期在进行问卷设计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谢谢。
刚才问到为什么普及率高,水平低,有没有可能有一些人接触到的中医药健康知识是不权威或者不正确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印象,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特别爱读一些街头发的小传单,药厂印的小传单,但事实上根据咱们的调查来看,年轻人的中医素养要比年纪大的要高得多。假设成立的话,这可能意味着越是上了年纪有热情没知识,可能成为最容易被忽悠的一群人。想问一下,如果这个成立的话,今后在中医药健康宣教,包括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监管和打击上有没有相应的针对性措施?第二个问题,咱们的数据没有对各省健康中医药素养测试水平排名,能不能表扬一下中医素养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省份,比如前三名、前五名,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名?最后,居民素养66条公布时间比较长了,我们监测时间也比较长,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个的监测是基于对国民健康知识水平包括对流行病调查动态的趋势和特点进行判定,这么多年监测下来,包括流行病学的调查,可能也会呈现新的特点,包括健康研究也会有新的进展,对居民健康素养66条有没有相应的修订计划?谢谢。
喜爱中医的人群究竟指哪些人?我们往往理解好像中老年人喜欢,或者说更喜欢。上海卫生局原副局长,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给我讲了一个情况,因为他也上临床,他说原来在临床上看中医的人真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在有了变化,病人当中看中医的年龄在降低,这是一个客观情况。你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向广大民众传播正确的、权威的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坦率地说,我更注重向大众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而不去过分强调一招一术。因为中医认为,适合你的不见得适合我,适合我的不见得适合你。《问中医几度秋》这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里面有一个案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作者的闺女是学中医出身,有一年暑假,跟很多人在在街头一块打太极拳,边上一个老先生是教大家太极拳的。他就和这个姑娘说,你打完太极拳以后是不是手脚凉的?当时姑娘很惊讶,告诉老大爷说,是的。老先生告诉她,你不适合打这样的太极拳。这个案例给我印象特别的深。所以,传播正确的健康理念非常重要。
对我们来说,我们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有这样的责任,也有这样的义务,为大家提供好这方面的服务,一是把我们相关的专家队伍建好。这两天网上已经公布了第六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名单。二是就是把平台建好。像我们局的官方威“中国中医”,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科普的作用,多推科普的东西,同时也要借助好别人的平台。三是我们要把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选好,或者说要引导好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作品。
我补充一下第一个问题,刚才查主任提到要传播正确的、科学的、权威的中医药内容,涉及到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知识,它是权威的、科学的。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本次调查数据及其结论的科学性,项目启动之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教育中心两所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确定了一个工作方针,即多部门的协作,跨学科专家的合作,还有先进经验和中医科普实际相结合,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
在调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健康传播学、健康教育学专家。中医涵盖很多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医史、中医文化、中医文献、针灸学等多项学科都给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头和信息源头,涉及到了整合全科中医的通俗表达和科学表达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够确定它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科学规律的。所以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转化成为养生保健知识测评工具和方法时,建构了这样一个范式,首先分成三层次,依据42条四方面的内容,对它进行了合并。第一个层面是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基本理念和知识,理念层面的告诉大家中医是怎么认知的,认知健康,认知人体,认知人体生活质量和自然界的关系等等。第二个层面是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得分的比率是最高的。第三个层面是常用的中医养生保健内容和方法。第四个层面是参照健康素养评价的方法,我们构建了八维度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结构,这为将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推进中国公民养生保健知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部分是中医界早有共识的,写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的四大基石,包括情志养生、饮食养生、日常起居养生和运动养生。第二部分是理念层面的,我们认为单独起到了告诉大家和促进大家理解中医知识的作用。第三部分,体质养生方面。第四部分,家庭适宜方法,刮痧、拔罐等等我们认为在家庭当中适宜推广、行之有效、浅显易懂、容易操作的方法,但是这里补充一点,即使大家认为最安全、最好操作的足浴都有禁忌,你的身体状况、年龄状况、水温、足浴时间长短都有要求,并不是只要泡脚就可以,泡多长时间都可以,多高水温都可以。所以给公民介绍完整、科学、安全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
最后一个方面,参考健康素养信息保健能力、理解能力,我们提出了中医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这样一个维度,并为之专门设计了一个阅读材料题,在这个题目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得分情况差异是非常大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年轻人分数相对来说很高。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知识传播已经不同于几千年历史的经验式、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更多是借助于书面的方式、现代媒体的方式,比较系统化传递它,所以养生保健信息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是我对刚才问题所做的补充。问到全国排名的问题,首先要解释一下,因为我们这次调查是初步进行摸底,调查人数、范围与全国健康素养调查范围还有差距,健康素养的调查人数是10万多人,这次是20200多人,回收了数据当中有效问卷数量是19100多人。因此,各省调查的人数是有限的,用几百人来说明一个上亿人口省市区的总体水平,不具有科学性。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逐省分析每个省的排名情况是怎样的。您关心的问题可以在今后持续的监测过程中继续完善。谢谢。
我回答一下关于66条的问题,刚才专家和领导多次提到居民健康素养66条,全称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首次公布是在2008年,当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健康素养内容的,当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家居民面对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也不断变化,确实有必要进行修订。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启动了对健康素养66条的修订工作,在2015年12月末已经正式对外公布了2015版的新的健康素养66条,现在正在围绕新的66条进行更加通俗化的、比较权威的科普性的解读,相信大家很快能见到更加容易理解、便于传播的相关内容。新的66条出台之后,和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李英华主任参与了全程的工作,请李主任从专业角度再给大家补充一点内容。
我们这次66条的修订确实像刚才姚处所讲,从08年发布以后到2014、2015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时间。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也有很大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在医疗卫生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医疗成果和新的循证,从这方面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去做。我们的修订原则是保持基本框架不变,重在知识的更新和完善,查漏补缺。
保持基本框架不变有两层意思,一是保持了原2008版的健康素养66条的三维结构,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部分。二是健康素养66条条目数量没有变,因为经过这么几年的宣传普及,健康素养66条已经成为卫生行业,尤其是健康教育专业中一个响亮的品牌,在人民群众中也具有很高的知晓度。为了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宣传普及和我们工作的延续性,66条总的数量没有变。总的数量没有变不代表内容没有变,66条中涉及到修改完善和新增加的一共是44条,其中新增加的10条。10条里重点围绕着目前我们国家近几年新涌现的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病的问题,增加了2条,一条是关注高血压,一条是关注糖尿病。再就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增加了关于抑郁症、焦虑症、老年痴呆、青少年网瘾和早恋等等。还包括健康信息素养,这也是第一次引进到我们国家健康素养领域中。健康信息素养的意思是当我们有健康需求时,能不能去获取、理解、甄别、应用相关的健康知识,用来维护和促进我们的健康或者解决健康问题。换一句话说,当我们有了某种方面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时,我们能够知道到哪里获取信息,能够对找来的信息进行甄别,分辨是不是权威信息、可信信息,对于甄别后的信息,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认可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把知识转变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技能和行动。这是新加的,健康信息素养,无论是对健康素养还是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调查中提到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呈现的行为高于知识,知识高于技能的特点,给出了三组数据,我想问一下三个数据是基于什么样的调查结果得来的?与之前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有什么关联性?是什么造成这一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样的设计和思考?谢谢。
感谢中国人口报记者的提问,这三个数据跟我刚才提到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三个层次是对应的,刚才说到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念和知识,我们把它浓缩为知识,它的素养水平是14.93%。第二个层次是养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这个方面是得分最高的,数据是19.11%。第三个层次是常用中医养生保健内容和方法,这是3.9%多,所以相应来说是一个最低的层次。
为什么行为层面的素养要高,因为行为当中所问到的所有问题都可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和大家的日常生活起居有一定的关系,凭着他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接触到的中医知识,有较多人能够回答它。还有一些理念性质的,这涉及到了中医对于医学、健康、生命的认识,表达方式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进行转化成调查工具的过程中其实经历了非常艰苦的努力,其中有一个问题涉及到了关于中医治未病,它的思想涵盖人体的生命过程,就是说不仅仅是预防生病、不要生病的问题,还包括了在生病之后的一些情况,还有在大病初愈之后防止反复,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瘥后防复这样三个层面,这样的话需要翻译成能够被刚才所提到的15-69岁之间、初中文化以上学历的人,能够读得懂的语言。为此,我们进行了前期的设计、研制、调查、试验。
刚才的话把它转化成现代语言,有一个问题问到中医治未病包括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生病这句话。这句话相应减少了大家对中医古文表达的理解,所以对它进行了现代化、通俗化的解释。至于解释的力度够不够,好不好,可以说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做这件事情,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各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博导,长江学者,还有各个学院的二级院长,还有博物馆馆长、图书馆馆长,大家能想到的非常顶尖的科学带头人都参与了这个问卷的研制和咨询过程,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设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有多位专家都参加了问卷的设计、评价和试做,这是高学历的人群。同时我们还请了一些没有太多文化基础的人,包括农村妇女这样的人群代表来做问卷,看他们能不能读得懂。为了测试这个问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到底好不好,我们还做了一个试验,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入学季,以刚入学的新生(排查了家里有中医家庭背景的学生和接触过中医知识的这些人,把他们去掉)完全没有接触过医学和中医学知识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试做了两份问卷,一份是健康素养问卷,一份是当时我们用来测试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问卷,我们去监测他的答题时间答题和正确率,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分析调整,尽最大努力保证我们问卷的问题是能被大家正确理解和读得懂的,所以每个字都来得很不容易。
技能层面,也就是我们第三个层面,技能测试是相对比较低的,本身在公民素养的技能方面的知识测试在全球就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更多属于缄默知识,就是很难完整正确表达的显性知识,我们需要跟调查对象长期在一起观察到的。为了测试这样的知识,我们采取了图片题进行测试,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所以测试率是有限的。我们能参考到的所有科学文献当中关于这方面都是有一定的难度。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相应的内容,也有一些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有些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如运动养生等等,有一部分人熟悉,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太熟悉。这个调查结果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因为这些手段对于公民来说相对比较好掌握,而且使用起来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特殊的器械,也很安全,可以对他进行科学规范的推广和普及。这都是我们在接下来进一步完善工作需要努力的重点。谢谢你的提问。
补充一下,刚才有记者问到为什么中医药科普普及率那么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什么那么低。一方面,中医药科技普及率达到84%,这恰恰说明我们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理论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深厚的工作基础,这也是未来开展群众普及工作一个很好的优势。为什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比较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医很多知识的表达来源于古文,甚至里面还有一些生僻的字,大家认识这个东西、理解这个东西,念这个东西都很难,所以在传播上,或者人民群众学习接受存在一定较困难。第二,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比如气血阴阳、脏腑经络、辩证论治等。中医有自己的一套诊断、治疗、预防的理论和成熟的治疗方法,本身就博大精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一个症状,可能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完全不同的致病原因,这样的话更增加中医知识在宣传普及过程中的难度。也启发我们将来在开展群众健康知识传播时,怎么把中医比较晦涩难懂的语言通俗化,用现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另外把一些疾病的名称和现在疾病的名称相对应,这样老百姓能把理论和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增加兴趣,增加传播的实效性,这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跟媒体朋友做了很好的互动,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整体水平、以及中医药知识普及率情况跟大家做了交流。“十三五”期间我们在会按照这次调查结果确定目标。也非常希望媒体朋友能够多宣传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借用媒体这个平台,把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推向社会和大众。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来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各位专家。祝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身体健康,多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