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与老年保健

  健康是幸福晚年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在逐步增加,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占世界第一。老人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讲的老年人要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其中健康就是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没有健康的晚年,就不会有幸福的晚年。

  1、听力与生俱有。与生命完整密不可分。生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坯胎时,发育成熟形成的第一块骨头就是我们耳内的听小骨。人还在母亲的体内就可以感受声音,所以近年出现了给未出生婴儿听音乐的胎教。人出生以后就进入了美妙的有声世界。婴儿听到声音可以自然的反映出要求亲热、吃喝、睡觉的需求等等,而听不到声音则会有莫名的恐惧。说明声音对于我们的重要。人类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交流的工具----语言。有了语言才有思想。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由此说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听觉功能是多么的重要。声音与生居有,与时具在,是我们与亲人、与朋友、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失去它,我们将会与亲人离远、与朋友隔离、生活将变的不那么美好。失去它我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受到伤害,影响我们的健康。

  2、听力衰退是自然现象。由于大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是要老的,进入老年以后生理上有许多的变化。比如眼花、耳聋、脱发、四肢无力、等等。但人类的发展史、古代医学、现代医学都告诉我们通过运动是可以有效的解决各种老化现象的。毛主席曾经运用这种物理现象来比喻我们的工作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有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十分形象的说明了生命与运动的关系。在人类老化的过程中,听觉器官也在不断老化。声音的频率是0—20000赫兹。在2-3岁时人耳可以听到0-18000赫兹的声音,但30岁以后,听觉就开始下降了。经过训练的人,比如钢琴调音师,仍可以分辨16000赫兹的声音,但大多数人已经听不出来了。40岁以后听力开始下降。70岁以上的人,一般都有中度听力损失,应该配戴助听器。

  3、听力损失的划分标准。我国衡量人耳听力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同。将0到8000赫兹的声音做为人耳的听力频率范围。500、1000、2000赫兹这三个频率,听力的平均值PTI值叫做平均听力损失。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赫兹各个频率听力在0---25分贝为听力正常,26—40分贝为轻度听力损失;41—70为中度听力损失;71-85分贝为重度听力损失;86分贝以上为极重度听力损失;120分贝以上为全聋。

  4、什么是老年性聋及其危害。老同志的耳聋,如果不是年青时因病或其他原因耳聋,而是年龄大了以后自然耳聋,这种耳聋称: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什么是感音性聋;什么是神经性聋;什么是中枢性聋)主要是由于听毛细胞老化造成的。听力图上表现的是低频听力损失少,有时250、500赫兹还为正常;高频损失大,3000赫兹以上经常为90分贝。呈现出一条单边下行的图形。早期患者平均听力损失一般不严重,为40---70分贝。这种听力损失耳聋在表现上与老花眼十分相似,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听毛细胞是螺旋式排列的,处于底部的听毛细胞多年来工作量最大,所以常受到损害,而这一部分听毛细胞是用来感受高频声音的。低频声音与高频声音在语言声中作用是不同的,低频声约占声音能量的70%,主要是对声音的感知度贡献大,对声音的分辨力贡献仅占30%;高频声约占声音能量的30%,但对声音分辨率贡献大,约占70%。由此可见老年性耳聋主要影响的就是对声音的分辨力,造成听得见,听不清。老年性耳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使患者与人交流产生困难,产生自卑感,不愿与人交流,渐渐与外界隔离。另一方面是减少与外界交流后,大脑运动减少,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据北京市统计,全市老年痴呆患者约占老年人口的23%左右,这个数字是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配戴助听器,使一部分老同志痴呆病情加重。通常情况下由于年纪的增大,脑血管的硬化,大脑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以造成老年痴呆。但轻度和中度的老年痴呆症并不可怕,一般的表现是健忘、反映迟钝、头痛头晕、行动困难等,但仍然可以生活自理,健康幸福的生活。但如果已经有老年痴呆症了,这时仍不实行积极的大脑运动,就易造成重度的痴呆症,就可以造成生活不能自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助听器与老年保健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