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創新

  【摘要】“健康中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近年來,很多有才華的明星和事業有成的企業負責人英年早逝,這些報道讓人們唏噓的同時,也向人們敲響了重視自身健康的警鐘。因此,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應運而生。如何在眾多節目中獨樹一幟,收視常青,這也對眾多電視養生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周口廣播電視台《健康有約》欄目的成功創辦為切入點,從內容的創新、形式的創新、平台的創新三個部分,闡述了創新對於一個欄目的重要性,這也是保持節目蓬勃生命力的秘笈。

  2014年12月,習在江蘇調研時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6年“健康中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2017年,全民健康被寫進十九大工作報告。同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大健康傳播的時代已經來臨。特別是近兩年,多家媒體報道一些有才華的明星和事業有成的企業負責人英年早逝,這給人們敲響了重視自身健康的警鐘。

  因此,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應運而生,深得觀眾喜愛。以北京衛視《養生堂》為首的健康類電視欄目長盛不衰,后起之秀——《我是大醫生》一度躥升省級衛視同時段晚間自制欄目榜首,這些都刺激了全國各地電視台健康服務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設立。周口廣播電視台的《健康有約》欄目創辦於2016年,自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攀升,成為市民的健康管家、生活中的好幫手。《健康有約》的成功之處就是以“新”制勝,不斷創新傳播內容,並借助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起到健康引領作用。

  調查顯示,在我國居民當中,大部分老百姓將主要的健康投資花在“疾病治療”上,而對預防的投入隻佔很小部分。其結果就是面對疾病困擾,長期與病為伴,耗盡家產和家人精力,這一切均是由於錯誤的“健康投資”方式所致。《健康有約》欄目創辦的初衷就是“治未病”,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引導居民管理自己的健康,做到未雨綢繆,防范於未然。欄目秉承“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療常識,提升健康素養”的宗旨,鼓勵老百姓從疾病的預防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生常識,真正將健康存儲起來,使自己不得病,少得病,並由此及彼將健康理念傳遞給家人和朋友。

  周口是一個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農業大市。多年來,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很多慢性疾病是由於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健康科普類知識能夠通過電視平台走進千家萬戶,一些疾病就能夠得到有效預防。因此,《健康有約》欄目在選題策劃上,遵循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的思路,最終目的是提升公眾和廣大患者的健康素養。

  《健康有約》開播三年多來,節目內容從原來的預防三高、糖尿病等常見病選題,逐漸拓展為關注職業病、抑郁症等特別策劃﹔從飲食、營養到運動保健,涉及百姓關注的方方面面。節目還多次策劃推出多學科參與的特別節目,為觀眾帶來專業的健康解讀,充分體現了欄目的權威性。

  《健康有約》欄目與原周口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結合疾病防治日陸續推出了特別節目,充分體現了欄目的公益性。2017年6月,《健康有約》推出了“走進校園,關注兒童健康”專題節目。針對“青少年近視”“兒童牙齒健康”“小兒多動症”等話題,先后走進周口市文昌小學、周口市六一路小學、川匯區紡織路小學等,把演播室搬到學校和社區,有近萬名學生參與節目互動。由於是在戶外錄制,孩子的抗干擾能力差,並且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讓孩子們坐得住,聽進去,編導可沒少花費心思。在節目開始每隔5分鐘,編導都會在環節設置上請現場的孩子參與一個互動,有律動表演、有辨真假環節,並在現場運用道具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主持人和專家幾乎成了孩子們的偶像,現場高潮迭起,一些健康知識巧妙地融入互動之中,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歡聲笑語中為孩子們上了一堂不可或缺的健康課。為了擴大影響,還開通了《健康有約》的網上直播,在場外得到了觀眾和網友們的強烈反響,很多網友紛紛點贊:“愛上麗江”網友留言稱:“節目題材好、環節設置巧妙,適合孩子。”“麥兜媽媽”網友留言說:“這樣的健康知識不僅孩子需要,作為家長也需要,為《健康有約》點贊!”

  內容創新是《健康有約》欄目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機”, 這也符合當下人們對電視傳播的需求,“機”不可失,我們會邊摸索、邊實踐,與時俱進,為居民提供更多“有料、有趣、有用”的健康服務。

  《健康有約》一直秉承“有用、好看”的欄目宗旨,立足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避開專業術語和“套話”,堅持大眾健康欄目要“說人話”。俯下身子說平民化的語言是《健康有約》節目的又一制勝法寶。

  首先,主持人的語言技巧很重要,她的溝通、交流能力是體現欄目實力的核心。從主持層面來講,讓觀眾喜歡是一個硬指標。一個好的主持人是欄目的靈魂。《健康有約》主持人“甜甜”以甜美的形象和極具親和力的語言技巧拉近了受眾與欄目的距離。現場互動中,甜甜與觀眾的交流更多的像拉家常,“甜甜”也成為欄目的形象代言人。很多市民甚至說不全《健康有約》欄目的名稱,但你隻要一說起“甜甜”,她們都會滔滔不絕,說甜甜那期教我們做那個“小柴胡湯”還真有效,“那期保健操我跟著做了,到現在還在堅持做”。

  其次,營造平民化的語態環境得益於有一支優秀的編導創作團隊。為了把高深莫測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健康道理,節目力求把復雜抽象的內容進行可視化的具象呈現。節目中打破了原有演播室主持人與專家一對一的訪談方式,在專家講解中,融合案例分享、科學實証、動畫演示、大型道具等多種手段。專門開辟“醫生實操專區”,讓語言表述不清的內容,通過現場醫生模擬場景,化抽象為具象,讓觀眾看得清記得牢。特別是針對常見病這類選題,為了尋找新的切入角度和表達方式,《健康有約》編導們必須想出三種以上的方案,在欄目組編前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從中篩選最優,真正讓知識“顯原形”,讓觀眾看得懂、用得上。

  《健康有約》欄目從2016年初創辦於周口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到新聞綜合頻道面向全市觀眾播出﹔再到今天欄目主創團隊走出演播室,走進學校、社區和農村,走到群眾中去,開啟了媒體和百姓互動的全新健康理念傳播模式。

  每年有針對性地邀請全國醫學界的知名專家以及科學院院士走進演播室,對全市人民進行健康知識普及。其中邀請的全國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王隴德院士的講座非常受歡迎,講座時間原定兩個小時,最后延長到3個半小時。

  為了適應當前信息碎片化的發展,我們還把每期健康講座分解成若干短視頻,放到網上進行二次、多次傳播,讓更多的網友獲取健康知識。

  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健康有約》都會把演播室搬到社區、農村,讓周口市的權威專家與群眾面對面,採用主持人、專家、健康達人與現場受眾圍繞話題內容進行延伸,形式更接地氣,案例更切實際,使群眾不出家門就可以和大牌專家互動。

  2017年9月,為了普及“三高”知識,欄目聯合全市權威專家,把《健康有約》直播車開進人和社區、萬基社區、東新區許灣辦事處等市內大的社區和農村社區進行健康科普,手把手教市民合理膳食、合理運動。全國高血壓防治知名專家劉華玲走到群眾中間,手拿限鹽勺、限油壺,耐心地給市民講解每天用的量如何控制,50歲以上的人如果控制好血壓,能減少多少疾病的發生,聽得現場的觀眾連連點頭,欄目組還在現場把一些限鹽限油的工具和藥品發放給市民。2017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欄目聯合周口市糖尿病權威專家沈絢梅走進農村,為農民朋友講授科普知識。2018年《健康有約》欄目開始從關注慢病轉向關注職業病。2018年5月和9月欄目先后走進裝飾工人和教師群體開展職業病防治特別節目。

  電視訪談節目以其強烈的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受到大眾的喜愛,它作為電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為受眾知曉、領悟,必須借助有效的傳播策略。[1]《健康有約》每期內容由主持人、專家、健康達人和現場觀眾組成。多元的互動成為節目中的收視亮點。每期節目除以上形式外還加入大眾病例、辨真假、街採等一些短片,這極大地增強了節目的可視性。2017年,又增加了網友問答環節,建立微信、微博等形式的觀眾問題檔案,統一管理,篩選、分揀,及時在節目及微信中回答,調動了市民的參與熱情。2018年,在演播室增設“健康大課堂”互動區,讓熱心觀眾以情景劇的形式科普健康知識,既增加了可視性,又讓互動更直觀,受眾喜聞樂見。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視媒體的主流地位受到嚴峻挑戰。[2]為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步伐,《健康有約》欄目除保留傳統電視傳播外,還在周口手機台開辟主戰場,使《健康有約》傳播實現了電視屏和手機屏的二合一,利用多元化的傳播矩陣,大量“吸粉”,黏合受眾。

  目前《健康有約》傳播平台已經突破了單一的電視媒體范疇,開通了《健康有約》微信公眾號,目前總粉絲量已經超過10萬。內容包括欄目視頻的碎片化整合傳播、圖文精編、專家預告、科學運動健身等,互動效果非常好,受到網友的歡迎。

  為實現多元化的傳播模式,讓《健康有約》傳播更遠、受眾更廣,在周口手機台增加回看功能。觀眾錯過了播出時間可以隨時回看,並且可以留言、跟帖、打賞、點贊,與主持人互動等,從而達到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均可獲得《健康有約》的信息。

  在周口手機台為《健康有約》開辟一個新的傳播陣地——健康養生平台,每天可以實時發布《健康有約》的相關信息,改變周播節目信息量小,不能及時更新的短板。平台可以及時播發錄制現場、專家短片、座談話題、專家課件,承載所有視頻內容,開辟多元傳播渠道,達到立體宣傳的效果。

  在周口手機台《便民生活圈》開設《求醫問藥》和《名醫堂》專欄,目前經過三年的運作,《健康有約》邀請到的省市級專家醫生團隊已經有近百名,老百姓可以通過《求醫問藥》預約專家號、與醫生在線交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積極探索《健康有約》產業鏈,通過與各大醫院聯手,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做好營銷,為欄目造血,使之走得更遠。

  針對周口市醫療衛生行業的大事件、突發事件及技術性重大突破等,在周口手機台直播專區,隨時隨地進行現場直播。比如2017年現場直播的周口市中心醫院24小時“綠色通道”(又稱“救命通道”)、“流感來襲”等,效果非常好。特別是“流感來襲”這期節目,通過專家的正確解讀,讓受眾懂得了“流感”可防可控,一定可以戰勝,從而消除了市民的恐慌。

  《健康有約》在手機台《主播來撩》板塊鼎力推出主播甜甜,滿足網民與主播的互動需求。頁面上有主播甜甜的照片、興趣愛好、微博,這一平台吸納了大量“90后”“00后”的新生代在此聚集、交流。揭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神秘面紗,網友可以近距離了解主播,了解《健康有約》的最新動態,並能發帖、評論,主持人甜甜進行回復,手機台《主播來撩》為《健康有約》積極“吸粉”拉動人氣。

  盡管互聯網風起雲涌,但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間,電視媒體依然是健康傳播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這是通過電視媒體長期向受眾提供真實、權威、可信、有價值的信息產品所建立起來的。欄目要想有新作為,還必須堅持公益性,把創新放在首位,在創新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作為電視人,我們有信心把健康服務類電視節目一直辦下去,讓健康養生知識更具有傳統特色和獨特的文化屬性,真正為國人服務,成為民眾的健康管家,不生病,少生病,真正實現全民健康,一起奔小康。

  [1]劉稟誠,劉海明.電視訪談節目的文化內涵及其傳播[J].新聞愛好者,2016(12).

  [2]俞錚.傳統媒體發展新興渠道傳播的戰略管理[J].新聞愛好者,2015(9).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談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創新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