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明明是一群人的电影为什么设计师不配有姓名

  设计无处不在,大到奢华气派的高楼,小到一张海报,都需要设计,可以说,设计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生活,而将这些创意与构想变为现实的就是设计师们了。

  设计师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ui设计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图书装帧设计师。

  我们在书店见到的各式各样书:纯文学,古典文学、言情小说、随笔集、散文集、诗集......而这些书籍的封面都出自图书装帧设计师之手。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曾转述“德国最美的书”评价标准:内容呈现的传达结构创意、节奏空间章法、字体应用得当、文本编排合理、材质印制精良以及阅读五感愉悦,编辑设计思路与文本结构传递的出人意表,以及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表现。

  简而言之,图书装帧设计师就是通过图形、字体、元素、颜色的变幻来从视觉角度来展现一本书的内容与气质,如果说编辑的职业目标是让一本书的内在变得“好读”,那么设计师就要致力于让一本书的外在变得“好看”。

  虽然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所学的专业和处理的项目不同,但是天下设计一般累,天下设计一般苦,那些其他领域的设计师遇到的问题,在图书装帧设计师们的职业生涯里也遇到过好几次。

  嫌弃字号太大,改小之后又嫌弃太小,然后再改大,然后再改小,然后再提出无数个问题,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此改绵绵无绝期……

  面对着这些令人窒息的日常,每一位图书装帧设计师的内心都是崩溃的,但他们仍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着艰难地平衡。

  一方面他们认真埋头于设计工作,希望做出更好更有表现力的封面,一方面又对逐渐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种深深的迷茫与无力之感。比如我们百度一下就不难发现,关于设计们的话题与吐槽往往是这种画风:

  但吐槽之后,日子还得往下过,设计行业是否真的如我们在网上所看到的那样痛苦?而图书设计师们又有着怎么样的内心独白?

  基于此,我们采访了几位业内的图书装帧设计师,他们有刚入行的萌新设计师,有经过了几年磨砺现在已经转行的前设计师,有已经在设计界摸爬滚打了许多个春秋的设计老鸟。来看看他们的内心os都是什么吧~~

  不难看出,每一个做过设计师或者正在做设计师的人提到自己的工作,都有着很多的感慨与无奈,他们中的有些人尚对设计之路充满信心,有些已经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心火熄灭,默然地接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有些干脆告别了设计工作,另谋他路。

  无论是坚守还是离开,曾经的付出与努力都值得尊重。然而设计师的艰辛与不易, 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在采访的基础之上,我们整理了“令图书装帧设计师窒息的时刻大赏”,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一下那些让设计师崩溃的“骚操作”。

  除了上述这些例子之外,每个设计师还会遇到更多的令他们“感到窒息的时刻”。但总结起来,造成这些“窒息时刻”的原因,无外乎是合作双方没能达成有效的沟通,以及缺乏对彼此工作的准确认知与理解。

  想要做出真正优秀的设计产品,设计师与每个合作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作为合作方,要明白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围绕着做图或者修改,设计师们也不是呆坐在电脑前消磨时间的“电脑前的雕塑”,他们所打开的每一个软件,所遵循的每一个步骤,所进行的每一次思考,都是有意义的。

  而设计师们也没必要过分的自嘲,“苦逼”也许是设计师们的常态,却并不能抹杀他们的价值,适度的调侃无伤大雅,但如果被这种形象所定义,对于设计行业与设计师本身都没有任何益处。

  设计是关于美与和谐的哲学,而设计师就是让这种哲学得到直观体现的人,仔细想想,这是一项多么美好的工作啊。总之,愉快合作,理解万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出版明明是一群人的电影为什么设计师不配有姓名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