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看央视《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等科技类栏目,却很少看健康类栏目,也很少与医生打交道,我老伴却爱看健康类栏目。一天,当我正在计算机前忙碌时,听到老伴在隔壁收看樊正伦教授的健康讲座。著名中医樊教授生动、幽默又富含哲理的讲解,意外的吸引了我。我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专心听讲座。事后,还专门从网上找到了全部讲座,重看了一遍,受益非浅。随即写下几篇心得,供网友分享。我没学过医,更不懂中医,难免开“黄腔”,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平时我有点小病,头痛、发热、腹泻等,常去找西医,对症治疗,较快就解决了。定期的体验,我也从未缺过,而且每年还将体检结果存储在电脑里便于比较。另一方面,我又相信中医,我认识一位很有经验的老中医,即使没病,也要找他切切脉,咨询一下在季节转变时,该如何保健、养生。也许,这正暗合了樊教授所讲的“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之理。不过,在听了樊教授的讲座后,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中华民族繁衍了千万年,迄今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谁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呢?显然是中医,而非西医。西医进入中国也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算起来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现在,一些数典忘祖无知的人,竟然荒诞的提出了要“取消中医”!这简直是荒唐加无知,近悉卫生部部长陈竺(中科院院士)强调,要重视中医。
为了弄清中医是否科学,我用心找寻有关中医、西医相比较的资料进行学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中西医都能治病,都是科学的,但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西医学是单纯的生物医学;中医学是人与环境相统一的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对疾病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微生物的侵袭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强调人体形态结构改变;而中医学突出正气,强调环境变化、正气不足对疾病的作用,物必先腐而后生虫。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如抗菌、消炎……等等;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等等。
西医强调对症治疗。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可能证明人的某一部分身体组织发生了病变,同时还要找出致病的病原,确认致病的细菌(病毒),然后才使用相对应的药物和手术,针对性的对产生病变的组织加以治疗。西医治病目的是用药物杀死致病菌,消除病源。
中医与西医不同,它遵循的是“阴阳平衡”(即矛盾的统一),中医认为,人发病是人的内部或人与外界环境阴阳失调,中医用药是改变病菌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杀死”它。在中医看来,西医对症施治只解决了发病部位的问题,并没有考虑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即中医治病并不强调弄清致病的病源,只要调节患者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激发生命的内在潜能,从而发挥人体自身的力量,来修复损伤的机体,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高明的中医治病救人,在诊断清楚病因后,不是以消除病症为目的的,而是要扶正祛邪。也可理解为,中医是用已知,来治疗未知。通过“治人”,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也许,这正是中医神奇和难以让人理解之处。为说明中医治病的机理,我列举樊教授举的例子来说明。
一是2003年,发生SARS的例子。如按西医的治疗理念,得先找出致病细菌(病毒),再采用杀死该病源菌的药物,否则,在未查出致病菌原的情况下,就无法治疗。但中医却不这样认为,它认为,SARS发生的小环境是:“寒湿热共存”。多风是北京春季的气候特点,然而,2003年北京的春天很反常,“无风”,造成了“寒湿热共存”的小环境。广东在2002年12月,到2003 年2月的气候发病条件也与北京相似,所以要发病。中医认为,寒湿热是病毒在外面生存的条件,难以控制,但是可以通过使用银翘散再加上藿香正气方剂,让患者的体内环境不再有寒湿热,这样就能抵御SARS。樊教授还用蘑菇菌丝种在木材上,当温、湿条件适合时,就可以生长蘑菇。而将蘑菇菌丝种在钢板上,或将种在木材上的蘑菇菌丝放在沙漠的干燥环境下,都同样不能生长出蘑菇来的生动例子说明,中医是用干扰病源菌(病毒)的外部环境,让病原无法生存(注意:不是用药物毒杀它!)从而使病症消除的方式来达到人与环境,人的局部器官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即“阴阳平衡”的健康境界。
中、西医由于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所以治病的指导思想、方法、手段都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谁优,谁劣来判断。个人认为,作为患者,可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作为医者,应相互虚心学习、借鉴对方的长处,为我所用。
西医受西方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更重视物质层面,以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治病先探求致病源;中医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以朴实的唯物主义为指导,中医治疗疾病,强调“养”,是注重主动预防疾病,而西医治疗疾病是强调“治”,是被动预防疾病。这是中医与西医的主要区别。两者不能被对方同化和取代。如果西医被中医同化了,而不发展防疫、诊断、手术、抢救,那么,发生大规模疫情,或者发生大规模外伤,以及发生大规模中毒事件怎么办?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医被西医同化了,而不再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了,结果将会与西医一样,也是被动预防疾病也是治疗疾病,只是强调了一个“治”。这样将导致公众的发病率增高,疾病的死亡率也会增高。因此,中医、西医都必需保持自身的本色,都需要发展。
张又祥-主任医师朱晓东-副主任医师老年常用药老年科名院/名医北大人民医院
项坤三-主任医师高润霖-主任医师妇科常用药妇科名院/名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郎景和-主任医师魏丽惠-主任医师男科常用药男科名院/名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