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帝内经100错

  回答之前先说说我对黄帝内经的看法,我之所以喜欢黄帝内经,是因为它用阴阳五行理论对世间万物进行了统一,天文地理人事无不囊括其中,除此之外,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做到这一点,现代科学中,化学有化学的理论,物理有物理的理论,就算力学还要分出宏观与微观,牛顿三大力学定律在微观世界里是无效的,不能应用。所以说阴阳五行理论有其独特性,超越性,这也是其为人所传承的原因,因为其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谁会去传承呢?

  当然,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完美,黄帝内经也有其缺点。其中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其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丢失,更改,还有几千年过去了,原有文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阻碍现今的人们对内经之解读。虽然如此,还是有人能解读出内经的奥义,并因此在治人愈己上取得非凡效果,并成为医学大家。那些没能从内经中得益者,竟不思向这些医学大家看齐,努力提高自身医术,反而怪起内经无用,实为当今一奇怪之现象。

  医学本为实践之学问,推崇黄帝内经的历代医学大家们,其愈人能力早已证明黄帝内经之价值所在,实无需在理论上多加证明。

  当然,辩论亦有其用处,可惜当今之人多好辩论理论文章之是非,而非讨论理论之于现实有何实际应用,此则失却辩论之意义矣,今发贴一答,实属无耐之举。

  上述所说的意思是说:妇人不长胡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女人性腺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分泌雄激素量很少,所以妇人不长胡须。而不是因为血少的缘故。男性长胡须是因为,男性性腺分泌的是雄激素,雄激素能使人生胡须。如果把男性性腺切除,他原有的胡须也会脱落,不再生有胡须。所以生不生胡须,主要在与雄激素分泌的多少有关。所以说“妇人无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 的说法是错误的。

  1西医说女性不长胡须是因为女性雄性激素少,那为什么女性的腋毛与阴毛却跟男性一样多,这回他们不说雄性激素了,他们说雌性激素也能促进这些毛发生长。我看西医并没搞清楚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自己尚未搞清楚的东西,就把自己研究的结论当真理,来否定他人的结论,我看不妥。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能成立吗?

  2西医说人有两条腿,两条胳膊,十根手指,脊椎有多少节云云,但世界上长三条腿之人有之,长十一根手指之人亦有。这些人是否也是天地难容?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记载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后世信徒,基本上采取“不争论”的原则,各取所需,很少评论谁对谁错,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治疗,稀里糊涂的痊愈。

  3刘家村里住了一百来户人,今天住村东边的刘一从村口出来,明天住村西边的刘二从村口出来,邻村的人看到了都说他们是刘家村的。这有问题吗?不管是从脑出还是肺来,今皆从鼻出,取涕之名,以指其从鼻而出,我看没问题。

  4、“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又说:“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还说:“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疾病的传变不一定都按照上述的传变规律进行。死的时间,也不一定在他们说的那个时间。

  4病之传变本来就有规律性及个性化的案例,如同人不可能都长十根手指一样,但写人体结构时一样说人有十根手指,现代医学这个说法是否也有问题?

  胆不过是一个储藏胆汁的小囊,需要的时候流到胃里帮助消化脂肪性食物。这个小囊能够掌控十一藏吗?如果没有了这个小囊,十一藏都乱套了吗?人就完蛋了吗?

  5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不代表胆没了,身体就乱套,就如一个学校的校长是总领导,但校长不在了,学校还是能运作,当然可能会受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说:“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还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十二个自然段,有三处提到“五脏”。在金匮真言论中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 这说明《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五脏”。

  其实人体是七脏,心、肝、脾、肺、肾、脑、胰。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其实脑是脏,因为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的器官叫奇恒之府。),所以脑是脏,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因为胰主运化,不是脾主运化。有人说,脾就是胰,脾包含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脾是脾,胰是胰,脾和胰是两个形态、组织、结构、功能完全不同的两个器官。有胰用你脾包含干什么?所以应该说七脏。有人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所以只说五脏。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你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为什么在腑上就说六腑呢?怎吗不说五腑呢?所以还是七脏为对。说的全总比说的不全为好!

  6人体有几脏几腑不是随便分的,不能说你想把胰分成一个脏就叫一个脏了,经云:脾者,與胰(人肉土)一,其器五。这里可以看出,胰是附属于脾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说:“天癸至,天癸竭”在这里说的“天癸”是指有生育能力的物质,即男子的精子,女子的卵子。在这里说“天癸”的产生是与肾有关,也就是说天癸是肾中产生的。

  7天癸是性腺产生的,我想问性腺是无中生有生出天癸的吗,不可能吧?你肯定它的产生跟肾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天癸是性腺产生的这句话也是明显有问题。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说: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以上黄帝内经白话文中解释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说的这句话有点炫,说的夸大不真实。人怎么养生、修道也不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与天地同寿的!说修道养生可以长寿是可能的,但不能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从古至今,中医就好夸大事实。以后还能提到中医就好夸大事实的例子。

  8与天地同寿,这句话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以物质不灭来看,人死了,其各种粒子并没有消失,只是散于自然等待重新组合,这个角度上看,的确与天地同寿,因为本就是与天地一体的东西。

  《黄帝内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说:“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这一段说的是,告诫人们要作好预防工作,说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但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因为病人没预防好已经病了,医生不能不治,而且要耐心地去医治。作为医生即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这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

  9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指其防范于未然。强调的是防病的重要性,竟能理解成得了病就不去治了,这明显是无理取闹了。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九窍、五藏”。人体九窍、五脏指的是那“九窍”、那五脏呢?我认为人体是七窍、七脏。七窍是耳、目、鼻、口、舌、肛门、尿道。有人说,耳是左右两个、眼目也是左右两个,所以是九窍。按理说,两耳应该算一窍、两目也应该算一个窍。七脏是脑、心、肝、胰、肺、脾、肾。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非脏非腑。其实,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它亦脏,所以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有人说,胰是脾,脾是胰,胰和脾是一个器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胰和脾是两个器官,就像哥俩一样,哥俩不能说是一个人。所以脾是脾,胰是胰,应该是两个脏器。所以,人体是七窍、七脏。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先是认识了树木和土,因为气候恶劣,无法生存,不得不离开森林,来到陆地。他们变成以狩猎食草动物为生,在雷电过程中发现了火,后来又发明了钻木取火。由于大雨浇灭了火,他们认识到了水克火。到了夏商之际,人类发明了青铜铸造,青铜刀取代了石刀,能够更有效的砍树,于是他们有了金克木的认识。到了两汉时期,又发明了铁器铸造。于是,他们把日常生活的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真理认识。从而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完成,即五行和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实际上,五行相生相克也不是真正能够成立的。比如,金生水就很勉强,仅仅是气温变化大时,铜或铁器上能够冷凝出水,但比较平坦的石头上也能冷凝出水。木克土就更离谱了,树木植根于土壤,从土壤中吸收水方和营养,怎么变成“克土”了?

  但后来人类认识不断发展,发现了118种元素,发现了煤炭、石油、电磁感应原理、光原理等,发明了电池、直流电、交流电、激光、核能等。于是,人类彻底抛弃了五行学说,也把五行学说从哲学理论中清除了。

  自然界经过几亿年进化出极其精密复杂协调完善的人体这种最高级的生物体,具有神奇奥妙的含有2万~2.5万个蛋白编码基因的遗传密码,具有协调完善的九大系统,而且现代医学确定的病名有三万多个。

  楼主说: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理论对世间万物进行了统一,天文地理人事无不囊括其中,除此之外,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认识太浅薄、太无知了。就和内经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一样浅薄、无知。

  无知:人和哺乳类动物普遍生二目,怎么去解释?这是一个命题,很难说清楚。他自己说不清楚,看到别人说,就……

  误解:《内经》里写“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前面写清楚是“应”,而不是因。自己误解了,瞎联系,第一时间没有自我检讨……

  不想说了,前两个错误,我们都会犯,这和品质无关,只要不断学习,质疑自我,去伪存真,就会日渐明晰。

  日月在天,是天上对我们影响最大,且肉眼看到形状最大的两个星体,人之双目在头,以人体言,则头在上为天,足在下为地。不仅是人,动物界基本都是长两只眼睛,且都长在头上,这些规律性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其相关性。这些东西我们虽然很难去证明,真要证明的话可以这样做,把月亮去掉,然后经过百万甚至千万年,再来观察地球上的生物形态是否还是如现今这般,还是两只眼睛?或许便能得出结论,然而这个东西是无法实现的了。但不管怎么说,古人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天有日月,人有双目。这实在是跨越时空的一种感悟。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阴精的化生,来源于饮食的甘、酸、苦、辛、咸五味”。我认为应该是七味,还有涩味和淡味。有人说,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其实,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是不对的。因为涩味不是酸味,如,白矾是涩味,它和山楂的酸味是截然不同的。苡仁淡味几乎是无味,它跟党参甜味是不同的。所以,,涩味不能列入酸味之中,淡味不能列入甘味之中。

  故形归五,火水土木金。色归五,赤黑黄青白。味归五,苦咸甘酸辛。气归五,浊凊淡涩燥。性归五,滞利和敛散。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说提到:“五藏六府”。在《黄帝内经》中“府”和“腑”是等同的。有时《黄帝内经》中的通假字是很常见的,腑和府常通用。例如《素问?五脏别论篇》中:“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这里的“腑”字是六腑的“腑”。《素问?五脏别论篇》中:“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

  另外,我认为应该是七脏七腑,不应是五脏六腑。七脏是脑、胰、心、肝、脾、肺、肾。七腑是脊髓、胃肠、血管、胆、淋巴管、气管、膀胱。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心至悬绝,九**;肺至悬绝,十二**;肾至悬绝,七**;脾至悬绝,四**。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几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肺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又说:“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三阳俱搏且鼓,三**。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

  上面说的几日几**,不一定对。死的日期要根据病情、病的日期、病人体质和护理情况来决定。所以上面说的不一定准确。

  现代医学常对恶性病患者说你活不过半年,或说活不过几个月的,难道说这样就没问题吗?做人不能如此双重标准吧?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心不能产生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不能神明出焉。有人说,中医的心不等于西医的心。那么请问中医还要不要科学和真理,如果要真理,那就是脑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如果不要科学和真理,那就可以心主神明,也可以说肝主神明、肺主神明等等。反正不用科学为依据。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说:“心者,神明出焉。”因为黄帝内经时期,科学不够发达,人们错误地认为是心主神明,不知道是大脑主神明。所以人们说话都是“心想事成”和用心想一想。这个错误延续至今。当然也有人知道了是大脑主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所以,有人改为你用脑想一想。还有人说你大脑进水了,说这个人笨,反应不灵敏。

  看看古人对心与脑的论述,就知道古人对脑的作用早有详细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对心与脑之间关系的研究,甚至有超越今人之地方。

  腦者,神之宫,心之宰也,其器五,其用九。前庭神明者,心神居焉。後庭司執者,雷霆位也。四其宫,宫左前志意者,節制主也。後存靈者,藏作記也。宫右前感識者,化變醇也。後智明者,精思發也。一觸而圜,圜而嚮應出,出則言行致矣。

  覽(象形,從目從覺,腦中器也)者,腦係也,形半月而傳音感言者也。鑒(會意,從見從米從曰,後腦也)者,腦係也,鑒照也。體應用變,傳情逹表,知同附事之器也。槌(會意,從恖從丁,托後腦者也)者,腦係也,傳覽也。同心衡動,司龢爕理之器也。羅(象意,從首從囬囬從肉,聽宫也)者,係腦而胃司也,聰聽之器也。腦筋者,腦係也,知導轉輸之徑,精筋之所申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膻中,即心包,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近臣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达出来。”

  我说,膻中不是心包,心包是心的外围,它不能传达出来喜乐。喜乐是大脑传达出来的。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的“肝者,谋虑出焉”、 “胆者,决断出焉”、“膻中者,喜乐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没有真理性可言。

  以上几点参考回答之14脑与心的关系,感觉作者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五脏与情志个性之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少,但不应把没有研究到的东西通通否定了,这是不负责任的。

  腦肢竅之主而營乎志知,上支臟腑之運作,下繫精气經脈循環。積臟腑之气而主宰,用眾啟之精以作動。呈四宫九衢之道爲心,宗體心鑒之智以存神。爲九陽之魁首,迺五志之总樞。其本曰大有,用曰同人,故曰心之宫神之舍也。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答黄帝内经100错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