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老年保健品成為十大消費維權熱點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搖身一變”,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許多老人心甘情願高價購買。老年人為何容易受騙?“坑老保健品”的監管難在哪?請看記者調查。

  “大家説,年紀大了什麼最重要?對,是健康!”早上7點鐘,村灣小廣場已經人聲鼎沸。一個男青年舉著話筒,向坐在簡易塑料凳上的30余名老人大聲喊話,旁邊還有兩名中年女子站在場外警惕地環顧四週。

  這是日前發生在湖北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村的場景。近年來,公開推銷保健品成了該村的常見事。

  這一回,賣的是“電磁療內衣褲”,據説穿上能治風濕病、糖尿病、緩解腰酸腿痛。男青年並不急著推銷産品,而是先跟老人們拉家常、談養生。近一個小時裏,他從中華孝道談到科學前沿,時不時與老人們互動並贈送禮品,現場掌聲不斷……很多人當場就要交錢拿貨。短短十幾分鐘,24套“電磁療內衣褲”便銷售一空。

  76歲的舒老漢買完東西正要離開,撞上了趕來找他的小兒子。小兒子生氣地指責推銷者“詐騙”,並拿出手機準備報警,卻被暴怒的父親攔了下來。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發現,該“電磁療內衣褲”的生産、銷售公司並不存在,是典型的“三無産品”,類似商品在一些網店上單價只有不到40元,賣給老人的價格卻是每套120元。村支書陳細慶曾召集年輕人開會要求防止自家老人上當,甚至還報過警,無奈“賣家買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警方調查幾乎沒有實際成效”。

  家住上海的小繆有著同樣的無奈:家裏年近80歲的老父親最近為了買一台6萬塊錢、號稱德國進口的保健儀器,向老伴要3萬塊付了首期,還找子女借錢。“但是我媽後悔了,説錢拿不回來就跳樓!”後來經過反復交涉,這家公司總算退回了錢款。“我真是搞不懂,他也是大學畢業,怎麼就那麼輕信騙子?”

  日前,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與上海市消保委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上海13.8%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消費超過1萬元,44.9%的老年人有非理性消費保健品傾向。據介紹,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計受理保健品投訴375件,同比上升2.2%,涉及金額300余萬元,但保健品投訴數量僅佔投訴總量的0.32%,且大部分是子女投訴。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説,老年人維權意識較差,發現上當,也大都是“打落牙齒往肚裏咽”,這無疑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調查對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過老人不要上當,但效果並不理想。購買保健品的行為傾向與老年人的學歷、原工作職務等無關,與年齡、健康狀況和與子女親密度相關,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快速提高。如在61—65歲老人中,此比例為28.7%,但80歲以上老人則達到95.2%。

  專家認為,老年人知識更新慢,面對疾病,他們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導致輕易被騙子“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也使他們的心理防線容易被攻破。

  在湖北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隊隊長程興強看來,犯罪分子極力營造的“送溫暖”氛圍,正是專為老人而設的“溫柔陷阱”。“相比于遠在他鄉的子女,溫言好語、體貼入微的保健品銷售人員更讓老人有依賴感。即使在破案之後,還有一些老人不願承認上當受騙。”

  湖北通山劉家嶺村保健品流行的現狀,在鄉村較為普遍。劉家嶺村很多年輕人都在外打工,離鄉千里,只有老人留在家中。日常生活的枯燥、精神世界的空虛等因素給了保健品推銷者乘虛而入的機會。大城市也有類似的問題:子女平日工作繁忙,而老人們生怕影響孩子工作,生了病也不敢告訴家人,而是寄望于所謂的保健品。等到上了當醒悟過來,害怕“丟面子”或者擔心給子女添麻煩,也不願報案。

  程興強向記者再現了一個詐騙團夥的行騙過程:2016年12月8日,田某某一夥人以舉辦感恩活動向老年人送溫暖的名義,發放傳單將上百名老人引至宜城市匯友賓館會議室,冒充養生專家的身份,向老人們宣傳保健知識,並推銷所謂“宜興紫砂杯”“蟲草保健品”等大量廉價保健品,並承諾第二天參會將全額退款,等於贈送。老人們第二天收到退款,就更加信任該詐騙團夥。一週後,該團夥向老人們推銷標價500元的懷錶和標價1200元的“奧克斯空調”,現場有60余人交錢拿貨。第二天,等著退款的老人們來到賓館,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經警方查證,老人們所買的“奧克斯空調”只是市場價150元的暖風機,懷錶則是無生産廠家、生産日期和生産地址的“三無産品”。

  程興強介紹説,這是一種常見的針對老年人詐騙的策略,可以説是“放長線釣大魚”。不法分子往往打著“送溫暖”“關愛老人”的旗號,贈送日用品等小禮物引誘老人上當,取得老人信任後,狠狠騙一次就收手,“打一槍再換一個地方”。

  針對保健品監管,各地紛紛出招。比如,去年5月以來,湖北省食藥監局、工商局等十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向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亮劍。半年時間,全省共查處各類案件627起,驅散、取締117個涉案點,責令停産停業105家。湖北省食藥監局總工程師朱與傑介紹,整治涵蓋了利用電話、網絡、電視購物等方式違法宣傳、銷售保健食品行為與未經審查發佈,以及發佈虛假保健食品廣告行為等。

  然而,與行政執法部門打了多年“交道”,保健品銷售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規避打擊。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説,“例如,分佈在社區的營銷點、體驗店,只負責保健品展示體驗,主要做維繫感情、推廣所謂保健養生的工作,不銷售實物。然後採取‘會銷’方式,也就是會議營銷。這是保健品營銷中的常用手段,通過集體式‘洗腦’,使老年人産生強烈購買欲,最後給你一張所謂優惠券,告訴你去指定地點購買。”唐健盛認為,這種把營銷推廣與實際銷售分開的模式,給執法監管帶來很大難度。

  “保健品監管的難點,還在於缺乏有效的執法手段。”一位基層市場監管所的負責人談道,在不少案例中,保健品企業往往在一個區舉辦推介活動,而在另一個區進行銷售,由於涉及跨區域執法,基層執法人員往往權責有限。

  陶愛蓮建議,立法和執法部門需要通過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規範市場。要規範市場的銷售行為,要求商業經營場所必須證照齊全;商品和服務必須明碼標價,銷售對象為老年人的,必須主動提供發票。同時,建議設立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法定冷靜期”制度,即6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無理由退貨的權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費行為可能帶來的損失。

  上海新消費研究中心劉波認為,子女自身和社區等社會主體也需要多關心老年人。在親情層面,子女應主動關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老年人適當購買安全、合格的保健品;在社會層面,加大社區建設力度,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組織針對老人的專業健康知識講座,增強其對真假保健品的辨識能力。(本報記者 程遠州 勵 漪)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你好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