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平方公里大草原,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先后教出了
阿力太,女,蒙古族,1972年生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高寒山区,大专学历,1996年毕业于巴州电大经济管理专业,1997年9月分配到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任数学教师。
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位于新疆和静巴音布鲁克镇,距县城288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属高位山间盆地,四面雪山环绕,冬季漫长,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52℃,年平均气温-4.7℃,常年积雪,生活条件相当恶劣。在阿力太到来之前,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阿力太的到来,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她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关注与关爱,她也因此成为学生最贴心的朋友。工作16年来,阿力太始终致力于巴音布鲁克高寒山区教育,把16年青春岁月献给了高寒山区的孩子们。
16年来,阿力太一直担任班主任,她的学生有汉、维、蒙、哈等民族,为更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防止学生辍学,她不惧山路崎岖、高原缺氧,夏天,骑马淌过齐腰的河流,冬季, -48℃低温,踩冰踏雪,每学期坚持骑马到每个学生家里家访,确保她所教班级没有一名学生辍学。
阿力太说,有一次骑马带记者去贫困学生家采访时,由于水流湍急,险些被河水冲走,她紧紧抓着马鬃才得以脱险。
即使家访路途漫长而艰辛,但为了巴音布鲁克高寒山区教育事业,她十六年如一日,从不言苦,从不言弃。
16年来,阿力太把每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照顾,学校是寄宿制,最远的学生离家170多公里,平时,无法回家,只能等到寒假暑假才能回家,她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给学生洗头、洗衣服,让每个学生都干净整洁的去上课。
学生生病时,她彻夜操劳,买药喂药,看着学生难受自己比学生还难过。她害怕学生在长身体时期,营养补充不足,经常把学生带到家里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饭,改善伙食。
冬天天气酷冷,零下48度,一些贫困家庭学生穿不上保暖衣,她总是自己掏腰包为学生买棉衣。对孩子来说,阿力太老师的家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学生都亲切的叫她“妈妈”。
为能更好照顾学生,2009年阿力太搬到学校宿舍,开始以校为家,无微不至的照顾每一位学生。她说,能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和幸福了。
阿力太常年在山上,家人居住在县城,儿子已经12岁了,她几乎没管儿过子的学习和生活,从未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一直是爱人照顾、抚养儿子。
家里的父母老人,她也没时间照管,当母亲病重的时候,山上大雪不止,山路阻断,她都没能及时赶到母亲病榻前,这也成了她最大的遗憾。阿力太说,有时候儿子也抱怨自己,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她也想天天陪着家人。
2008年,和静县教育资源整合,这是一个千载难逢能回县城的好机会。阿力太本想通过公开竞聘考试与在县城工作的爱人团聚,在去留间,她也曾犹豫徘徊过,但终究割舍不下她深爱的学生和这片养育她的土地,于是,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巴音布鲁克。她说,能看到高寒山区更多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她相信慢慢的,家人会明白她的选择。
2012年,她所在学校急缺厨师,加上长时间与爱人分离,她说服在县城学校当厨师的爱人调到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当厨师,这样孩子们便能在成长期间得到相对最好的伙食照顾,她所有的选择里,最先想到的,始终是她的学生们。
她勤俭节约,朴素无华,用节省下来的钱,常年资助孤儿、特困生,还为贫困学生募集新课桌,新衣服,学习用品等。她说,这辈子,她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她只想将自己有限的青春奉献给这些高寒山区的孩子们。
阿力太初入教师生涯时教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了,有的选择回到巴音布鲁克成为她的同事,才其克就是其中之一。
当被问起为什么放弃优越的县城环境选择条件恶劣的高寒山区工作时,才其克说到,“在我人生中,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阿力太老师,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起条件优越的地方,高寒地区更加需要我们。”
如今,阿力太教过的学生们工作在社会的各个地方,不管何时回到巴音布鲁克,他们都会做同样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阿力太老师,那个曾经给他们洗衣做饭、骑马送他们回家、说着“你们都是我的孩子”的另一个妈妈。
教师如母,师爱无疆。因为条件恶劣,许多教师都希望到县城或者条件相对较好学校工作,她却选择了高寒山区教育,而且一干就是十六年,她从没怨言!她常常用自己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有不理解的人说她是“傻女”,这么年轻却在高寒山区浪费青春。对此她只是微微一笑,依然把这份真挚的爱传递给这高山之巅的孩子们。她只希望,牧区孩子都能有好前程,牧区能有好面貌,牧民能过上好日子,她自己所有的忙碌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坚守,这样的大爱,让天地为之动容,让日月为之无华!阿力太,是坚守高寒山区教育的一抹红,是高寒山区上的美丽之花。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新疆:致力于高寒山区教育的“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