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较“十一五”末期增长4倍,进入全国前三位;石油化工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5%……
这是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日前约请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相关专家进行“做优做强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对策”的课题研究中,对天津市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给出的“十二五”末发展蓝图。届时,天津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国防科技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3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将保持在92%以上,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力量。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围绕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战略部署,以构建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268亿元,比2005年净增了9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75%提高到9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
按照专家们给出的蓝图,“十二五”末,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将围绕“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着力将天津市打造成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超大型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届时,将形成年产48架大飞机、年产70架直升机、年产40架无人机、年产12枚新一代火箭的能力;石油化工产业将按照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绿色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原油开采、储油、炼油、乙烯及乙烯下游产品链,形成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及成品油储备基地,形成3500万吨原油炼制、年产2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装备制造业则重点发展交通设备、造修船、大型工程机械、风力发电、石油石化装备、港口机械、核电装备、水电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装备、国防关键设备等十大成套装备,加快发展四大部件(动力、传动、控制、基础部件)和配套产品(大型铸锻件、特种原材料),全面推进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将巩固移动通信、电子材料和关键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壮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软件等潜力产业,培育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做优化学制药,做精现代中药,做强生物制品,做高医疗器械,做大保健品,重点推进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领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绿色电池、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核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加快现有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轻纺工业重点发展食品领域、手表及精密机械领域、家电领域、纺织服装领域、造纸及包装领域、塑料领域、自行车领域、精细化工及日用化学领域、工艺美术领域,着力打造国家级粮油产业基地、国家级自行车生产及出口基地、国家级高档手表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基地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一批区县特色轻纺产业集群。
专家们为让“八匹骏马”奋蹄驰骋,给出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并举。在全面推动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大对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国防科技等战略新兴性产业的支持力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坚持规模发展与高端发展并举。以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为重点,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推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跃迁;三是坚持龙头带动与产业配套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并围绕其核心产品和主导业务,鼓励本土企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对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四是坚持集约发展与绿色发展并举。以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为准则,引导产业资源定向聚集,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环保标准,推动产业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发展。
到“十二五”末,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突破2500亿元,轻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200亿元,国防科技工业(不含航空航天产业)军民结合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届时,天津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达到5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将达到500家,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中国名牌产品将达到8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5件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到60家,超千亿的企业达到5至7家,培育出15个百亿品牌、10个千亿品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