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芸的生存智慧:既入得了浊世也能坚守内心的清明

  书中刻画的人物之多,历来少有,每个人物都各自有其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的性格特色和生活方式。可惜在曹老的笔下,几乎全以悲剧惨淡收场,无论是满腹才情或风华绝代的金陵十二钗,还是任人摆布、呼来喝去的仆人丫鬟,又或是高高在上的贵妃老爷富二代们。但是也有那么几个人经历乱世,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贾芸就是其中一个。

  贾府虽财大势大,分支极多,却不是每个姓贾的都有这个福气享受荣华富贵,贾芸就是那没能沾到家族福气的族人之一。

  贾芸是贾家的偏房,住在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他的家庭离贾府的核心实在太过遥远,远到什么程度呢?小说第八回他去拜访贾琏时碰到贾宝玉,贾宝玉认不出他是谁,得了贾琏的提醒才记起来。因此贾芸一家并没有靠着和贾府这层薄弱的关系得到什么好处,再加上父亲的早逝,生活反而愈加清贫。

  家境贫苦并不算太过可怕,最可怕的是活在这个家境中的人还不思进取、苟且度日。比如刘姥姥家的女婿狗儿,自小习惯了吃香的喝辣的,等到自己成年并组建家庭之后,没了先前那份经济保障,依然改不了挥霍无度的毛病,有手有脚却赖在家里不谋生计,靠着岳母和老婆来想办法度日。“不怕男人穷,就怕男人穷且懒”,这是对像狗儿这样的男人最大的讽刺吧。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却不去担起这份抚养的责任,实为无情无义,而且窝囊。

  贾芸则不是这样,他的身上体现了那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说中他一出场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个精明能干能做事的人,尽管书中并没有对他的童年生活详细描述,但结合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贾芸小时候的生活必然是清贫而且饱受人情冷暖的。从他在自己亲舅舅家的遭遇就能看出来,他为了凑点香料送给王熙凤,去找舅舅卜世仁赊一些冰片麝香,却被舅舅一顿讽刺,没有丝毫亲情可言,舅妈更是如此,对他没有一丁点好脸色看。

  连亲戚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贾芸小时候必然饱尝世态炎凉。不过虽然在经济拮据和冷眼中长大,贾芸在心理和思想上并没有走上歪路,反而及早地成熟起来。最为关键的是,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存在,也一直在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尝试。

  这一点从他去贾府谋职也可以看出来,贾府的分支较多,想来贾府谋生的族人数不胜数,不单单是贾芸一个。没什么人情关系的贾芸去了自然也不是一帆风顺,本来有希望的差事又被同族兄弟贾芹抢了去。不过贾芸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情况,也没有就此打消念头,依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门路去寻找谋生之路。可见,贾芸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儿,而他的这份青云之志,正是他的立身之本。

  中华文化强调阴阳调和、刚柔并济,国学大师曾仕强曾经也说过:“做人要刚柔并济”,而丁远峙的著作《方与圆》中同样阐述做人要外圆内方,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做人要随时都能坚守内心,不为外界动摇,但为人处世需懂得圆滑,这样才能更快达到目的。

  用《精武英雄》中陈真的话说就是:“刚缺柔是浪费力气,柔缺刚是攻而不克。”年轻的贾芸早已深谙此道,既能八面玲珑,随机应变,顺利解决问题,又能坚守品性,不入歧途。

  他与“醉金刚”倪二这样的泼皮无赖称兄道弟。倪二是何许人?放高利贷、赌博醉酒,甚至剧中他还结交人贩子,干着贩卖人口的勾当,放在现在来看就是赤裸裸的黑社会。常人避之唯恐不及,

  贾芸却敢与之相交,且关系还算不错,说明贾芸本身有着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本事;另一方面,贾芸虽然与倪二相交甚好,也知道倪二平日里是做什么的,却没有跟着倪二一起走歪门邪道,而是纯粹凭着豪情义气与之相交,说明贾芸内心一直坚守着做人的底线,规规矩矩地做清白人。

  去贾府谋差事更是体现贾芸的为人处世圆滑。虽然与贾府关系很淡,他却能放开脸面去见贾琏和王熙凤,甚至在先见到贾琏却没有结果的情况马上转变带礼物去拜访掌握实权的王熙凤,妙语连珠说得王熙凤乐呵得合不拢嘴,直打心底欣赏他,他也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的工作。另外,在见贾琏的时候,他遇到了贾宝玉,虽然两人身份差距大,没什么交集,他却依然笑脸蜜语相迎,将贾宝玉当作未来潜在的希望,可以说将八面玲珑做到了极致。

  有人会说贾芸这是明显的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我想说的是,在红楼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很难不依靠找关系就能混的很好的,即使在今天这样平等开明的社会中,人情世故依然重要。总有求人办事的时候,而有求于人的时候,谁都喜欢听几句奉承的话,不然谁愿意心甘情愿地给一个没有深交的人办事。更何况,活在人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解决问题而去处理人际关系本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一门学问。另一方面,贬义上的阿谀奉承更偏向于没有底线的巴结,贾芸在这一点上丝毫没有越过底线节操,他只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稍微放下了姿态。同时,他虽然进了贾府,与贾府内的奢靡之风更加接近,他却没有自甘堕落,而是专心地做好他的工作。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没忘掉你的容颜”,这句话形容贾芸和丫鬟小红的相遇与相识再合适不过。

  贾芸原本是应贾宝玉的邀请去贾府见他,在书房里等候的时候第一次看见了丫鬟小红:

  他的心房随之悄悄打开,不禁对这个女孩留意了起来,甚至走得时候都不忘记多看一眼:

  小说前八十回中并未写两人后来如何,但后来的研究者多认为,在曹老的原稿中,贾芸和小红最后结为连理了,是其笔下少有的结局圆满的女子之一。剧版的《红楼梦》中两人后来有过一段遭遇:贾府被查抄,贾府里的人除了一些仆人被当街出售,其余的全部被关押到狱神庙,小红因为送巧姐出门,躲过了这场牢狱之灾,却不幸被人贩子绑了去准备卖掉,此时得知贾府被查抄的贾芸也在各方托关系打听小红的下落。或是上苍怜悯,小红在被绑架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正在苦苦寻找小红的倪二和贾芸,贾芸就在这样的巧合下解救了自己的心上人。

  在贾芸和小红的相遇相识过程中,两人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而贾芸在贾府没落、小红不知所踪的情况下,依然不忘四处寻找她的下落,其情至纯至深,是红楼众男子中极其少有的。他对小红的感情,来得迅速却不浮夸,不像贾赦、贾珍、贾琏这等好色之徒仅仅贪恋美色一样,只图一时新鲜,厌倦之后又弃之如敝履。他对小红的感情一开始就是真实的,即使没有利益回报,也并未带给他身体上的快乐,他也从未变过。

  有人说,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更深,我不这样认为。贾宝玉虽然心怀对林黛玉的专情,却依旧耐不住寂寞每每沉醉在群花众草之间,没有顾及到林黛玉心里的感受;他虽然心地善良,对待林黛玉极好,可是他只能给林黛玉一个口头的承诺,无法用自己的肩膀为林黛玉扛起整个世界。就像红楼中那首评价贾宝玉的诗所说一样:天下无能第一。爱的誓言许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还是一份有能力扛起这份爱的责任和担当,可惜贾宝玉没有。所以在被父母逼着娶薛宝钗的时候,他只能乖乖地服从,眼睁睁地看着林黛玉痛苦地步入坟墓。

  对比之下,贾芸的爱显得有责任和担当多了,他不仅自身能安身立命,还能给小红一个安稳的家,在小红落难的时候也有办法营救小红。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纯情和责任,上天不仅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另一半,还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懂得感恩的人,即使滴水之恩,也会涌泉相报;不懂感恩的人,赐予再大的恩惠,也不会放在心上。

  贾府显赫一时,一朝失势,众人都被关押进了狱神庙,而以往与贾府交好或者趋之若鹜的人都如同树倒猢狲散一般纷纷远离贾家,生怕自己被牵连上。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贾宝玉从众星捧月到锒铛入狱,体会了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的落差感,或许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突然如此落魄吧。在牢狱中他更多的应该是失望和心酸,以往交好的朋友、亲戚,还有那些曾经受过贾府和自己恩惠的人,此刻没有一个人愿意来看望自己,人情就真的那么势利和冷漠吗?

  只不过老天终究没有让他彻底对人性绝望,还是有个陌生又熟悉的脸庞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曾经那个被他开玩笑叫做“儿子”的青年——贾芸。说起来贾宝玉和贾芸并没有太深的交情,毕竟身份的差距摆在那里,贾宝玉不可能完全放下身份与他平等相交,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贾芸的到来让贾宝玉感到一丝亲切,更多的却是错愕。

  贾宝玉还是低估了贾芸的人品。尽管当初他在贾府对贾芸的友好,更多的是出于无意之举,或是对待下人的那种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同情,但在贾芸的眼里,无论是当初贾府的赏赐工作之恩,还是贾宝玉不同于他人的友善,都是雪中送炭。

  所以在贾府落难、贾宝玉困在牢狱的时候,他还念着当初的旧情来探监,甚至最后想方设法把贾宝玉救了出去,使他免受牢狱之苦。

  贾芸的感恩还体现在对母亲的孝顺上。自己在外遭受了冷言冷语,回家绝不会告诉母亲,以免让她担忧;而自己得了贾府的工作,立刻回家告诉母亲,让她也高兴。在生活上他也没有啃老,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为自己和母亲挣一口饭钱。

  另外,对于对象小红,他也是怀有感恩之心的。母亲逝世的时候,贾芸没有钱安葬母亲,是小红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他去置办葬礼。也因为这件事,小红被拐卖之后贾芸更是坚定信念、不辞辛劳到处找寻她的下落,可以说是善有善报了。

  正是贾芸这样懂得感恩的人,才让旁人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人性的温暖,让人更愿意去帮助他,或与他交好。他的感恩,能为他赢得尊重和帮助。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芸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这与前八十回的形象有了巨大的反差,或许真的在败世之下,没有人能逃过被污染的劫数。但我更愿意相信,在曹老原本的红楼世界中,贾芸从头到尾始终是个至情至性的好男人,红楼的世界已经足够黑暗,不应该连这仅存的一点光明都消失不见。那个面目清秀的贾芸应该一直存活在红楼世界中,还活在每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的心中,永世长存。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红楼梦》贾芸的生存智慧:既入得了浊世也能坚守内心的清明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