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媒体建公益救助平台 聚民间慈善力量帮无助生命

  横琴重症女罗瑜环度过危险期、身患白血病的欧达明重返校园、面临辍学的何嘉丽得到助学金……2013年,在《珠海特区报》的牵线搭桥下,珠海市掀起 “人人皆能做公益”的热潮,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成功救助消息不绝于耳,逾十名困难病患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周科伟2013年9月在珠海购买了未成年人医保,后不幸患上罕见格林-巴利综合症,周科伟只能报销几千元医疗费,而其家人忽略了他曾在老家参加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能向社会求助。珠海市社保部门有关负责人通过珠海特区报指引患者家属,为周科伟办理了医保接续手续,周科伟的社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周科伟的父亲激动万分:“周科伟现在通过珠海医保,可以解决大部分医疗费用了!”

  2013年珠海特区报报道的21岁小伙子杨鼎权也是一名受益者。杨鼎权做了截肢手术后化疗费无着落,平沙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找到杨鼎权家属,建议他们为杨鼎权申请补充医疗保险,解决了他的大部分医疗费用。珠海市社保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目前珠海市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医保体系,能够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遗憾的是,许多市民参保意识薄弱,媒体的报道能够引起更多市民关注参保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23岁的花季少女罗瑜环因患罕见的视神经脊髓炎、肺炎,珠海特区报记者得知她的病情后,她正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病房,其家人正在为每天交不起五千多元的医疗费而一筹莫展。珠海特区报对她进行多次报道后,共为她筹集善款15万元,目前她已康复出院。

  身患白血病的12岁男孩欧达明,已经找到相匹配的骨髓,却因交不起40万元手术费而陷入困境,珠海特区报对他连续报道不到20天,就为他凑得善款20万元,加上小达明学校为他筹集的20万元,小达明成功手术,并重返校园。

  令人感动的是,救助生命的这些善款的大多数不是来自企业,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种“点对点”的个案帮扶,让民间的慈善热情聚集并有了惊人的爆发,掀起一股 “人人皆能做公益”的热潮。

  欧达明的妈妈告诉记者,自欧达明患病以来,她专门以欧达明的名义开了一个账户。她把存折打开,记者看到:每笔善款的金额从100元至1000元不等,那20万元善款就是由这样的涓滴细流汇聚而成的。

  像罗瑜环和欧达明这样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得到成功救助的患者,还有白血病患者高秀玲和詹丝涵。记者了解到,高秀玲目前已成功移植骨髓,年后将重返校园。小丝涵目前静脉化疗已经结束,病情控制良好,已出院回家调养。

  2013年,经过珠海特区报的报道,虽然有部分受助者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但还有更多的困难群体,仍然挣扎在困境中,期待社会的关注和持续性帮扶。2014年珠海特区报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这些困难群体,继续利用珠海特区报的公益慈善平台,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帮助更多的无助生命走出困境,绽放欢颜!

  脑血栓患者何志海就是需要持续性帮扶的对象之一。2014年40多岁的何志海因患有脑血栓,造成吞咽功能障碍,无钱手术瘫痪在床,因无社保,欠医院17万元。珠海特区报对其连续报道后共筹到善款5万元。但是,何志海还需7万元才能做手术。

  2014年20岁的何嘉丽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由于母亲覃凤患严重慢性肾衰竭,父亲罹患精神分裂,何嘉丽当时面临辍学。珠海特区报对她进行报道后,有爱心人士为她解决了一学期的学费,但明年的学费尚未解决。还有患有罕见重症的一岁娃小子妍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彩雅,她们目前仍需社会各界爱心接力。有意帮扶者可拨打珠海特区报热线,了解相关帮扶事宜。

  “最想回到幼儿园上学。”小丝涵用稚嫩的声音,向记者道出了她心中的愿望。小丝涵的妈妈说:“小丝涵出院后,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时间就会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假装去学校。”

  欧达明重返校园后更加努力学习,此次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平均每门主课都在90分以上,位列全班前十名。他妈妈告诉记者:“2014年,小达明最大的愿望是好好学习,持续康复治疗。而我也要尽快找份工作维持生计,让生活走上正轨。”

  高秀玲虽然已经成功移植骨髓,但是仍然需要留院观察两个月,为了方便每周一次的检查,高爸爸在广州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陪女儿住下,2014年春节他们就在广州过了。谈起新年愿望,高秀玲说:“快点恢复健康,早日重返校园。”(珠海特区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珠海媒体建公益救助平台 聚民间慈善力量帮无助生命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