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采访发布活动的第七场,我们走进贵州,聚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展示教育系统围绕这一工作书写奋进之笔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记者朋友们也特别辛苦,大家都是中午刚下飞机就赶到这里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明天我们还会组织大家一起深入到贵州惠水县采访,同时参加全国营养改善计划现场推进会。这也是延续了上次四川的“1+1+1”模式,为记者朋友们深入了解这项工作提供一些方便。

  说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这项计划是2011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七年多时间了。经过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努力,从最早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得吃,到后来吃得饱,再到现在努力还要吃得好,应该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区、市)的1631个县、3700万学生从中受益。第三方监测也表明,所在地区的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从食材供给的角度,也推动了农校对接,推动了当地的扶贫工作,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几位嘉宾,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何秀超局长;我们请了一位专家代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张倩副主任;还有贵州省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霞女士;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惠水县长田小学吴厌非副校长。下面,首先请何秀超局长介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总体进展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辛苦了!非常高兴和媒体朋友们在贵州见面,参加这次教育奋进之笔“1+1”活动。

  我觉得这个“1+1”活动很有意义,让记者朋友们能把论文写到大地上,好的论文必须写到大地上。今天这个写到大地上的题目是营养改善计划,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一个民心工程,是一个功德工程,得到社会的认可,老百姓的关注。我希望大家把这件事情宣传好,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孩子身心健康。

  营养改善计划是从2011年开始,这七年来,可以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结合实际,精准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地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加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一是加强制度的建设,规范日常管理。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原卫生部,先后印发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实名制信息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包括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等等都专门制定了文件,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供餐单位职责。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的经费达到了1248亿元。另外,中央还专门投入了300亿用于食堂建设。各地也克服一些困难,在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培训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三是切实加强监管,确保“两个安全”。指导和督促各地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重点,健全了学校食品安全和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对补助资金的绩效进行评估,确保“两个安全”得到保障。

  四是促进公开公示,打造阳光工程。制定了专门的《办法》,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设置专门网页,各地也按要求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另外,我们还与中国疾控中心一起开展营养健康监测评估,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阳光校餐”等活动,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五是扩大地方试点,推进国家贫困县全覆盖。2016年,和财政部共同发文,将10个省88个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

  六是推广典型经验,加强示范引领。通过发布会、座谈、培训、媒体采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是开展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会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五年举办了国际学生营养改善国际研讨会,多次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到全国各地考察,并多次参加国际上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研讨会,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做法。

  一是有效改善了学生营养的健康水平,二是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四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五是推动乡村振兴,六是提高民族素质,七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受益范围广,国际影响大。全国共有29个省市,1631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到了3700万,居全球第四位。世界粮食计划署在169个国家做了关于营养餐实施情况的统计调查,只有11%的国家同时在中学和小学阶段提供营养餐,我国的营养计划覆盖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对我们这项工作高度评价,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二是食堂建设力度大,供餐比例大幅度提高。试点地区学生能够吃上卫生可口的饭菜。这些地区以前没有食堂,主要是靠牛奶+鸡蛋、面包+火腿肠的供餐形式。现在通过加大食堂建设力度,食堂供餐比例大大提高。

  三是学生体质变化大,社会反响好。2017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男、女学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了1.9厘米和2厘米,平均体重多1.3千克和1.4千克。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从2013年的19%下降到16%,贫血率也从2012年的17%下降到了7.6%。学生生长发育得到了有效保障,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是推动乡村振兴方力度大,三农受益多。中央每年都在原来基础上增加经费投入,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01亿用于营养膳食补助。

  一方面解决了孩子的营养健康饮食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推行农校结合,解决了农户扶贫、乡村振兴问题、经济发展等问题,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各地政府、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这件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好做实。

  二是要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各地要积极探索推动校农结合的方式方法,特别是 “贵州模式”的经验做法,通过集中采购、与农户签订食品原料供应协议、配备食堂工勤人员等方式,实现学校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特别是要指导各地规范管理措施,提高供餐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地方结合实际扩大试点。

  四是要进一步改善供餐条件。在现有供餐模式中,食堂供餐模式最受欢迎。下一步,将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项目推进,包括中央对食堂的专项补贴等来改善供餐条件,满足学生营养健康需求。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两个方面的监管。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严格落实教学计划中关于营养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营养健康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

  七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会同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认真总结营养改善计划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好经验,推动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真正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这两天我们正在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评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社会高度关注,这项工作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宣传报道,更好地在教育现代化治理中发挥督导的作用。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知道,中小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的膳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关系到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2011年底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全民健康。在2016年8月组织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儿童健康,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

  卫生部门承担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工作。2012年5月,与教育部门联合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随后发布了《技术方案(试行)》及其修订版。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各试点省、地、县疾控中心,与各级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从2012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监测评估。收集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相关信息,包括试点县及监测学校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食堂食物供应和学生身高、体重与出勤情况。在其中的50个重点监测县,增加学生饮食行为、学生成绩和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等信息,以准确了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达到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科学合理实施的目的。

  在过去几年中,监测范围逐渐扩大,从2012年的414个县扩大到2017年的650个县,每年收集到8000余所学校100余万学生的身高、体重信息,通过连续监测,观测到试点地区的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其中12岁和13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明显,这一年龄组也是从2012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以来,到目前一直受惠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年龄段。总体而言,监测学生的生长迟缓率缓慢下降,这些都说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长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

  国际经验表明,学校供餐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促进公平,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措施。这些年,随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学校食堂建设资金逐步投入,监测学校配备食堂的比例越来越多。其中初中学校和西部学校配备食堂的比例增长更为明显,学校供应一日三餐的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粮谷类食物和畜禽肉类食物供应充足的比例增加。总体而言,监测学校的学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增加到2017年的92.6%,学生的缺课率明显下降。同时,学生供餐也是开展营养教育的契机。随着“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监测学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加。2017年九成以上的学校开始设置跟营养健康相关的课程,学生的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的正确率缓步提升。

  通过监测评估,也观察到了营养健康方面存在的不足,如学生营养健康知识非常有限,存在早餐营养质量差、零食选择不合理,喝含糖饮料普遍等不合理的行为。同时,基层人员需要膳食的科学指导,学校食堂营养配餐能力不足,如新鲜蔬菜、奶类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一,部分学生仍存在食物浪费等。同时,试点学校学生生长发育仍处于全国落后的水平,而超重肥胖也开始悄然显现。

  针对这些问题,营养所组织试点省、县疾控中心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膳食指导及营养宣传教育。出版了《分地区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等科普书籍,指导学校科学供餐。还编写发放了《健康校园》、《食育》等系列丛书,及营养健康张贴画、折页等科普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营养健康知识,有力推动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顺利实施。

  习同志在全国卫生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建立健康营养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密切配合,持续深入开展监测评估,综合分析监测评估纵向数据,探寻影响效果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完善营养健康相关课程,采取班会、讲座、竞赛、同伴教育等形式开展营养健康宣传教育,营造营养健康校园氛围。结合地方饮食特点,以学生餐相关标准为基础,利用营养配餐软件,加强一日三餐合理配餐指导。同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基层疾控、教育、供餐人员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和合理配餐技能,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科学性。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根据现场会的工作安排,现就铜仁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介绍如下。我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是1577所,受益学生38.76万人,全市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

  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探索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的先经验、新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一是实行“三统一”,严把三道关口。即:统一食堂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9亿余元,建设农义务教育学校301所,统一了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把住了食品加工安全关。

  二是统一原材料采购。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招标营养餐食材配送企业,向学校配送的米、油、肉、蔬菜等所有食材的价格均要求低于市场价的10-15%。向学校配送一级米和一级油,蔬菜是健康绿色食品,并按配送批次提供检验合格报告。在交通便利的学校实现一天一次配送,偏远学校一周三次配送。把住了物资采购安全关。

  统一制订供餐食谱。全市严格执行《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荤两素一汤,米饭管饱”的标准,每学期制定22套以上的带量食谱,学校按照制定的带量食谱进行食材采购和供餐,提高了就餐质量,解决了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和“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切实提高了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把住了学生的营养关。

  二是乘“云”而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我市每年支付200余万元,引入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综合管理平台”。对学校食堂实行信息化监管,在市级建立视频监管中心,区(县)建立视频指挥中心,学校使用APP移动终端管理食堂。每天上传食堂管理的视频和图片,学校的食材采购、进出库在APP移动终端上完成,并对出库食材的营养质进行分析和提醒。对保质期只有1天的食材进行预警。市、县、校管理人员实时可通过手机APP对学校食堂进行网上巡查,提高了学校食堂管理的实效性和精准度。

  三是实施校农结合,促进产业发展。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建立了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对农产品稳定持续的需求为导向,以食材配送公司订单采购为载体,与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学校食材定点采购模式。教育部门在摸清贫困村底数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优先采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的农产品。全市与贫困地区生产基地签约253个,其中种植基地168个,养殖基地85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已从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1.8万吨,资金1.24亿,占食堂采购总量的55.4%,共带动7420户农户参加生产活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83户。

  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生产的积极性,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四是实施“4+1”模式,改善学生的营养结构。在全面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规定从2016年起,学生营养餐在国家4元膳食补助的基础上,每天每生由市县财政分别进行补助1元,即我市的4+1模式。目前我市除了向学生提供“一荤两素一汤、饭管饱”外,还给学生提供水果、糕点、牛奶等,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结构,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实施了营养餐后,对同所学校初二学生不同年份的监控数据显示,学生身体变化明显,2012年身高均值152.99厘米,2017年身高均值154.89厘米,增长了1.9厘米。

  我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实现了“规范运行、安全营养”的管理目标,真正让营养餐成为农村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安全餐、营养餐、幸福餐。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推进会,明天就在我们惠水召开。我们学校能成为现场会的一个观摩点,我们倍感荣幸。这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光临和指导。

  下面,我以营养助成长,馨香感党恩为题,向在座各位领导和媒体朋友们介绍我校实施这项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村级完小,现有教师43人,教学班14个,学生661人。学生中有住校生380人,留守儿童55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人,学校的食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工勤人员7人,专职管理人员1人。

  2012年,学校正式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我校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和规定,强化工作管理,成立了校长负责的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长田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组建了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和村支两委代表共同组成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

  二是严把五关保安全。一是严格执行制度关。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籍管理为平台,实行供餐实名制,制定了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一日常规,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健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保证了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严把食品流样关。严格执行食品流样制度,坚持食物炒制之前生食留样,炒制结束后熟食留样,做好留样记录,每样食品的留样不少于100克。保留时间48小时,留样柜双人双锁,确保留样安全。

  三是严把工人卫生关。严格要求工勤人员仪表端庄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体检定期培训,持健康证上岗。坚持蔬菜浸泡制度,对蔬菜进行20分钟以上的盐水浸泡。

  四是严把食材进出关。严格查验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对各项食材的质量、数量进行认真核对、检查,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食堂。出入库食品严格登记签字。

  五是严把食品监测关。食材储存的管理科学规范,严格执行食品及原材料储存岗位责任制。食堂管理员每天坚持县里集中统一配送的食材进行入库验收登记和分类存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明厨亮灶等方式,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养成教育懂感恩。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通过国旗下讲话、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对全体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开展营养改善计划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政策,公开营养改善计划操作流程和资金使用情况,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提高健康意识,学校开辟了农耕体验基地“苗苗农场”,让学生体验到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在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习惯。在学校食堂门前设立的“感恩墙”,开展的营养改善计划主题征文比赛,孩子们纷纷提笔写下了“在党的关怀下,吃上了营养可口饭菜的心声,字里行间表达农村孩子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幸福快乐。一颗颗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小小心田里萌发。

  营养改善计划在学校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倍感暖心,学生家长获得感增强。

  一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以2017年为例,全校661名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在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上与2011年比较分别提高了8.48%、5.83%、1.9%,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营养午餐有效解决了农村学生中午吃饭难的,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学生在学校里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乐得开心。在实现幸福校园生活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三是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六年来孩子们的个头又长高了,小脸蛋变得红扑扑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明显改变,家长和社会各界异口同声称赞党和国家这一惠民政策实施的好,感到非常满意,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学校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在学校不但学习好,身体更是养的棒棒的!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坚持播种希望、守望成长的办学理念,继续唱好好花红民族绚歌,用好花红时代精神服务学生、温暖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贯彻好、实施好,让每一粒希望的种子都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您好!这个问题想提给何秀超局长。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这么多年我们也看到,有3700万学生在这个计划中得到了帮助,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我们也发现,现在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个问题都存在。不知道何局长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如果有这个问题,下一步打算怎么改变?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首先是让孩子有饭吃,填饱肚子。你刚刚说的两个问题都存在,这是实情。主要是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一是受供餐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没有食堂,主要是企业送餐或者个人托餐,供餐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二是食堂工作人员在营养膳食方面的科学知识、配餐能力还不够。多数地区还做不到配备专门营养师。虽然我们已经加大了培训力度,但是部分农村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是一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吃饱了就行了,对如何吃的营养、吃的健康认识还不到位。

  随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七年来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现在许多地方也加强了营养健康方面的指导。另外,我们与疾控中心研究开发了学生电子营养师软件,发布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下一步在孩子们吃饱的情况下,还要吃的好,吃的有营养。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加大食堂供餐比例,三是加大食堂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四是加强营养知识和营养膳食指导力度,五是引导孩子们也了解营养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接到通知,贵州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加强校农结合,请问你们是具体如何落实的?谢谢!

  省教育厅非常重视利用校农结合带动农村产业革命这块工作。我们为了贯彻落实贵州省的这个工作要求,我们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推进这块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和教育两个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这样确保了这项工作从教育局单方面的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层面来整体推进,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是我市出台了《铜仁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对工作流程及校农结合的目标、意义、原则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工作要求。

  三是我们通过探索,全市构建“学校+流通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为主的“校农结合”运行模式。由当地的配送公司与当地的生产企业、贫困户、农户签订供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目前,今年春季以来,当地采购的食材量已经超过55%。

  四是我们坚持与精准扶贫结合,我们在采购过程中,也尽量满足我们的一些贫困地区、一些农村合作社的产品销售问题,让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出来了,有销路、有出处,能够把它变为商品,能促进增收。

  五是我们实行了全市营养餐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我们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购买营养餐管理的软件,来加大对全市营养餐信息化管理,目前也实现了全覆盖。可以说,不是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是以校为单位的全覆盖。通过这个软件,主要是付给第三方每年全市200来万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采购、加工、流通、储存等一系列的管理。

  特别是我们实时上传,而且数据非常精准,数据是不能修改的,这一套管理模式实现了食材安全、营养合理、资金安全、干部干净。总体来说,这个管理模式很好地推动了我们的“校农结合”。

  我们县校农结合的模式,主要采取的是配送公司+合作基地+贫困农户的运作模式,让学生在享受优质食材的同时促进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全县的脱贫攻坚,实现我们的一仗双赢。

  目前我们全县校农结合的蔬菜基地有17个,共计3290亩,养殖基地2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258户、9766人。采购的本地农产品达到了235万公斤,共计2787.82万元。

  我从这个层面上向媒体做个简单介绍。明天大家到我们县里边参加现场会的时候,具体我们还有相关的更全面的介绍。

  请问何局长,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有专家和学者呼吁,想把这个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到学前教育阶段。请问在这方面我们有没有什么政策方面的考虑?谢谢!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七年来,大家都认为效果很好,老百姓也非常认可。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姐姐哥哥吃弟弟妹妹看的现象。一些人大代表呼吁把营养改善计划向幼儿园方向延伸,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高度重视,但我们也要看到跟国外相比,各方面的制度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外,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是符合我们国情的。如果将学前教育阶段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现在还有一定难度。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我想请问一下何局长,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为我们的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学生提供每生每天4元的膳食补助。想请问一下这一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咱这样的标准能否满足孩子用餐的需求?谢谢!

  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足标准是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确定的,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食堂运转经费和工勤人员工资等由地方财政承担。这样,家长再适当稍微贴一点,这一补助标准基本能满足学生用餐需求。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物价水平较低,集体的供餐可能成本会低一些,能保证孩子荤素搭配。如果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还有寄宿制的补助,加在一起会更好一些。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不因物价变动而降低营养保障水平,使学生不仅能吃饱,还尽可能吃好。

  下一步营养改善计划将会推动校农结合的“贵州模式”,我想请问一下这个“贵州模式”怎么理解?

  校农结合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精准扶贫,这一模式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巴西也是这样做的。

  当然,推行校农结合也有一定的准入标准,首先是要满足我们对食材的要求,让孩子吃的健康、吃的卫生,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关的。学校和农户相结合,实现了学校需求和农村产业的精准对接,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解决农民脱贫问题。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好的做法,但是贵州是做得比较具有典型性。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贵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现场推进会,就是因为贵州在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情况下实现了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明天各位记者可以去实地采访,现场了解校农结合典型经验做法,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孩子们要学得好,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要吃得好、吃得科学,营养跟得上。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民生工程,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做报道,把一些地区的好经验宣传出去,让更多的地方能够学习和借鉴,使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记者朋友们特别辛苦,发布会结束以后,还要赶往惠水,再一次向记者朋友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介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